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前,如何理解我国刑法上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以及精神病人在何种情况下不负刑事责任等问题,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存在某些意见分歧。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以求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或者使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仅就管见所及,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 去年以来,法学界响应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号召,开展了在法学领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正本清源,把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搞乱了的某些法学思想、理论问题,重新纠正过来,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一斗争还要持久地、深入地进行下去。在这个斗争中,也有少数同志对还会不会继续坚持“双百”方针,以及在  相似文献   

3.
科发展观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上加以分析和阐述,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维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简单的哲学阐释,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准确完整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长期任务,也是一项基础工程,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在探索教育新路、取得教育实效上下功夫。当前,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着重抓好六项教育。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基石。要深入抓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执…  相似文献   

5.
科发展观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上加以分析和阐述,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维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简单的哲学阐释,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准确完整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地回顾了我党六十年的战斗历程,全面地总结了建国三十二年来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学习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党领导亿万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党中央吹响的进军号角回响在我们耳边,使我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激动着我们向新的目标继续前进。“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在这个关系到党和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上,决议既反对了教条主义,又反对了虚无主义,而是采取了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正> 1990年,法学基础理论学科认真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就法理学中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特别是不少学者发表了一些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文章,有的学者还根据新的要求编写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纲要和教材。这对于在法学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本清源,推动我国法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主要不同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法律规范结构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也创立了系统、科学的分工理论,不仅科学地阐释了社会分工的科学内涵,还深刻揭示了社会分工的本质特征,认为社会分工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内在的不平等性、地理上的不均衡性以及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可能性,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的不平等现状及深层原因,也为我们分析、把握和解决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因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做好“结合”这篇文章党的十三大,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上作的报告,提出了社会土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我们党坚持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了建党以来武装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中国人民迅速地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  相似文献   

10.
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解决反腐倡廉工作的有关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党的反腐败斗争的方针与政策,增强反腐败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有着积极的意义。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都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阶段,腐败现象的性质、成因和特点有所不同。当  相似文献   

11.
争论中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波 《现代法学》2001,23(4):143-151
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问题的争论 ,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评价问题 ,涉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系统性、统一性和价值问题。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基本问题的态度 ,包括法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法的阶级性理论和法的历史发展问题。当然 ,对前一类问题不仅仅是认识问题 ,也有个态度问题 ;对后一类问题也不只是态度问题 ,同样有个理解的问题。一切严肃的资产阶级法学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在这些问题上尽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继续深入解放思想,对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整个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个《决定》深刻地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回答了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繁荣、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框架、历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哲学系统,具有本源性与创造性、实践性与哲学性辩证统一的特点,而在其中,实践观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支撑。在人文学科理论普遍存在不确定性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实际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用事实而非猜测、臆想研究历史,研究认识,运用实践的方法叩问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地位极其重要。本文指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着眼于特点,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我们需要全面而辩证地把握它们。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用新的视野、新的观念,在深入剖析和研究了中国当代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摈弃了前人囿于历史条件的个别结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其丰富的内容,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中国当代的实际问题,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种榜样作用,在法学研究领域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价值诉求,而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自身思想变革的重要环节。该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片面发展和价值贬值的多重表现和内在根源,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包括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解放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正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价值诉求出发,马克思揭示了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人学主旨,即超越人的工具理性、从人的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人学价值。而在当代中国,这也正是理解和汲取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人学价值的意义所在,即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自觉性,尊重劳动与劳动者以及创造劳动者价值实现的生产劳动与生活环境,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奠定坚实的人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深入理解这一理论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意义重大。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内涵,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云  司晓博 《法制与社会》2010,(24):176-176,180
党的十七大报告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本质、动力、主体、方法等理论作了详细深入的阐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1988年在长春召开的“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提出权利和义务是法的基本范畴并倡议以权利和义务为轴心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以来。这个观点和思路,引起了全国众多法学工作者的兴趣,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地探讨和争鸣。很多学者认为:权利和义务这对范畴集中地体现了法律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矛盾特殊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权利和义务这对矛盾的运行和展开过程为逻辑线索去研究法律现象,是深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有益探索。今年10月,东北法学教学与科研中心在大连组织召开了“民主、法制、权利、义务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地讨论,其中权利和义务及其相互关系再次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本刊特邀请与会的部分专家和学者就此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