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由郎咸平所引发的风波早已超出个案之争的范畴,目前争议的焦点已集中到国企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上,其中尤以产权改革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为主。《法人》一向以促进中国产权改革法治化为己任,因此特举办此次论坛,试图就以下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评价国企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国有资产流失是不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如有流失,流失程度如何,原因何在?在产权改革过程中,法律是否缺位,在法律执行方面又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反思MBO?在国企改革深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完善立法、司法、执法和法律服务问题,即如何构建相对完善的国企改革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万静 《法人》2008,(4):38-38
从1984年扩大国企经营自主权之日起,国企改制已持续20多年。其间,国资的流失、舆论对于改制的质疑从未间断。但是,郎顾之争所引发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却是最为激烈的。顾雏军事件后,更多的人也开始思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上的法律缺位和法律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3.
强化和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护,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为当前国企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笔者针对国企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产权制度上的缺陷。产权不清晰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国有资产产权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没有界定清楚,其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国有资产管理者和国有资产运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清。这种情况首先使实际运营中的国有资…  相似文献   

4.
国企产权改革是关系国企将来的命运所在,是在接下来的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中发挥其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关键.然而在国企改革中旧的国有产权代理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忽视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因此,构建新的产权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职工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不对称问题,而且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最优化,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5.
钟纯 《江西律师》2001,(2):16-17,40
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制、产权出售、破产重组、兼并、组建或挂靠企业集团、脱壳经营等限制形式中,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被无偿转移而减少。国有资产包括国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进行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  决策失误,特别是投资决策失误,是国有资产流失最普遍、最严重的渠道。许多投资决策缺乏可行性分析,违反决策程序,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资往往由企业主要领导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致使相当一部分国有资产打了水漂。  乱办实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些实体的绝大部分资产实际上是国有企业的,但由于在成立之初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造成现在产权不清。有些人便通过“改革”的…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资产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现象之严重,速度和规模之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的缺位、市场体系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失衡。本文指出应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在一些地方,市县一级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借机构改革之机,侵占国有资产。主要是借机构改革、单位人员精简之机,国有资产未按正常程序进行申报、评估、公开拍卖,而是利用手中权力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以各种方式包括货币投资、实物投资、技术成果投资和投资效益形成的资产,以及由国家法律确认的各类资产。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全体劳动人民的血汗。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是,近十多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流失的形式也日见多样化。尤其是近几年笔者在司法实践当中,还发现特殊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即企业在依法解决经济纠纷的法律诉讼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这种情况下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以其自身的方式特…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及法律对策周阳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一)国有资产产权流动与重组中造成的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主要的一条渠道。一是在国有企业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时,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低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二是在国有企业和外商合资合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十分突出,不仅对国民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危害,而且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滞后等原因,司法机关惩处国有资产流失犯罪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就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争议的有关国有资产界定、国有资产流失类案件的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的司法认定等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邹文  田萍 《政府法制》2005,(23):38-39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已达4万亿元, 可资产管理长期处于缺位状态——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的资产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行政事业性的人事制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巨额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却仍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管理者长期缺位,职责不清、产权不明,不仅无偿使用,导致严重流失,甚至成为少数人渔利的资本, 演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因此,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暴露出来的体制漏洞和一些问题,亟待引起各级党政组织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1999年8月份,江泽民主席在东北主持召开的八省区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指出,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不仅要管好用好而且要使其保值和增值。作为担负着反贪防腐重任的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有责任与义务对国有资产流失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原因1.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不法行为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及国有资产转让、拍卖过程中,由于企业权力集中在经营者手中,加之一些政策及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还不完善,使国有资产缺乏有效管理。一些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者,置法律法规于脑后,玩弄种种伎俩,大肆侵吞、转移国有资产,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国有资产是国家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石。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们必须高举法律之剑,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赞赏。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国有资产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中,国有资产流失大约为6000多亿元。换言之,在这近二十年中,田有资产以每天一亿元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试论强化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检察监督机制唐光诚近些年,国有资产流失已达到触目惊心的严重程度,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国有资产流失的检察监督职能。然而由于国有资产流失涉及到行政、经济、法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特...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转轨时期制度和管理存在着不完善之处,致使我国在改革过程中,公共财产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检察机关近几年来为保护国有资产的积极探索,提出引入检察监督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更应该把保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发挥民行检察职能,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秦跃 《法人》2013,(2):11-11
我们必须承认,在国企改革中很少有国企能逃脱国有资产流失的命运,只是多和少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改革开放后把前三十年的公有制突然变成私有制的结果,而这种变化的过程,缺少了必要的透明和监管。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有分割分散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被逐渐进入相对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所取代,相应的审批权限、审批程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规范。但是,在国有资产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国有资产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等有关监督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行政规章和监管措施,规范国有资产的有序流动。在此情况下,各地法院陆续受理了一批涉及企事业单位国有产权转让的民商事纠纷案件。此类案件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