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1日,德国教育和研究部提出了“国家奖学金计划法”草案。根据该法律草案,成绩突出的尖子大学生每月能获得300欧元的奖学金。此项资助计划将在全德范围内惠及最多8%的大学生,约16万人,另2%的尖子学生仍由各基金会的天赋学生促进机构资助。  相似文献   

2.
德国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召开(本刊讯)1994年6月8日,德国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河北承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华代表汉斯·舒马赫先生、诺曼基金会驻华代表周民德先生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会长王殊谈了国际...  相似文献   

3.
德国接收外国留学人员及提供奖学金情况郭胜英刘宝利德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每年接收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进修人员,留学人员中大部分为自费生,也有一定数量的外国留学人员获得德方奖学金。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供参考。一、德国向外国留学人员提供奖学金情况按提供渠道...  相似文献   

4.
德国驻上海工商代表处是德国经济界在华设立的第一个正式代表机构。代表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在于帮助中德企业进入双方市场。从1994年10月至今,代表处运作一年有余,为中德企业提供了范围广泛的服务。为了让中德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更好地了解该代表处并利用其提供的服务,本刊记者专程访问了德国驻上海工商代表处首席代表葛礼慕博士,请他就代表处的任务与职能以及中德贸易与投资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5.
漫话历史文化名城波恩殷寿征波恩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以前因来去匆匆或学术交流繁忙,因而无暇顾及参观。这次应艾伯特基金会之邀,有幸在波恩从事学术研究数月之久,所以才对波恩有较深切的了解,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波恩位于德国西部风景如画的莱茵河畔,蜿蜒曲...  相似文献   

6.
日本育英奖学金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向大学生提供财政资助的国家之一。日本政策向大学 生提供的直接资助是“日本育英奖学金”。该奖学金有两占与众不同,它不是只向少数学习 优异者奖授的奖学金,也不是向学生普遍提供无需偿还的助学金;它是以借贷方式“奖贷”给 那些学业优良且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种助学贷款政策不仅在 日本国内行之有效,而且也越来越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及各国高教 界的关注与赞赏。  相似文献   

7.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创建于1997年11月,是经韩国教育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教育组织。现任理事长是SK集团总裁崔泰运先生。组织机构设有理事会、研究委员会(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信息通信、汉学、英语等领域)、秘书处(负责奖学金、图书、研究计划、行政管理等事务)。 财团的宗旨是通过培养高级学者以促进学术发展。迄今为止,该财团已经资助几百名青年学者在国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资助数千名韩国本科生在本国接受高等教育。目前已设立海外博士生奖学金项目、大学生奖学金项目、汉学研究奖学金项目、博士后研究援助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支持项目。  相似文献   

8.
中德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法律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蒋晓伟由同济大学法律系和德国DAAD、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法律问题”研讨会,9月17日至19日在同济大学召开。与会的中、德四十余名法学专家,就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热点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  相似文献   

9.
时雨 《德国研究》2013,(1):108-123
1月2日来自贝多芬故乡的德国波恩贝多芬交响乐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欢乐颂》。此次系这支创建于1897年的百年名团首次访华。1月9日由中联部、德国联盟党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德政党对话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会上,双方代表围绕"中德中欧发展前景及双方务实合作"这一主题展开交流。1月9日德国《商报》发表弗兰克.泽林的文章,题为《世界秩序,中国将更加强大》。文章说:"西  相似文献   

10.
张晓玲 《德国研究》2011,(4):59-65,80
2003年,德国下萨克森州的5所高校率先推动了德国高校公法基金会改革,其中哥延根大学是这一轮德国高校改革的开路先锋.在下萨克森州的公法基金会模式中,基金会是连接国家、高校和社会的耦合器.公法基金会改革致力于国家对高校的间接管理、高校在组织、人事和财政方面的自治以及高校如何回归社会,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学术自由和自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卡特尔政党模式是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突出成果,其显著特点是政党与国家的结合以及政党之间的频繁联盟。因此,卡特尔政党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对政党作为治理工具特性的强化,以及对传统西方以"选举竞争"为基础政党理论的颠覆。从组织结构、社会基础、财政资助和政党竞争等四个维度出发,卡特尔政党模式显然已经在德国兴起。本文认为,选民代际更替和新社会运动对政党功能的部分替代是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结构性原因;主要政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结盟而非竞争的方式进行运作则是行动者因素;德国国内治理问题、外部环境压力以及政治文化的改变也是影响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情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俞宙明 《德国研究》2007,22(4):74-74
德国两大外交智囊团首脑人物对目前大联合政府关于德国外交政策的争论都提出了尖锐批评。"这一争论对内政产生了不良影响,有害无益",德国对外政策协会(DGAP)研究主任桑德施奈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说,"政治家试图在外交领域轻易赚取内政分数,实际上却有害无益。"科学政治基金会(SWP)主席佩尔特斯(Volker Perthes)也说:"外交被党派之争滥用了。"  相似文献   

13.
正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郑春荣伍慧萍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德国发展报告》逐年对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形势进行跟踪介绍与分析,为了解和研究德国提供最新的信息、动态、发展趋势及相关学者的观点。2014年版发展报告的政治篇盘点2013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详细论述几个主要政党在大选中成败的原因,对德国政党格局未来可能的走向进行了研判;经济篇对德国的经济形势进行综述与展望,分析德国在欧洲治理中的角色,探讨了德国"重新崛起"这一命题;外交篇重点研究德国新政府的欧  相似文献   

14.
DAAD选拔奖学金生的过程和做法一、申请凡符合DAAD资助项目申请条件者均可申请其奖学金。在德国以外的向DAAD办事处或德国使领馆申请,在德国境内的向大学外办申请,特殊情况下也可直接向DAAD申请。申请人员须填写相应的申请表一式三份,并附个人简历、学...  相似文献   

15.
德国极右势力抬头及对在德中国公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俊峰 《德国研究》2007,22(4):28-30
2007年8月20日,德国东部小城米格尔恩发生一起性质恶劣的排外暴力事件,8名印度游客光天化日之下被当地极右分子围攻,竟无人制止.此次事件引发了德国公众关于德国极右势力抬头的讨论,各主要政党也为是否应取缔极右政党国家民主党(NPD)展开激烈辩论.本文试从深度挖掘德国极右势力抬头的背景及其对在德中国公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最新德国教育动态本组信息由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提供姜峰等编译高水平的教育和科研是信息时代的王牌———德国外长金克尔谈高教合作及高教改革在最近洪堡基金会的一次策略研讨会上,德国外交部长金克尔强调,教育领域内的合作对德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加快...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有关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fD)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现今研究与讨论中的几个分歧与论点。其后澄清了尚具争议的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概念,并说明了将德国另类选择党归入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理由。本文的论点是,德国另类选择党是一个具有右翼民粹主义性质的政党,其指导思想源于在联邦德国历史上很长时间以来颇具影响的思潮。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德国另类选择党在主题方面主张重新调整和设置界限,并将一个新的分歧线政治化,即支持关闭边境者与支持开放边境者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18.
德国洪堡基金会与中国洪堡学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纪念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科学考察旅行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于1860年创建了具有私法权能的基金会———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AlexandervonHumboldtStiftung)。“基金会的目的在于向学术上优秀的外国科学家,不分性别、...  相似文献   

19.
在联邦议院肯定了强制劳工赔偿款的法律可靠性后大约 2周 ,“记忆、责任、未来”基金会已向有关组织汇出了第一笔赔偿款。该基金会公布 ,已向波兰汇出 5 70 0万马克 ,向捷克汇出 5 6 0 0万马克。犹太人申诉大会获得了 1亿马克。那些向基金会转交强制劳工赔偿申请的组织必须在几天内把赔偿款汇给申请人。赔偿款的支付还将继续。该基金会有 10 0亿马克的资金用于支付强制劳工的赔偿 ,由联邦政府和德国经济界各出资5 0 %。当时在集中营工作的所谓“奴隶工人”将最多获赔 15 0 0 0马克 ,而集中营以外的强制劳工将最多获赔 5 0 0 0马克。5 1名同…  相似文献   

20.
为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推荐候选人是现代政党参与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德国法律对政党的党内候选人推选活动规定了比较详细的党内参与以及选举前后的审查制度。实现政党帮助人民有效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宪法功能,保障党员作为公民的选举权,这些都要求政党的党内候选人推选应当实现民主化,并需要国家的监督。但是为了保护政党自治自由,党内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国家的干涉。目前德国政党党内治理存在着民主制度空洞化的问题,不同政党区别对待党员的选举权有可能损害选举平等权原则,在选举举行前对公民的救济机制存在严重限制。在选举后司法机关对选举活动的审查过程中,议席相关性标准是判断选举是否有效的普遍标准。对于党内候选人推选活动中存在的违法事实是否足以否定选举的有效性,目前在德国司法机关间还存在着不同意见。在法律监督作用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加强政治监督,以实现一个民主的宪法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