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截取印度制宪会议移植美国宪法正当程序条款及其法律学说这一现代法律移植经典案例,探索正当程序条款在美、印两国的不同命运。通过重点考查美、印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不同语境,指出是由于国情之根本不同、而不是学说之差异导致的两国在正当程序条款问题上的南辕北辙。并在批判现有文献基础上,指出重新认识司法权力、国家公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之间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职员录》等文献资料的研究表明,法律移植是民国初期修订法律馆修律的主要手段。民初修订法律馆沿袭清末的做法,以移植大陆法系德、日两国的法律为主,兼及大陆法系的法国、奥地利和英美法系的英国等国的法律。修订法律馆汇集了一批当时的法律精英,这也是实现法律移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在移植外国法的同时,对清末法律修订中过分仿效德日法律的不足有所反省和矫正,而对本土化有所重视。这一点在《第二次民律草案》中的物权、亲属、继承三编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由于政治、社会等条件的限制,在民国初期,除个别法律草案得以颁布实施外,大部分法律草案都束之高阁了。从这一角度讲,民初修订法律馆所做的法律移植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其命运和其前身清末修订法律馆相似。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中国移植西方司法制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中国逐步展开了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司法制度和原则的活动。但是,法律移植本身并不是目的,使移植进来的法律制度本土化、为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贡献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法律移植自始至终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体制内的问题,而是一个关涉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进步的综合性问题。要使我国的司法制度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其保障当事人的基本人权,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就必须在移植发达国家先进的司法制度的同时,致力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原因"学说是大陆法系契约法中所特有的术语,它源自古罗马《学说汇纂》中一段含义模糊的文字,经注释法学家的解释、教会法学家的完善,在16、17世纪由后期经院法学家正式形成法律学说,后又从传统客观原因学说发展至现代原因学说。它自产生之初即肩负着提供契约效力根源解释的使命,随着契约法的发展,又成了保护个人利益乃至社会公共利益的工具,即使契约法发展至今天,其社会功能仍发挥着作用,未有丝毫减弱。  相似文献   

5.
杨帆  陈霞 《法制与社会》2010,(11):111-111
一直以来,经济法学者对经济法的产生时间存在分歧,“经济法”这一概念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中首先提出,但在现代意义上开始使用并研究经济法的概念,却是20世纪以后由德国法学家进行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经济立法也广泛出现并在事实上形成了新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6.
“原因”学说是大陆法系契约法中所特有的术语,它源自古罗马《学说汇纂》中一段含义模糊的文字,经注释法学家的解释、教会法学家的完善,在16、17世纪由后期经院法学家正式形成法律学说,后又从传统客观原因学说发展至现代原因学说。它自产生之初即肩负着提供契约效力根源解释的使命,随着契约法的发展,又成了保护个人利益乃至社会公共利益的工具,即使契约法发展至今天,其社会功能仍发挥着作用,未有丝毫减弱。  相似文献   

7.
公开审判,是指法院对案件庭审前、庭审过程和判决结果向当事人、社会公开的制度,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公开审判首次由18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而最早将这一原则制度化的是1791的美国第6条修正案,到19世纪,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实行了这一原则.我国的法律制度也确立了这一基本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开审判,是指法院对案件庭审前、庭审过程和判决结果向当事人、社会公开的制度,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公开审判首次由18世纪意大利杰出的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而最早将这一原则制度化的是1791的美国第6条修正案,到19世纪,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实行了这一原则。我国的法律制度也确立了这一基本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萨维尼作为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法学家,他的学说理论通过其著作在英美的翻译和传播,不仅在大陆法系国家,而且对英美法系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19世纪英国历史法学派的产生,美国南北战争后关于法典编纂的讨论,19世纪英国和美国大学法律教育的改革,以及美国司法实践等方面,萨维尼所产生的影响都为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家所不及。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萨维尼个人声望的原因,法律历史观在19世纪的兴起,但更重要的还是两大法系之间逐渐产生的互相交流的趋势。考察萨维尼对当时英美法学的影响,就是对两大法系之间长期存在的学术交流的一个有力例证。  相似文献   

10.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诞生已有二百多年了,传入中国也已超过了一个世纪,但它并非历史的陈迹。作为政治思想演进中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阶梯,三权分立学说的精义在于权力制衡。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模式探索的今天,应该在全面理解其内容实质与理论贡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在吸收、借鉴三权分立学说过程中的诸多固有观念,大胆汲取或移植西方成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模式,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在中国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李大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及规律作初步探讨。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一部分产生和发展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法律学说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革命实践中阐述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着丰富、崭新的内容,其核心是:第一,法律是上层建筑一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并对它产生反作用。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共上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第一部由中日两国法学家合著的宪法学专著的诞生 1994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国宪法论》(日文版),是第一部由中日两国宪法学家合著的、有关中国宪法学的理论专著。它是中日两国宪法学家共同智慧的重要结晶,也是近年以来中日两国法学家在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的一项丰硕成果。 该书中国方面的著者是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当代中国宪法学正统理论的代表人之一王叔文教授,日本方面的著者有:立命馆大学的畑中和夫教授和山下健次教授以及大阪大学的中国宪法专家西村幸次郎教授。本书是日本的法律文化社近年来推出的一套“现代中国法律丛书(共五卷)”其中的一卷,其总监修人是已故的中国最高法学权威张友渔教授以及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天野和夫教授。由于该书著者阵容与层次之可  相似文献   

13.
张潇剑 《法学家》2004,(2):152-160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冲突法理论与实务陷于僵化--缺乏可预见性的两难困境之时,美国冲突法学家利弗拉尔教授提出了他的法律选择理论--"影响法律选择五点考虑".本文对这一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深入分析了该学说的丰富内涵,并对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该学说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同时肯定了利弗拉尔理论在法律适用领域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社会控制——庞德的社会控制理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社会学法学的集大成者,美国著名法学家罗斯科·庞德的思想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控制理论是庞德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社会控制的基础"利益学说"的分析,对庞德的社会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探讨该理论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杨 《中外法学》1999,(2):110-114
<正> 一、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本位立法思想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原则是以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第一任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曾指出“三民主义为建国工作的最高原则”和“立法方针”,在国民政府的立法过程中不同派别的政治家、不同立场的法学家往往根据自己的了解和各自政治的需求,对孙中山的法律思想做出了不同的现实主义的解释。 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产生于中国近现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是其思想主流,具有鲜明的革命实践性的特色。此时,席卷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本位立法原则和法律社会化倾向,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很多方面与孙中山的政治、法律和经济主张不谋而合。因此,他积极地顺应了这一世界趋势,并借鉴和吸收其中的一些理论原则,形成了自己的以国家自由观和集体平等观为理论基础的社会本位立法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法律学说侧重讲求"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综合治世艺术,董仲舒在孟,荀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并对儒家思想改造以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加强专制,使其成为了社会正统思想和法律思想。后世儒学随社会发展不断改进,一直统治中国千余年,其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在各方面均有体现。正视这种影响对了解我国法律思想发展脉络和当今法制发展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的批判法学家罗伯特·昂格尔,运用其社会批判理论,对以传统的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法律的危机,即认为传统自由主义法律思想的意识形态属性具有工具性和虚伪性,对其修补是不行的,必须彻底地完全地否定;并提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要用新的方法开展法社会学的研究,要重建法律的理论,为批判法学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指出批判法学家昂格尔这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法律性质问题的探讨和对法律制度的高度反思,对我国法学家来说,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洛克作为17、18世纪资产阶级法学家,是自然法学的集大成者.《政府论》一书是反应他的法律思想的代表作.在《政府论》一书中,洛克通过论述自然状态理论.社会契约论及自由主义的法律观论证了政府的产生及政治权力的起源.洛克认为人们加入社会的一大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和平安全地享用他们的各种财产.在其论述过程中,关于财产和财产权洛克有其独特的见解.本文通过对洛克财产权思想的简述,希望能对洛克的财产和财产权思想有新的认识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20世纪初放弃古老的法律文化传统,开始移植西方大陆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又全面接受苏联法的影响。而且,中国对苏联法并不是放弃自我的完全接受,而是有所选择,并试图借助苏联法建构自己的法律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独联体国家断然放弃原苏联法模式,纷纷转向西方各发达国家,而中国仍坚持某些固有的法律原则,这一现象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原因,也是制约现阶段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化与法律移植:中西古今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传统社会,就出现了法律的跨文化和跨国家的传播和流动.在比较法学领域,研究者通常把这种法律的传播和流动称作法律移植.法律移植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等外部因素,而且涉及法律文化.本文拟探讨法律文化与法律移植的一般含义,重新思考中西古今法律文化的异同及其与法律移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