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乡村文化"治理是社会、国家和市场三种力量交替参与治理的过程,深入理解"乡村文化"治理的历史逻辑,对深度把握当下"乡村文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文化治理"直接移植文化治理概念,即在乡村治理中引入"文化治理".乡村文化治理具有"乡村文化"治理和乡村"文化治理"的双重内涵,体现出治理兼具内容和工具的双重属性.未来更具合...  相似文献   

4.
5.
6.
7.
体验式治理,即基于切身体验进行治理。体验式治理者亲身感知和体察社会生活实际,直面社会现实和社会治理的各种问题,洞察治理问题与治理变革之道。体验式治理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弊端,有助于提升治理者的实践智慧,从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政府治理方式的革新,以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云平台"为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并利用好"云平台"的技术优势,创新政府治理手段、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如何针对"防"和"救"的需求,将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与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有效结合,形成"防""救"合力,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命题。"大应急"的治理格局,并不意味着应急管理部门要对所有灾害应对工作大包大揽,也不能成为各职能部门"甩包袱"的理由。理清综合监管部门与行业监管部门"防"和"救"的责任关系,做到责任落实无空档、监督管理无盲区,是厘定工作思路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小巷总理"既是一支基层治理队伍,也代表了一种基层治理模式。不管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是在常态化治理时期,"小巷总理"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基层治理面临很多新的变化。为此,要理清新时代的基层治理要求,让"小巷总理"成为积极的治理实践力量,推动基层治理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樊鹏 《人民论坛》2020,(5):20-23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也可视为我国政府融合新技术力量和高效组织方式开展危机管理和公共治理的一次实践演练。各地集中有力开展防控工作,体现了中国危机管理的历史传统和巨大制度优势,但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然暴露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干部下沉一线,能够多方面锻炼干部,有助于解决基层所面临的人手不够、基层党组织强弱不均、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难以集约等问题,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推动干部下沉常态化需要组织安排、任务厘定、多部门协作来加以完成,在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化建设,真正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两岸治理——"两岸关系"思维的检视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大三通"基本实现后,相较两岸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有关两岸政治议题的讨论显得踟蹰不前。笔者认为,这既是两岸的实务困境所致,也与"两岸关系"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两岸治理"或许是一种选择。"两岸治理"可以在契合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前提下,在决策上实现两岸公共物品的最优供应,在学术研究中促进两岸学界话语规范的趋近。在现实着力部分,可以在治理知识供给、未来情境规划、战略博弈框架构建、期权市场设计、两岸治理系统动态和代理商激励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4.
15.
王炳权 《人民论坛》2020,(12):33-35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时候;越是危急关头,越是考验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时候。在抗“疫”斗争中,广大干部的政治素质、治理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了检验和淬炼,一些干部暴露出不同方面的短板,而更多的干部是真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相似文献   

16.
孙应帅 《人民论坛》2020,(10):69-71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一次检验.抗击疫情中展示的"社会百态"和"人性众生相",也在社会治理层面凸显了公共灾难的群体危害,因此良性的、现代化的"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首先需要夯实"公民道德"培育的经济基础,其次需要在科学精神、规则精神、平等精神基础上培护公民的"共同体意识",同时还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中打造良性的社会"公共空间",从而为"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奠定基础,促进社会公民养成健康的社会"公序良俗",形成以法律规则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7.
用巴纳德"权威接受论"的观点可以阐释基层组织权威缺失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重建基层组织权威,需大力发展壮大乡村经济;重新塑造基层组织形象,提高基层组织公信力;集中精力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妥善处理基层组织与非体制精英的关系;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华  张艳亮 《人民论坛》2020,(14):116-117
面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一些大学生常常在网络世界中宣泄负面情绪,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而成为"键盘侠"。要让大学生"键盘侠"走出局限、回归现实,引导他们"走下网络、走向操场";合理释放压力,参与社团活动;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本领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中村成为我国严峻的社会治理问题。城中村改造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其本质在于协调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博弈,进而达成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在"元治理"的视阈下,以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为现实依托,基于"一核多元"的分析框架,着重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政府在我国城中村改造协同治理中作为规则制定者、过程协调者、监督把关者、关键裁决者、人文关怀者的五个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