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编者、作者、读者及其相互关系中,编者处于中介地位和主导地位,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优化三者关系,关键是要发挥编者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作者的创造性,适应读者阅读的广泛性,促使作者、读者在编辑计划引导下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活动中,读者的接受活动应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阅读和产生意义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读者批评具有不同于其他枇评方法的理论特征.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读者的性质,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更要关注读者的阅读模式.当然,如何恰当地评价读者在文学作品产生效果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如何把握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萨特所谓"介入文学"的重要美学观点其实质可以概括为:介入就是揭露,揭露就是要改变.在萨特看来,写作就是要求自由,只要开始写作就已经介入了;阅读则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项豪迈的协议,作家向读者的自由发出召唤以便使他的作品存在,读者的自由也反过来召唤作家的自由.萨特不仅将其狭义的"介入文学"的概念扩展为广义的"介入艺术"的概念,而且提出了"实践文学"和"整体文学"的概念,前者表现出萨特越来越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是指未来理想社会中将会产生的一种理想的文学.萨特整个美学观所依据的基础和高扬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最高本质或最高价值--自由.  相似文献   

4.
我们可以把文学课的讲授过程看作是一种文学接受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涉及到对作家生平与创作经历、主要代表性作品及艺术风格等一般性知识点的介绍与认识,更要有对作家作品的深入感悟与深层分析。在文学接受阶段,活动的主体是读者。相应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读者主体论出发,把自己当成读者,尊重文学活动的规律,发挥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作家、作品、世界构建有力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5.
“法制文学”这一近年来产生的新概念,就其内涵,可作如下界说,即以法制生活为主要题材的文学.它包括各种侦探故事、推理小说、惊险小说、犯罪故事、破案通讯、谴责小说、公案传奇等.在法制文学作品中,悬念技巧的大量运用,已成为法制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法制文学作品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群的主要奥秘之一.法制文学作品中的悬念与非法制文学作品中的悬念进行比较,法制文学作品中的悬念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层次之丰、设置之妙,都是非法制文学作品的悬念望尘莫及的.下面,笔者就法制文学作品中的悬念的特征和规律作一次探讨.一、悬念的内涵及作用悬念是个奇妙的东西,它犹如一块心理磁铁,常常把读者松散、飘忽、游离的目光牢牢地吸附在作品里,使读者不忍释卷,一口气把作品读完.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悬念正是作者利用读者关切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的好奇之心,将人物与情节的谜底暂时隐藏起来,以吊读者胃口,撩读者欲望的一种写作技法.悬念除了推动情节发展,加强人物塑造、深化主题思想等辅助性作用外,最主要作用就是发挥其磁性效力,吸引读者,使读者不停息地把作品读完.请看《法制文学选刊》刊载的小说《罗愫之谜》的内容提要:“窈窕淑女”罗愫,孤身一人,出没无常,她从何而来?要到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6.
关于这个问题我要谈三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提出,即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二是刑事政策、刑法学和犯罪学三者关系的梳理,主要是在对既有的三者关系认识的基础上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三是以三者关系为视角的思考,提出将三者关系加以考察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编辑优化与读者、作者关系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期刊是高校学术交流的平台和科研成果发表的重要载体,期刊编辑过程中体现出的编辑与读者、作者的关系是整个编辑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三者的职责、视角、作用和地位各不相同,但在统一体系中互为条件,相互制约,互动发展。因此,我们应不断加强对三者关系的分析探讨并进行优化,切实保证学术期刊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江文学虽然不属于基督教文学,但是大江初期作品与《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物关系结构上,大江初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圣经》中以耶稣为中心的多元性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这也是大江文学更容易被西方读者接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理解、视域融合与"我-你关系"合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学内容。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在伽达默尔看来是一种伦理对话关系。诠释理解、视域融合与"我-你关系"三者紧密联系,理解是一种指向善的对话活动,视域融合是一种对话的进行方式,而"我-你关系"则是伽达默尔对话伦理的基础。这三者都共同走向一种对话伦理。因此,研究伽达默尔的对话伦理思想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侦破题材小说是我国公安题材文学中最具特色的种类之一.侦破小说给予读者的审美感受不仅是对由侦破与反侦破形成的强情节的欣赏,还要借助于侦破小说强情节的特点,引导读者去关注蕴涵于强情节中的社会人生内容.因此,侦破小说不能仅仅局限于侦破犯罪案件中的表层事实叙述,应该深入进去并扩展开来,折射出社会的某些本质方面,通过侦破犯罪案件这一故事载体,尽可能反映出社会人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从而使小说具有一种发人深省、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帕慕克以创作闻名世界,而其文学思想尤其是有关"文学与政治"的论述独树一帜,迄今尚未引起学界重视。本文参照其创作实践,并将相关论述与当代西方文论进行广泛比较发现:首先,帕慕克将"文学与政治"问题作出解说;其次,他提出另一种文学的政治性,并讨论了非西方的压迫社会的文学与政治的悖论关系,提醒人们文学批评与研究不能忽视文学作品的虚构性此一重要特点;最后,他重新定义"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尽力创设一种超越文学与政治二元对立框架的阅读文学的方法框架,加深我们对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Embellish and vilify is a normal standard in the seventeen year's literature critic. Embellish often means mistakenly embellishing the figures of the bourgeoisie, petty bourgeois, the feudalism and the Kuomintang reactionaries and US imperialism in literary works. On the other hand, vilify indicates vilifying the figures of peasant mass, soldiers of PLA, the CPC members and the new society etc. Firstly, the distorted embellished and vilified criticism exerts important effect on literature itself and the certain scope of writing is disciplined; therefore literary narration becomes a type of “passive narration”. Although the embellished and vilified criticism is against the historical and art reality, from the logic of politics, its application has certain sense of inevitability and rationality. Secondly, there exists logic in aspect of national cultural psychology. Finally, there is logic of emotion. The criticism pattern of embellishing and vilifying still has real warning function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criticism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是此前所有旧注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新时代研究的开山鼻祖。所谓集旧注之大成,主要包括辑校汇注和专题考订两个方面。所谓新时代研究的开山鼻祖,主要是指范注详尽梳理有关资料,努力探寻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批评论、风格论、文体论、文学史论以及重要命题如风骨说、三准说、六观说等理论价值和深邃内涵。这种探索,已经成为20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4.
文体是作品在主题提炼、材料使用、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表现上的某种特点或某些特点综合起来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个性的格调风貌。文体不同,其表现风格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正确区分文体差异,对制作公安文书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人的道德观念迷失催生了具有社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自然科学思维的浸润催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对人性理解的深化与拓展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对人的灵魂描写的真实性与深刻性。社会批判性、真实性及深度人性抒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本质性特征,也是这种文学文本“经典性”的要素呈现。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以真实而深度的社会观察与人性剖析,展示了上帝缺位、金钱主宰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千姿百态,描写了金钱激发出来的人性之“恶”的破坏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当时乃至今天的人们发出了警告:物欲诱发的贪婪,将把人送入地狱——“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他们的创作也普遍成了至今依然拥有深刻警世意义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6.
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差异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差异的历史原因,其中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二元对立与阴阳调和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孝亲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中西文明发展逻辑的差异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文化落差的影响)。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不同背景是其产生差异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学情结"背离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初衷,违背了应用文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应用文有自己的审美特征,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和教学内容的基础在于写作技术的训练.同时,应用文写作教学"去文学化",还须理清"文学情结"与"文学化"、"文学专业思维定势"与"文学化"、"写作技术的训练"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外国的渊源来说,鲁迅的文化批判、进化论、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尊重等,都受到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与西方尼采哲学等的影响,其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也可在西方现代主义创作中找到来龙去脉。在中国的文化渊源方面,“文以载道”、人和文的一致、反省精神等传统思想在鲁迅创作中多有体现,而鲁迅艺术上的诗化体式、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精警传神的语言等,也无不与中国诗的传统和先秦诸子的散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恰切地表现生活,具有丰厚的内涵;同时,她的作品具有创新性,所以艺术质地优良;她忧国忧民,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具有高尚的品格。这些是当今文学创作可借鉴之处。萧红作品对当今文学创作的启示是:恰切地反映客观生活,是文学作品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意识的超前与艺术的创新是文学创作成功的必要因素;好的文品出自好的人品。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中所具有的文学性内容包括:一、过程,文学展开的是客观世界的过程,音乐展开的是主观世界的过程,它的作用是为听众的文学性联想提供过程的依据;二、冲突,文学通过突如其来的事件的闯入或两种力量的斗争造成冲突,音乐是通过音响中包含的感情力量之间的对比暗示客观世界的冲突;三、抒情,文学的抒情有表达感情、描写感情和借景抒情三方面,而音乐的抒情是“借情抒情”,通过对情绪氛围的描述,达到对感情内容的主观表达。想象的介入使音乐概括性的表达闪现出文学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