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3,(10):18-19
《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的是在19世纪美西战争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将领加西亚手中。年轻的安德鲁·罗文中尉挺身而出,克服千难万险,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提升执行力,是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同步小康的客观要求。在此,本刊特别邀请五位县委书记,畅谈阅读《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感悟,分享对于提升执行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曾峻 《理论文萃》2005,(2):62-64
1898年4月,美国准备正式对统治古巴的西班牙宣战。美方深知,要赢取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胜利,获得古巴起义军的合作与支持是关键。而此时,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却隐迹丛林,无人知晓他在何处。为了和加西亚取得联系,美国总统麦金莱召见了军事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麦金莱问:到哪里可以找到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瓦格纳推荐了青年中尉安德鲁·萨莫斯·罗文。罗文接到命令后,没问任何问题,便开始了寻找加西亚的旅途,并最终把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手里。  相似文献   

3.
正政策的贯彻靠执行,法律的贯彻靠执行,蓝图的实现,还是靠执行。没有执行,再好的政策、法律、蓝图都不过是一张废纸,执行是一切美好愿望实现的基本前提——这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小册子式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甚至可谓平淡无奇的真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12月,我校机关党委举办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演讲比赛”。13位参赛选手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声情并茂、激情四溢地阐述了对责任、忠诚、执行等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说的是一个关于送信的传奇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前夕.在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运用武装斗争争取国家独立的背景下.当时的美国政府想与古巴方面建立统一战线,麦金莱总统便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修书一封。于是,一位名叫安德鲁·罗文的陆军中尉受命送信.历尽曲折、艰辛和危险.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盐池县掀起阅读《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热潮。故事其实很简单,讲述的是美西战争发生后,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取得与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到。"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不计任何条件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中尉罗文,还是仅凭一瓶一钵便前往南海的蜀僧;无论是"马上就办"办公室所倡导的作风,还是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其所彰显和呼唤的,无外乎就是一种遵循基本规律和正确决策指引下的奋力实干,即执行力。执行力是一切工作的生命力,党员干部执行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效率与发展前景。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需要广大干部的执行力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6,(9)
正畅销全球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讲述了美西战争中,罗文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信送给不知具体在何方的加西亚将军。故事歌颂了主人公勇敢、忠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可贵品质。而在东北抗联队伍里,有两位更加悲壮的送信人,他们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939年10月下旬,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十二团党委接到一封转自第六军军部的信,并要求将这封信尽快转到梁家窑交通站。团党委经过慎重考  相似文献   

9.
100余年来,《把信送给加西亚》一直激励着人们如何成功与卓越地工作、生活、学习与奋斗。罗文中尉接到麦金莱总统要求将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交给加西亚将军的任务后,没有丝毫推诿和迟疑,立即行动,以绝对忠诚、高度责任感而出色地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今天,罗  相似文献   

10.
<致加西亚的信>是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1899年撰写的一本小册子.该书主要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为了尽快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美国总统麦金莱给他写了一封信,但是加西亚深处古巴山林中,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位置,因此,送信给他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把信送交给加西亚》,这是一个关于某人独立完成某事的奇妙故事。时任美国陆军中尉的罗文奉麦金莱总统的命令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在“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地址”的情况下,罗文没有任何推诿,在极端艰难的困境下出色地完成了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每当有人向我露出灿烂的微笑时,我就会快乐。因为我明白,他也把微笑送给了自己。在现实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为何不留出一点微笑送给自己呢?把微笑送给自己,就会为自己擦洗伤痛。在生命之旅中,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风度,失败与挫折,仅仅是一个记忆,只会使我们更加成熟。带着伤痕给自己一点微笑,才是人生的又一份精彩。  相似文献   

13.
正开卷有益,是每个读书人最深刻的体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经常出现在我身上,于是,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自身"补钙",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致加西亚的信》等书,特别是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4.
拒绝借口     
如果说《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以敬业、忠诚、探索的精神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那么.美国作家费拉尔&#183;凯普所著的《没有任何借口》,则是从诚实、执行、责任、敬业的角度告诫人们.不要去寻找任何借口,脚踏实地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5.
一本好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每次阅读它,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把信送给加西亚》就是这样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两年前,我曾经读过,心灵为之震撼;今年春节期间,我再次细细品读,又悟出了新的道理。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  相似文献   

16.
一本好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每次阅读它,都会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把信送给加西亚》就是这样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两年前,我曾经读过,心灵为之震撼;今年春节期间,我再次细细品读,又悟出了新的道理。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  相似文献   

17.
正1972年8月18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的张文裕等18位科学研究专家给周恩来写信,提出了发展高能物理研究的建议。周恩来看了信以后非常重视,给张文裕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光亚回信,要求尽快讨论研究。在信中,周恩来明确指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科学院必须把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同时又要把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周恩来一贯重视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他多次强调加强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比如,在不久前与巴基斯坦总统科学顾问萨拉姆谈话时,周恩来就提到:在一般科学方  相似文献   

18.
《上海党史研究》1994年第4期载董云飞《‘幽谷’原是董健吾》一文,提及董云飞之父董健吾受宋庆龄委托进信至陕北事。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其重要性主要在于该信第一次沟通了两党中央的关系,在当时是极端机密的。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爱泼斯坦著《宋庆龄》中均提及此事。董云飞文及其他许多史籍中①对此作了详细叙述。笔者最近综合研究了这些史料,感到还有一些疑点,谨略作考析,就教于党史界同行。一、收信人和发信人是谁此信原件国内外尚未公布过,因此确切的收信人和发信人尚不清楚。《周恩来传》、《宋庆…  相似文献   

19.
<正>每当有人向我露出灿烂的微笑时,我就会快乐。因为我明白,他也把微笑送给了自己。把微笑送给自己,就会为自己擦洗伤痛。在生命之旅中,我们必须有这样一种风度,失败与挫折,仅仅是一个记忆,只会使我们更加成熟。带着伤痕给自己一点微笑,才是人生的又一分精彩。  相似文献   

20.
“斤斤计较”的周恩来 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早已有口皆碑,他节操高尚,一生清廉,堪为后世的楷模。但是,有谁能想象得到,他身为一国总理,在世时竟清廉得经常囊中羞涩呢? 曾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过的同志谈起1964年发生的那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