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权力腐败及其成因通常所说的权力,是指一种组织社会秩序、控制社会资源和支配社会财富的力量。这种权力在应然的意义上是一种公共权力,它是公众所赋予或委托的,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这种权力的公共性质决定了它应当平等地为公众服务。然而,由于权力所固有的扩张本性,使得掌握权力的人总是试图借助权力的力量,把自我凌驾于权力的作用范围之上,从而可能导致权力被滥用。再加上,社会成员往往又事实性地分为强势群体即权力者和富有者阶层和弱势群体即普通老百姓,而强势群体又往往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或所…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环 《前沿》2007,(2):144-146
我国转型时期行政权力存在高度垄断性和广泛的透明性,行政权力的大量流失和整体异化及行政权力运行中的权责不明等问题导致了行政权力的滥用与腐败。本文以对行政权力滥用的成因分析为切入点,从行政权力的控制机制、规范机制、监督机制及责任机制的构建为路径,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了目前我国国有公司存在着权力配置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执行机构的权力滥用。分析了国有公司执行机构权力滥用的原因在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在用人机制上存在缺陷。并且针对成因,提出了通过制约国有公司执行机构的权力滥用,完善国有公司权 力制衡关系的对策,具体包括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完善国有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政企关系、实行选任制的用人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权力异化和滥用的结果,如何使权力不被滥用,有效途径就是制约权力。因此,遏制腐败就应围绕对权力体制、权力运作方式、权力主体素质三方面的制约上进行探讨。  第一,充分发挥现有权力机构的制约监督作用。我国的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的常务委员会),具有审查政府工作、法院工作、检察工作的权力,具有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领导人员的权力。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有审查同级党委和纪委工作、选举领导成员的权力。这就是说,按照宪…  相似文献   

5.
加强监督以防止公共权力滥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良泽  杨玉民 《前沿》2006,(2):175-177
当前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滥用公共权力的腐败行为,有的将公共权力特权化,有的将公共权力私有化,有的将公共权力商品化,有的将公共权力资本化。公共权力滥用的原因多种多样,监督不力是造成权力滥用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治权力滥用,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腐败问题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异化。从规范、公开和监督入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无疑是防治腐败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试论监督的权力滞后于对权力的监督王际会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正如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有句名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因为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遭到滥用、亵渎和侵犯,必然导致权力走向专制和腐败,这是非常严酷的现实。纵观历史发展进程,朝代更迭...  相似文献   

8.
规范权力的运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问题。牵住合理配置权力这个牛鼻子,将权力置于阳光下,防止权力滥用,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效能,提高经营效益,确保铁路安全生产和路风建设的持续稳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李抒望 《政策》2004,(6):54-55
近年来,我国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人们清理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指权力行使人出于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它作为一种畸型的社会现象,植根于社会机体中,是潜伏于社会机体中的一个毒瘤,任其发展就会侵蚀社会的每一个细胞,破坏整个社会的免疫力,导致社会的无序和权力的解体。江泽民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证机制"。在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是一个必须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权力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权力被滥用,以权谋私得以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运行不规范、权力内部缺乏有效制约。当前  相似文献   

12.
权力腐败是指“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众利益,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一位领导者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都属公共权力。如果权力当事人利用被授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就是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的产生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利己主义的思想动机,二是权力机制的缺陷。前者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后者是外因,为权力腐败的施行提供可能。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学说原理,内因是前提条件,是“因”之所在。因此,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掌权者在自己的意识形态上走入了歧途。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3.
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遏制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14.
警察角色的被人羡慕和现时之警察不招人待见,是警察权力这把剑的双刃:因为有权力,所以被人羡慕;因为权力被滥用,因而使得承受这种滥用恶果的民众不待见。  相似文献   

15.
刘钢飞 《桂海论丛》2004,20(6):26-28
我国权力制约乏力的历史成因是国家权力获取方式;制度成因是权力过分集中;现实成因是监督信息传递不畅;法治成因是法制不健全和执法无力;组织成因是监督制约机构独立权威性不强。权力制约有效的首要条件是保证权力监督信息渠道自由通畅;必需条件是保证权力制裁权的科学合理配置;必要条件是保证权力运行在法制轨道上。  相似文献   

16.
何必 《人民公安》2006,(7):10-11
警察角色的被人羡慕和现时之警察不招人待见,是警察权力这把剑的双刃:因为有权力.所以被人羡慕;因为权力被滥用.因而使得承受这种滥用恶果的民众不待见。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权力道德是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的主要内容。所谓权力道德,是指一定社会权力支持者行使权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权力意识正确与否,直接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高尚的权力道德意识,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感染力,从而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相反,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加于滥用,不但会丧失社会道德建设倡导者的资格,而且也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誉,对社会的进步就会产…  相似文献   

18.
权力的滥用导致腐败,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遏制权力的滥用?笔者从严把选拔干部标准关、严把干部提拔使用跟踪关、淡化官本位观念、强化权力使用上的责任追究、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力度和进一步深化权力制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为了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第三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从事下列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各类权力亟需进一步纳入民主化、法治化轨道。本期“视点”专栏刊发的两篇文章,一则评析党政权力的合理分置,另一则论及行政权力的不当滥用,就试图对此作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