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这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管理体制的难点和基点在农村,因而,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尤为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转变农村社会管理理念,构建适应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农村社会管理新体制成了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的基础,是当前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但如何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却需要先行地区提供经验。枫桥镇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在当前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以及诸暨市的试点工作中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理念、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手段,堪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作为中国社会的基础,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应该在基层、在农村.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农村社会深刻变革的现实,从管理理念、管理格局、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探析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玉环县龙溪乡基层党组织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无疑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视角,它将优质服务群众、有序协调利益、诚心关怀社会、正确化解矛盾作为其功能转换的首选目标,积极推进以权利保障与民生建设为导向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并形成了农村社会管理新格局。且这种深深根植于乡土社会的本土化累积,必将为中国乡村善治之路提供实践样本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管理及经济建设。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学习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和发展经济能力方面的不足,指出造成能力不足的原因与个人因素、外部条件密切相关,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提升学习能力、加强管理组织能力、强化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和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才能更好地管理农村社会,有效地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2,(6):44-44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根据大中小城市、县城、乡镇、农村的不同特点,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整体探索创新,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创造新经验。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农村社会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社会问题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农村社区党群和谐新格局的现实需要。在“村民自治”制度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改革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动力机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为理论支撑,以西方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为重要参照,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引领,以农村经济社会关系深刻变动为现实驱动,以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的经验为有益借鉴,切实提高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崇祥 《唯实》2013,(4):80-82
农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农村今天经济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矛盾纠纷复杂化的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农村社会管;理的作用与意义、问题与矛盾、方法与措施,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朱士群  文军 《唯实》2000,(6):57-60
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具有整合、规范、教育、沟通、管理、发展等功能。当前,我国农村中存在着大量不稳定因素,为此,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入手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13):53-53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弄清楚,谁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应当界定明确,并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因此,在管理主体创新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好领导杨已、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治安体制改革:迈向“多中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安体制是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构成,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来看,中国社会治安体制经历了从静态模式到动态模式的转变,已经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机制。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社会治安体制改革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来自农村、非公经济组织、流动人口、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社会治安问题对深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国际经验和新公共管理理念来看,对中国社会治安体制改革白芎滦化应该倡导“多中心治理”理念,以社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是当代中国青年的重要部分,他们的社会流动状况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途和命运。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青年的社会流动急剧增加,并日趋合理化和性别均衡化。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影响、农村青年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等因素引起。农村青年的合理社会流动有助于加强城乡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交往,增进城乡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了解,缓和社会冲突。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农村青年的合理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出现了思想舆论引导难、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突发事件处置难、基层基础建设难等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直面农村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富有成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黄文冠 《世纪桥》2011,(21):129-13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农村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喜人的成绩,更多的是由于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社会问题也日渐增多。当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村民自治制度的秩序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社会结构的分化程度是一个社会现代性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异质结构的高度分化带来了现代性秩序整合的必要,同时也带来了秩序整合的难度。高度复杂但却井然有序的秩序整合同样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现代社会无一不是结构高度分化并得到有效的秩序整合的社会。中国农村在原先的人民公社体制下,社会结构高度均质并趋于凝固,缺乏流动机制和异质性分化因而不存在秩序整合的需要。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城乡经济改革、市场经济的涌入,农村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多元自主利益大量形成,利益主…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13):50-51
农村党组织书记怎样才能够担当责任,不辱使命,当好社会管理的排头兵呢?关键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能力,抓好落实。1.注重学习强素质。贯彻落实政策先要学习掌握政策,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同样需要掌握社会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农村党组织书记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社会管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知识、市场经济基础知识,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把握加强和创新浊会管理的总体要求,学会做好宣传、组织、发动、服务群众的方法技巧,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以来,随着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既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农村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时期,如何把握当前农村矛盾的特点,是做好现阶段农村社会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中,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现代化的源泉在城市,而政治稳定的源泉却在农村。”①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社会,农村的稳定就更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农村的基层政权和民主政治建设是农村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张蕴萍 《唯实》2011,(8):182-18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其中,为农村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是提高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则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紧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