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标 《世纪风采》2012,(5):44-46
1955年,蒋介石炮制了“孙立人兵变案”,将曾经远征印缅、战功赫赫的抗战名将孙立人囚禁了起来。本文依据上世纪90年代美国解密的有关档案,重新解读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
蒋利用陈做打手蒋家王朝是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封建法西斯军事统治集团。他亲自豢养陈诚、胡宗南、汤恩伯三条“狼犬”,培植他们成为保定系、黄埔系、士官系三大集团的头目。陈诚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中最受庞信、最有权势的亲信人物,一度登上蒋家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把交椅,其跋扈嚣张之气焰曾一时达到无可比拟之地步。陈诚之所以受到蒋介石如此深情宠信,爬到如此高的地位,决非偶然,而是有其一定的根源和条件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台北“国史馆”出版的陈诚著《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和《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两书披露的档案资料,揭示了陈诚致电蒋介石营救邓演达的真相,并分析了陈诚与邓演达、蒋介石之间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4.
1958年2月2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无根之萍,无源之水”8个字,这或许是其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每到农历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蒋介石便会在当天或稍后,邀集在台亲属和部下团聚,排解思乡之苦。1953年2月13日,在高雄过除夕的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团饮酴酥,比之在故乡过年,则何如。甚念乡间亲友,不知作如何情...  相似文献   

5.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覆灭已成定局,蒋介石便开始寻求将台湾作为最后的退路,并积极进行部署,他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与台湾警备司令部司令,孙立人为台湾防卫司令,蒋经国为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严家淦任台湾省财政厅长。同时,把大量黄金与重要物资运往台湾。  相似文献   

6.
1947年1月的鲁南,积雪遍野,寒风凛冽。身负战役指挥重任的粟裕披着大衣,站在标着红红绿绿箭头的地图前面,凝视着,沉思着,已有一天多时间,足未出门,几乎废寝忘食。他弹精竭虑筹划着一场大战的作战方案。鲁南战役后,蒋介石继续对战场形势作出错误判断、他认为,在华东战场上,国民党军虽损失了20多万兵力,但占领了比较富裕的苏皖解放区,并把我军主力挤到山东境内,这是战略上的“胜利”。其参谋总长陈诚在一份内部文件中说:苏北、山东“共军大势已去”,“国军部队虽略受损失,但就全盘而言,实属莫大之成功”。蒋介石、陈诚判断…  相似文献   

7.
1955年6月15日,是黄埔军校建校30年校庆日。是日,台湾国防部根据蒋介石谕命在台北军政学校操场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当天在所有出席仪式的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中,惟独缺少前任台湾陆军总司令、时任“总统府”参军长的孙立人,他的缺席引起人们私下里的纷纷倩测。从此,孙立人这位声名显赫的军界要人便从所有的公开场合中消失了。  相似文献   

8.
王丰 《党史天地》2010,(5):12-12
国共内战,蒋介石终以兵败饮恨,挥别大陆,败退台岛。当时,他先后在澎湖高雄盘桓多日,最后才选定台北。在离开大陆之前,及进入台北之后,蒋介石想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陈诚是蒋介石在创办黄埔军校时期最为器重的三位学生之一。但在上世纪30年代之初,蒋介石的地位还很不稳固,陈诚对蒋介石也不够信服和"忠诚"。在抗战期间,陈诚  相似文献   

10.
曾集国民党党政要务于一身的蒋介石,给世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其实不然。请看下面两段轶事:“五个军?第五军?”某日,一战区有电文驰来,蒋介石看后大惑不解。原来电文是这样写的:已派五军增援。蒋介石认为电文语意不明,便大笔一挥,写道:“五个军?第五军?”然后退回。一字之关,文意相迥,战争之事,岂同儿戏!“我非字纸篓”抗战胜利后,有部属呈上《抗战胜利之建军计划》一文。蒋介石看到这洋洋数万言、内容冗长的文章,在附件上提笔批道:“我非字纸篓。”公文发还后,幕僚们不禁汗颜。于是,重新研读,并择其重点, …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学习月刊》2012,(9):49-50
1940年6月枣宜会战失利后.有鉴于鄂西门户宜昌已经失守、陪都重庆已在日军凯觎之下的现实.蒋介石决定重组第六战区.且将这副“守门”重担交到了陈诚手里.让陈诚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实际上.陈诚在1938年即任湖北省主席一职.因军务繁忙.该职遂由严重先生代理)。  相似文献   

12.
安坤 《廉政瞭望》2012,(4):66-66
于右任 赴西北视察时遭遇车祸,汽车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大家却都安然无恙。老于被送往医院,蒋介石的秘书来看望他,问:“院长,您的身体好些了吗?委座特地派我来看看您,让您受惊啦!”老于不语。秘书却来劲儿了:“听说汽车从悬崖上摔下来的时候,翻了好几个跟头,当时您是啥感觉呀?车子一翻时您感觉如何?”于还是不语。秘书又问:“二翻的时候呢?三翻的时候呢?”于不耐烦了,瞪着眼睛大嚷道:“三番(翻)老子就和了!”  相似文献   

13.
正陈诚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他有政治头脑,处事考虑周全,廉洁奉公,对蒋介石忠贞不二,所以他一直受蒋介石的重用。后来,陈诚成为国民党中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东征北伐,屡立战功陈诚(1898-1965),字辞修,浙江省青田县人。保定军校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第2师当排长。1922年年底,邓演达奉孙中山之命,到上海选拔军事人才,陈诚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跑到上海去见邓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每每亲自部署一事,往往一夕数变,经常是尚未考虑成熟,就下达命令。上面接到命令,研究后刚刚通过实行,传达到下面,岂知蒋介石一时心血来潮又打长途电话给司令长官更动刚下达不久的命令。蒋介石这一套经常出现,弄得上下都无所适从。后来有几位聪明的前线高级指挥官,摸到了蒋介石的脾气。一次,蒋介石打电话给陈诚说:「辞修,你和伯陵研究一下,把李玉堂部抽出一个师填补某地。」大概隔了两小时,蒋介石又打电话给陈诚说:「李玉堂集团军全部移驻某地吧。」陈诚两次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后,就是按兵不动。蒋介石是上午打的电话,陈诚一直等到晚间才打电话给林蔚商议说:「委员长两次电话要调李玉堂的事,要我通知薛伯陵。」林蔚说: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2008,(4):56-56
卫立煌.1897年生于合肥.曾为孙中山卫士。北伐中.卫立煌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成为最年轻的“小营长”。1932年,蒋介石调集63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任国民党军十四军军长的卫立煌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亿骨肉同胞的如此隔离 蒋介石在对国民党进行“改造”的同时,又在台湾执行了建立戒严体制,强化对台湾人民的专制统治。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溃退到台湾的前夕,陈诚颁布“戒严令”,在台湾境内执行戒严,封锁各港口,限制出入境,对台湾实行“动员戡乱非常时期”军事管制。国民党逃台后,1950年4月26日,蒋介石修订颁布“惩治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史上.郭汝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陈诚的“十三太保”之一,两度出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长,还曾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兵团司令兼军长等要职,授陆军中将衔。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将国民党的核心机密提供给中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可是,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6,(4):89-89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有人曾向毛泽东提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月15日徐州抗日战事吃紧,蒋介石特邀彭德怀到武昌共商御敌大计。其实这次武昌会谈,蒋介石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收买彭德怀。于是,他假作关切地问道:“彭将军戎马倥偬,可否有机会回故里探望?府上皆安否?”见彭德怀沉默不语,误以为彭德怀一定有什么难处,立即搓搓手提高声调说:“府上若有难处,我即嘱张主席(当时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多加照顾。”彭德怀冷笑道:“承蒙委座垂念,我彭德怀一家早经何健主席照顾过了,连祖宗三代的坟都已掘光了。家弟两人,至今流落在外。”本想套套近乎,没想到揭开了疮疤,蒋介石尴尬万…  相似文献   

20.
“三位一体”力挽狂澜 “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以及他的“剿匪”干将陈诚等抓起来,这当然是震动世界的大事件。 受震撼最大的首先是南京国民党统治集团。蒋介石被扣,南京政府突然群龙无首,陷于一片混乱之中。而反应最快的是亲日派何应钦。他既不是国民党的中常委,又不是军事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只是一个军政部长,得到蒋介石被扣的消息后,利用宋子文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