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章认为,应从价值、规范、秩序、治国层面全面地立体地审视法与道德关系,才能回应现代法治国家对法与道德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从价值层面看,法律必须服从道德评判及其价值指向;在规范层面上,二元社会结构使法与道德成为并立互补的不同规则;在秩序层面上,伦理秩序是基础,法律秩序为主导;在治国层面上,推行法治立国,德治并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道德与法律的双重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和法律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调控力量,二者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道德提倡的行为有可能转化为法律要求,而作为法律要求的行为也有可能成为一种道德责任,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道德法律化是善法产生并存在的过程,而法律道德化则意欲将法律内化为更高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引导二者合理发展会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3.
浅论法道德对我国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求实》2002,(Z2)
法律秩序是法律调整下的人类社会的条理化状态 ,也是法律规范下的主体生活模式。自古以来 ,法律就是与秩序相关联的。法律的精神如果缺乏道德内涵是无法想象的 ,这样的法不可能是良法 ,由此引起而建构的社会秩序也决不可能是法律秩序。法律秩序的形成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 ,它受束于各种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和对抗的因素 ,使得法律秩序的形成过程充满着种种不法现象 ,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正在进行民主化进程的国度 ,现实的法律秩序总是与理想的法律秩序相距较远 ,与法律、社会良秩相对抗的行为总是存在 ,呈现出的便是社会秩序和道德失范。一、…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秩序的构筑,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力的道德支撑和约束。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都是以相应的道德意识、道德习惯和价值观念为前提的。这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社会秩序和为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自律准则,对保证市场运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市  相似文献   

5.
视角与研究——从《法律与道德》看法学研究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娟 《世纪桥》2008,(4):51-53
历史的视角、分析的视角和哲学的视角是19世纪研究法律与道德之关系的三种方式,也是庞德考察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三种视角。历史的视角就是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放之于历史的空间内考察,使之在法学思想史的背景下成为宏大的故事;分析的视角就是分析不同法学派别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观点,寻求法律与道德的应然关系;哲学的视角就是在历史的视角和分析的视角的基础上,运用哲学的思辨方法,探究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性范式。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研究内容本身是多重因素的结果,这种研究模式决定了法学研究过程中所要采取的视角应该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6.
<正>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等是古人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见解,此观点有失偏颇。所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指的是法律与道德这两种规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作为手段或策略的道德教化手段与法律惩罚手段之间的关系。这两种规范在其产生过程中如何相互影响?其在使用过程中又如何相互影响?两者冲突时应如何取舍?这是法律和道德关系问题应该回答的。  相似文献   

7.
论心灵教育的德育功能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灵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从不同角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二者领域分殊,同时彼此又在属人的生活世界内部发生联系和作用.心灵教育的德育功能和意义在于将心灵建构视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手段和更高目标,使道德认知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外化为人的自觉行为、秩序,同时实现个体更高的内在统一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早在几年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也强调:“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的行为;道德通过说服、榜样示范等方式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从根本上说,道德教育使人保持正确的是非、荣辱观念。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社会秩序经历了一个从道德秩序到法律秩序的发展过程,随着法律秩序的兴起,道德秩序似乎在衰落。但是,通过法律的道德化,依然可以实现一种法律化的道德秩序。在当代中国,道德秩序的建立将是在法律秩序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法律化的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增长观念,而且也瓦解了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结构。为此,在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问题中,学术界有一种道德与市场经济本质互斥的观点。他们认为道德本性是超功利的,即超越行为者自身的物质利益;是自律的,即对于行为者来说,行善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自身物质利益的手段。与之相反,市场经济的本性是功利的,即行为者只追求自身最大的物质利益;是他律的,即行为者在变换中对对方利益的满足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仍是利己,诸如守信、互利等行为本质莫不如此。因此,道德与市场经济在本性上是互斥的,二者应当严格划界:在市场经济中应充分坚持利益原则,并实行强制性法律、行政、经济等非道德的约束,而在市场经济之外,则应把道德约束置于至上。笔者认为,互斥论中的不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建设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强化制度性的道德关怀价值。制度性道德关怀主要通过抑恶扬善机制引导人的思想行为,进而培养人的道德意识,通过科学应对突发事件展示其救助性的道德力量,通过除旧布新引导人的发展,避免社会转型或变革带来的"道德真空"。同时,也要科学研究和正确认识制度性道德关怀的有限性,如制度性道德关怀无法完全彰显道德的本真意蕴,难以完成和谐的心灵秩序建构任务,难以消除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道德冷漠。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教育与法制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不但具有互不可取代的功能作用,而且.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构成了道德建设的基础手段与途径。正是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时,一再强调:“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二者不可偏废。一、教育与法制具有互不可取代的功能作用道德教育与法制管理互不可取代的功能作用,在于道德与法律分属于不同的上层建筑领域。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律都是建立…  相似文献   

13.
信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对信用的维护经历了由道德的自律到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的共同作用两个阶段;法律对信用的维护也经历了从民法债权的个人本位到现代信用法律制度的社会本位的转变.在构建中国的信用法律制度时,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信用立法的既往经验,又要总结此次金融危机对于信用法律制度的最新启示;不仅要完善民商事法律中信用保护的一系列制度规范,更要制定专门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信用行为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在研究自律与他律问题时有着不同的甚至彼此对立的观点,有的论者认为"自律是道德的本质",把自律作为道德与不道德的裁量标准,甚至主张彻底抛弃他律;另有论者强调道德他律对个人的外在强制性,认为伦理学在现代社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中国城市社区出现了以住房产权为核心、以共有产权为纽带的新型邻里关系。住房产权是社区场域运行的重要基础,住房产权制度塑造了社区场域的运行秩序和构成形式,促进了个人主体性的实现与道德的培育,但也带来社区关系物化与分化等问题。同时,住房产权是嵌入到社区场域之中的,不仅受到社区场域横向网络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交互建构,而且受到纵向网络中"制度"和"生活"的交互建构。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设计不仅要将住房产权作为多元共治的载体,而且要适应现代住房产权制度及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姜剑萍 《求实》2003,(Z1):59-60
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由于道德和法律分属不同的社会规范,因此,两者的功能是互补的。纵观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是单靠道德或法律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从计划经济转化市场经济的我国,就更需要注重威信并行、德法相济。过去,我们虽然强调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但没有上升到以德治国方略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状况。现在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仍有一些人提出“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将德治与法治二者对立起来,实际上这都是没有辩证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历史时期,摆正德治与法治二者位置,进一步强化德治与法治的作用,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下的德治与法治功能互补、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7.
道德既体现在人个体化的行为上,也存在于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中.其中,社会组织中的管理者往往因其行为给关涉各方带来的损益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道德评价.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在评价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功利观、权利观和正义观.这必然给管理者的抉择带来困惑.而有效的改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加强组织道德文化建设和修炼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社会的道德秩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如何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考察现代社会的道德状况,客观分析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条件,从而建立起一种与现代社会本身特殊要求相适应的、并能有效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客观条件要使我们所建构的社会道德体系切实有效,就必须将我们讨论的课题置放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下,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着眼,对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条件作出客观准确的分析。这是本课题立论的现…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不是新问题 ,古今中外都有人论述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 ,回答也各异。在古代中国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以“礼”“法”关系的形式表现的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则表现为宗教与世俗法的关系形式。学者们有的主张法治 ,有的主张德治 ;有的主张德主法辅 (我国古代法即刑法 ,可以表述为德主刑辅 ) ,有的主张法主德辅 ,还有的认为德与法无主辅之分 ,两者相辅相成。本文拟从对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的分析入手 ,就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以及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大方略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由于搞市场经济,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市场经济讲竞争,为赚钱,要发展市场经济,搞竞争就讲不得道德不道德。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发展市场经济会冲击精神文明建设,会影响道德秩序建立,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市场经济在中国就要“停止”。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