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oviding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 and controls is a contemporary challenge to all law makers. There exists a need to restore investor confidence while seeking to facilitate and encourage enterprise.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traditional choice between shareholder versus stakeholder model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uggests that these are inappropriate in the light of emerging news theories of the firm. Instead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law makers should accommodate a shift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paradigms of these models in favour of a processual approach of governance. This would require a recognition of the tensions that exist in the regul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vite the application of a collibratory process to the control of governance.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directors’ duties and liabilities, in the UK, is provided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need for the recognised application of a collibratory process. Within that we also consid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conomists concept of ‘rent-seeking’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nd public interference.JEL M14, D72, K22, K33  相似文献   

2.
A curious ownership structure is found in Northern Europe—foundations that own and operate business companies. The foundations are non-profit entities, they have no members and no owners, and they cannot be dissolved. In many cases, these entities control more than 50% of the votes in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Obviously, this structure completely blocks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but it also violates other basic principles of agency theory and corporate finance. Nevertheless, we present evidence that a sample of foundation-owned companies listed on the Copenhagen Stock Exchange are at least as efficient as other listed companies in terms of risk adjusted stock returns, accounting returns and Tobins Q. Thus, they question whether profit-seeking ownership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competitive enterprise.JEL Classification: D23, G34, L31  相似文献   

3.
王智军 《河北法学》2004,22(12):103-108
治理理论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认识思路是国家和市民社会相互"型塑"达致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善治"。在国内外警务战略模式变革中成为潮流的"国家警事社会化"战略,是指在警察机关专业警务活动的同时,动员社会组织和社区公众共同参与防控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活动的过程。显然,"国家警事社会化"寻求警察与社会组织及社区公众的互动合作基础上公共安全管理的改善。因为警察与国家的对应、社会组织及公众正是市民社会的具象,所以可以用治理理论作为分析"国家警事社会化"的框架,并将其定义为"警事治理"。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公司法人财产权和公司治理二者关系角度入手,对中国公司法中"法人财产权"的内涵与性质加以阐释和分析。法人财产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包括对实物财产享有的所有权和对其他财产享有的完整权利,法人财产权的确立与归属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与保障,是公司治理权力分化与制衡的出发点及归宿,而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构与确立也维系着法人财产权的地位,是实现法人财产权的组织保证。新《公司法》删除了原《公司法》关于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规定,为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度与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曹理 《北方法学》2013,7(1):152-16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治理重点因股权结构而异,英美等少数股权分散国家为管理层,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股权集中国家则为控制股东。鉴于控制股东所主导的关联交易具有利益冲突与经营效率的双重属性,欧陆国家的法律对其采取兴利除弊的治理策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批机制确保决策效率,依靠司法任命特别检查人和派生诉讼机制维护少数股东权益,在公司集团中引入特别规则以提升公司价值,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当前,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政策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却使乡镇治理陷入了分化与整合的两难境地。皖中G乡的经验研究表明:乡村人口的频繁流动、公共生活的逐渐衰落,以及广大农民对乡村组织信任度的不断降低,使得乡镇治理不是悬浮在乡村社会之上,就是处于个体化的乡村社会与国家一统性政策之间的信任困境之中。因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当前农村实行的统合性社会政策不仅增加了乡村社会生活的风险,而且增加了乡村基层组织的整合难度。因此,为了达到乡村社会的善治,乡镇政权必须进行改革、重建取信于民的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7.
Start of the insolvency proceedings influences the two basic proble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triction about the “soft budget” of corporation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person. In fact, the insolvency law is a mechanism of the potential exterior supervision. In the insolvency proceedings,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is open to the creditor and to the superintendent, who is liable for protecting the interest of the creditor. The key proble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re transparency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insolvency law provides the power of supervision to the creditor when corporation insolvency. Of importance is that power is conducted by collectivity and supported by judicatory and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In June 2004, the finance committee submitted the new draft of the insolvency law to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re are many articles about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se article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ne is restriction on conduct of the supervisors in the period of the insolvency proceedings, and the other is examination of the conduct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insolvency proceedings. Translated from Jurist Review, Vol. 2, 2005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8.
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了《公司治理结构规则》以后,很多国家都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公司治理规则。德国不仅制定了《公司治理规则》,而且通过对《股份法》的修订,从法律的角度强化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规则的遵行,以期达到完善公司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逐渐走向平台化。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声誉为核心的信用治理在平台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商业平台而言,信用治理可以高效地管理平台上的生产和交易行为,减少国家权力的介入;对于政府平台而言,信用治理不仅可以减少执法成本,还可以促进国家内部权力的整合,并促使国家权力进一步向社会领域延伸。但是,由于缺乏有效规制,信用治理在商业领域存在着评价黑箱化、商业化和垄断化的公平性问题。在公共管理领域,信用治理在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政府内部权力整合、数据收集和使用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对此,法律规制应该以整体制度设计、市场结构调整和优化规制手段为导向,并从限制信用评价的适用范围、引入多元治理模式和培育国家数据能力等方面实现对信用治理的具体规制。  相似文献   

10.
王涵 《行政与法》2012,(6):58-6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时代是美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为应对这一时期社会领域出现的失控和无序现象,政府开始加强社会管制,社会自组织治理也开始逐渐兴起,通过多元治理机制的协调互动,最终为国家重构了良好的制度氛围和发展环境。本文认为,发挥社会自组织的治理优势,推进其与治理机制的有效结合,对转型期中国政府的治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南乡镇企业曾经对苏南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创造了具有苏南区域特色的村级治理模式.但随着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改制的完成,村级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原有的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从而面临着进一步完善的抉择.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探索村民组织化的新途径;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村级治理运作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扩大民众参与的渠道,以提高村级治理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非上市公司治理实践的抽样调查表明,应进一步改善董事会的决策机制、保障监事会获得信息的权利和途径,以及进一步完善会计监查制度,以保障公司治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吴东燕 《政法论丛》2012,(2):116-123
公司社会责任在本质上不是个严谨的法学术语,而应隶属社会学范畴,与个人社会责任相呼应,内容包括对于股东之外的、与公司密切相关的主体的社会性义务承担。公司社会责任的有无与公司本质的认定密切相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应维持公司的营利性本质,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须在不违营利性的框架内运转。结合对公司社会责任规制的比较法考察,我国公司社会责任规制问题的合理进路是外部引导督促与内部优化改善相结合,促使公司在接纳社会责任思想的前提下主动承担社会性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邱进前 《河北法学》2005,23(4):129-132
英国公司治理研究致力于解决因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经典代理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分别提出了两种机制:董事会内部监督机制和"要素市场"外部治理机制来约束监督管理层,降低代理成本。在机构化持股时代,机构投资者越来越积极参与所投资组合公司的治理事务,代表机构投资者的行业性组织在一般性参与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构监督已成为英国公司治理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的司法保障——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桂清 《现代法学》2005,27(4):136-141
司法权力通过诉讼程序介入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顺畅运作的外部保障。在本质上,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就是司法对公司自治进行调节的一种机制。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应遵循国家干预与公司自治相平衡原则。在放松政府管制潮流下,强化司法介入应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裕根 《河北法学》2021,39(1):2-14
通过法律规制平台经济的过程,其实质是在治理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性问题。借助法律多元主义理论视角分析平台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会发现国家法律与平台规则共同构成平台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与保障,同时也是平台治理的重要制度资源。任何一项制度资源的投入会随着制度实施的环境条件以及制度执行者的价值观念变化而产生制度成本与效益的边际效应,这就为国家法律与平台规则的功能范围设定了制度边界,因而需要优化配置制度资源的投入和组合。而国家法律和平台规则的互嵌性,以及国家法律与平台规则在服务于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目标耦合性,也就决定了国家法律和平台规则之间存在制度合作的空间。因此在平台经济治理中,通过审慎评估国家法律在平台经济领域的实施效果,有效吸纳平台规则的治理优势,优化政府监管执法资源投入,可以有效形成合作治理的平台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7.
利润平均化是通过资本在不同产业或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各产业(部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实质 上就是在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利润率信号的引导下,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产业结 构调整的障碍因素,阐释了当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冯果  李安安 《现代法学》2012,34(1):87-95
从制度发生学的角度观察,公司治理一体化走向的出现是结构融资等制度要素合力作用的必然结果,属于进化理性主义而不是建构理性主义的产物。我国应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前提下鼓励、培育和引导结构融资,而不是因噎废食地抑制、阻却甚至扼杀结构融资。公司法应当积极回应结构融资的制度诉求,进行规则的调适与变革,进而强化其时代适应性品格。  相似文献   

19.
现代行政法学的建构与政府规制研究的兴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早期行政法学普遍经历了从行政科学到法律科学的转向,而现代行政法学则从以司法审查为中心转向以行政过程为中心。发韧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府规制理论为现代行政法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有助于革新传统行政法的概念架构和学理体系,建立起对真实世界行政过程有解释力的现代行政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吴云  朱玮 《财经法学》2021,(2):79-97
虚拟货币诞生已逾十年,其并未对现有法定货币体系造成冲击,因此,主要国家货币当局并未对个人持有并使用虚拟货币进行禁止。同时,由于虚拟货币是否适合普通投资者并没有定论,主要国家证券监管当局也并未正面注册或审批任何一种面向公众投资者发行的虚拟货币或与其挂钩的金融产品。但是,投机、欺诈和严重的洗钱问题促使各国当局不得不以实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