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权利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寻找他们的权利,正是公民的相关诉求使媒体走入公共领域并于此域中形成公共舆论。公共舆论作为公民政治权利之一是宪法和法律确定、赋予并加以保护的,其存在对发挥警察权力的功效有着积极的作用。权利和权力理论是政治学的重要理论,而警察权力与公共舆论正是这一理论的外化。警察权力面对公共舆论应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的青年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之下,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的领域、内容、形式和主体动机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以网络为先导、自愿为前提、社团为主体、信任为机制、分享为目的的时代特征。互联网影响下的青年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培育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通过青年社会参与来促进青年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所有参与的公民基于对公共事件的理性批判形成一定的公共舆论。开放性与批判性是公共领域最重要的特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时代,网络公共领域是对传统公共领域的延伸。网络公共空间边界被微博拓展的同时,也正在被现实社会主导话语的各种精英和利益群体再建构。网络公共空间里个体的"沉默追随"或"情绪发泄"阻碍了具有理性批判的声音表达。公共领域的核心特质批判性与开放性在微博的现实语境中面临着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德国纳粹极权统治和"领袖原则"的反思,哈贝马斯提出了"公共领域"这一独具内涵的概念。哈贝马斯力图将西方近代以来具有个人主体性的"市民社会"概念改造成具有公共性的"公共领域"概念,从而把分散的个人力量凝聚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公共舆论,以抵制国家权力和领袖权威对社会力量的排挤和公民权益的侵蚀。但这一理论努力却遭受来自社群主义者沃尔泽、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多元主义者麦卡锡等思想家的理论质疑。尽管公共领域思想也存在理性共识达成和公共舆论去私人化的困难,但它决不是远离现实的"乌托邦"概念,"公共领域"内涵的一系列积极的观念(包括具有经济力量和理性能力的公众参与、基于公共舆论力量的公共批判、超越于私人利益博弈的公共性立场)为公共治理实践提供了推动力量和思路指向。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话语权得到了空前普及,网络公共舆论磁场已经形成,并对我国政府治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对网络公共领域内涵和特点及其成长的认识,引出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发挥的功效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南京大学小百合BBS建设管理经验探讨网络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治理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公共舆论在民意表达、社会预警、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民主教育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有助于在公共权力与公民言论之间搭建一个对话平台。但不容否认,受眼球效应和广场政治因素的制约,网络公共舆论的持久性与可控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由于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和制度性保障的欠缺,使得政府对网络舆论的积极回应不足,由此影响到网络公共舆论与现实政治的良性互动和对接,进而削弱了网络公共舆论政治效能的发挥。而要克服上述局限,出路在于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有效导引网络公共舆论。具体说来,应着力实现由管制到善治的理念转变、由一元到多元的主体转变和由对抗到对话的方式转变,最终使网络公共舆论趋于成熟与文明。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等,网络越来越普及化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网民数量在急剧膨胀、增多,促使了网络社群的快速发展,由此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文章认为论坛网络已经变成了政府推广公共决策的关键场地,网络社群推动政府应对重大事件所做出决策,可是网络舆论中充斥着缺乏理性思维的问题,因此提出建议对于政府引导网民加入以及公共决策的意见:提高媒体网络的建设、重视培养“意见领袖”、关注网民道德与思想的建设、公开、及时预防舆论网络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众大规模地走向政治公共领域,成为一种风尚,大众民主理论成为发展民主的一个维度,大众民主是现代民主向纵深发展的伟大进步。然而精英民主理论对此有种种诘难,主要基于大众人的品性和参与政治的能力。本文客观地探讨了大众民主存在的限度及其优势,并试图从公共空间的领域来构建大众民主,促进大众民主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日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舆论空间,它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利于促进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同时,网络舆论又会引发情绪型网络舆论蔓延、网络假新闻混淆是非、网络舆论"话语权"被少数人垄断等消极的社会效应.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必须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大做强重点网站及论坛、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快速反应的舆论引导机制、不断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网络新媒体成为舆论主渠道.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突发事件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而网络舆情反过来推动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体制建设,应在加快建立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体制的同时,规范网络媒体管理,提升媒介素养;注重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培育成熟网民.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制度保障,完善法律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制与保护,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发言人、互联网实名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共舆论的作用有两方面:为国家的合法性统治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基础,是国家合法性的评价标准;大众的观点和看法被政府认识到的一种机制和社会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媒体传播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互联网等一些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都在进行着变化。新的传播方式让新媒体有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大众的日常生活、经济的运行甚至是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大众对新媒体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新媒体不仅能够满足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还成为了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体的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强大的传媒系统,主导着公共生活的政治和行政过程。领导干部的公共形象主要是通过媒体传达到公众面前的,如何通过媒体塑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形象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尽管领导干部在新媒体冲击下不断调整其应对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当前许多领导干部在舆论应对上仍然表现出不适应性。对领导干部的公共形象进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应从两个方面人手:第一个是领导干部内质形象的设计;第二个是领导干部媒体表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大众媒体是社会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监控政府运作的桥梁,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在增强公众政治认知、营造公平的行政环境以及重塑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充分发挥舆论的社会功能,对于推行阳光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大有助益。威尔逊的“金鱼缸效应”中的论述历史性地耦舍了我国“阳光行政”的治理理念,对于我们当今拓展新闻自由空间、发挥新闻监督的有效功能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公共声音的诞生或是公共话语的诞生.而这些可喜的变化与互联网的出现密不可分.互联网在公共话语权的维护和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和公共话语权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社会和媒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认为:在大众体育领域,大众体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其领域的大多数物品是公共物品。其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的方向应以提供和管理公共物品为主。我国政府在大众体育中的管理职能可以分为体育公共物品供给、体育公共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体育公共财政的投入。我国政府在大众体育管理中应当逐步从掌舵型转变为服务型;加大对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监管力度;还应当转变大众体育的资金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的崛起和互联网传播媒介的发展,使传统主流媒体舆论逐渐被边缘化,政府网络舆论话语权逐渐弱化。在中央提出"媒体融合"后,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强化政府和传统媒体舆论导向功能提供了改革方向。文章从媒体功能融合出发,分析了网络新闻舆论传播偏向、政府和传统媒体导向功能弱化的具体体现,总结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功能,探讨了强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们需要大众批判性言论 最近看到一则关于美国和中国差距的短文,文中说:在美国公共知识分子以批判政府为使命,而在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以歌颂政府为使命。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缺乏自我批判的言论。而新一代网络公民的政治觉醒,引发了大众批判思潮。这表明我国言论自由度的增加,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需要.是我国社会和谐宽容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在渐成气候的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和舆论媒体形成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共同体,因为舆论媒体有其独有特点以及检察机关与检察权的特有运行方式,导致舆论的道德法庭与检察权的独立运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与失范。为了寻求解决之道,应从双方互动存在可行性,舆论媒体应尊重和监督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应回馈与引领舆论,舆论媒体监督与检察权运行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等方面加以考虑,最终使检察权独立性得以维护,司法公正得以彰显,司法责任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给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应对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营造网络主流舆论强势、做好政府"议程设置"以及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等举措,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