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解放初北京市海淀区的扫除文盲运动佟梅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不久,中共北平市委在《关于北平市目前中心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各大学、中学与完小应设成人补习学校,给失学的劳动人民以文化和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北平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号召全市大力开展工人的补...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旧中国文盲占全国人口70%-80%的落后面貌,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扫除文盲。截至1956年,扫盲运动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近一亿人脱盲,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本刊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有关档案中,选发1952年到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部分指示和决定,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对扫盲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以来,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1991年和1992年全国脱盲人数均达500多万人。但是我国目前15周岁以上的文盲仍有1.8亿人,要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国家教委希望新闻宣传单位注意加强对扫盲工作的宣传。 一、宣传扫除文盲工作的重要意义。国际社会历来把成人识字率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要摆脱贫穷落后,首先要扫除文盲。有人说:“现在集中…  相似文献   

4.
在淮安周恩来故居北侧刚落成的邓颖超纪念园内,陈列有一封半个多世纪前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姨表妹陈绣云的一封信。从这封短短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邓颖超为端正党风、弘扬正气而对自己亲属严格要求;让人深刻体会到邓颖超遵照周恩来的意思,对陈绣云字字深情、句句厚意的亲切教诲。在介绍这封信之前,笔者先说一说这封信产生的一些背景。陈绣云,系周恩来十四姨娘的女儿,和周恩来是嫡亲姨表兄妹。她比周恩来要小十多岁。1908年,周恩来生母、嗣母相继去世后,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周家家道败落。年仅十岁的周恩来不得不拖着两个弟弟生活。…  相似文献   

5.
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省委、省政府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确定了全省在2O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1998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今明两年的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我省“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打好“两基”攻坚战,特别是要认真抓好以下六项工作:第一、经统加大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两基”的扶持力度。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是我省实现“两基”的重点和难点。我…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北京人l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据1949年统计.职工80%以上是文盲.农民90%以上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劳动人民等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参与业余文化学习.在1952年、1956年、1958年分别掀起了三次群众性文化学习高潮.到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基本上扫除了文盲。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北京市又出现了一些青壮年文盲。为彻底解决文盲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市再次开展了大规模扫盲教育。  相似文献   

7.
妇女文盲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贫穷、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等,要扫除妇女文盲,应采取相应对策,使妇女真正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从而使妇女尽快脱盲,参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文献》2012,(5):3-1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旧中国文盲占全国人口70%—80%的落后面貌,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扫除文盲。截至1956年,扫盲运动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全国近一亿人脱盲,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本刊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有关档案中,选发1952年到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部分指示和决定,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怀“末代皇帝”一家 1960年农历除夕,“末代皇帝”溥仪、溥仪的二弟溥杰和其他姐妹们一起应邀来到全国政协。周恩来和邓颖超请他们一起吃饺子,共同欢度春节。溥仪的胞妹金蕊秀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显得十分拘束。周恩来告诉她,关于她的工作安排,是毛主席的意思,又说:“你在区政协(北京市东城区),我在全国政协,彼此都是同事哪!”周恩来很亲切地跟她聊天.使她忘了坐在身边的是国务院总理.仿佛是在跟老朋友唠家常。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十五”期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范围,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0%左右,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1.
在旧中国,绝大多数人是文盲、半文盲。新中国成立后,扫除文盲、普及文化学习和教育成为迫切任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扫盲运动由此发轫。在此背景下,辽宁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  相似文献   

12.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育。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从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教育、文化基础建设放在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扫除文盲、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水平,成为海淀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从1952年到1956年,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组织地开展识字运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大规模的扫除文盲运动。扫盲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纵观这次扫盲实践,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值得借鉴:面向广大群众,把文化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人民大众的文化普及上;寻找突破口,提倡并大力推行识字运动,制定计划有序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多方支持,充分保障,为大规模开展扫除文盲运动做好准备;重视总结经验,讲求工作方法,适时指导扫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就开始重视扫除文盲工作。有组织地在广大工人、农民群众中开展识字运动 ,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扫除文盲 ,提高了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陕西某县在验收扫除青壮年文盲脱盲工作中,基层干部为完成上级扫盲指标,采取给文盲做假死亡证明等欺骗手段,企图蒙混过关,不料被“焦点”抓住。脱盲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可陕西某县的这一做法,不知是在欺骗谁。他们的党性原则、职业道德哪里去了?为捞到一时的政治资本或经济利益,而不顾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不择手段搞假政绩,可悲!可叹!无独有偶。某地为早日跨入小康之列,每每在人均收入上大作文章,基层已按有关规定口径如实上报,但与主要领导者的“政绩”要求相距甚远,于是乎,各级官员…  相似文献   

16.
林木 《党史博览》2009,(2):F0003-F0003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开展了大规模扫盲运动。这场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初开始,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1975年初,四届人大刚开过,周恩来于2月1日主持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确定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还确定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三位常务副总理“负责处理国务院日常事务”。会上,周恩来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次日,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报告了这一分工安排,得到毛泽东批准。 这样,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四人帮” 阴谋“组阁” 的美梦终于化为泡影。但是,“四人帮”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们挖空…  相似文献   

18.
上海局,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中央和军委各部,国家机关各党组和各人民团体党组: 中央同意教育部党组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规划和意见。现在发给你们,望各省、市和自治区党委按照这个规划的精神,结合本地情况,制订本省市和自治区的扫盲规划,并且把它列入本地全面规划中。《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将在最近以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发出。  相似文献   

19.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特别是1994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法,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作为我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定每年的3月和9月为“义务教育宣传月”。截至目前,全省46个县(市、区)中,已有19个县(市、区)实现了“两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扫除文盲,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文盲状态,具有现代的文,这是我国文化上的一个大革命,也是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极为重大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