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扬 《党政论坛》2013,(7):54-54
“两会”闭幕,中国完成了最高权力的代际交接。世界范围内的反应,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最保守的预测,也会承认中国还将继续上升;就算是那个流传很广、语惊天下的“希拉里预言”,也把中国的衰落放在了20年之后。而在未来10年里,习李主政的中国将会上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则是全世界都在关心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何为"大国"之"大"历史上的中国,一直都被世界上的他国视为"大国"。即便是自晚清以降,中国遭到西方的冲击而由"富"转"贫"、由"强"变"弱",中国在世界上也未一时间丧失"大国"之地位。反是今天,在经过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腾飞之后,中国实现了晚清以来一直追求的"富强",我们却对自身的"大国"形象产生质疑。这让我们不禁去想,究竟何为"大国"?"大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2,(1):18-19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东方大国,文化源远流长,走向世界的脚步却刚刚开始:美国是一个历史仅二百三十几年的北美洲新兴大国,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却"席卷"了全世界,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要"走出去"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4.
文扬 《党政论坛》2012,(3):31-32,1
关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衰落,早已不是新话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议论愈发热烈,焦点也在发生转移,从是否衰落转向了将会以多快的速度衰落,以及这一重大的兴衰现象对于全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必须强化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必须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这都是对的。问题是依据怎样的思路去强化,如何强化,在强化中注进了多少“必须彻底更新”的因素,这才是至为重要的。然而有时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恰恰偏颇,甚而错了。爱国爱到缅怀千百年前“天邦大国”的盛誉,以及“四大发明”的永恒神圣,或是习惯于或陶醉于称外国人为“胡”、“夷”、“蛮”、“洋鬼子”,这都是很大的惰性意识。何谓“天邦”?何谓“大国”?必须比较,有依有据才成。自称或公认为至高无上的、至大无比的“天邦”、“大国”,世界历史上的角色很多:如希腊帝国,罗马帝国,威风一世的法兰西拿破仑帝国,号称“日不落”国家的“大英帝国”,希特勒吹为“上帝眼中最优秀人种”的德意志帝国,还有悬着太阳旗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0,(8):37-37
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政治理论家、人类学家和公众一直倾向于认为,政治进程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从古罗马到大英帝国,我们见证了历史的律动。与伟人一样,大国的历程也分为诞生、成长、主宰和逐渐衰落四个阶段。不论文明社会是否在文化、经济和生态方面出现倒退,其衰落过程都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自从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便逐渐产生出西方发达国家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分野。近3百年来的历史,也就是西方工业文明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征服和统一世界的历史。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如果不采取各种措施跟上时代的步伐,便会在西方的挑战面前陷入无能为力的处境,甚至陷入绝境。如近代历史上的土耳其、印度和中国,都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析了福山《民主依然挺立在"历史的终结"处》的主要观点,反驳了其"没有出现对‘历史终结论'的最严重威胁"和"美国没有威胁全球稳定"等论点,指出中国模式的出现是对"历史终结论"的有力否定,但中国模式还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认为,冷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打着民主自由和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在世界各地肆意发动战争,今天欧洲和亚洲的紧张局势与美国的挑拨密不可分,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暴露出资本主义具有一系列无法克服的弊病,这些都说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并没有终结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9.
肖阳 《学理论》2012,(14):15-16
"治下的和平"是和平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本质上就是霸权和平,历史曾经出现的多种"治下和平"的说法,但是最后都毫无例外地衰落或终结,当今维持国际体系将不是一国而是多国,国际社会也不存在一个压倒性的国家实体,国际公共产品由各国共同提供,国际制度的出现将有效地促成各方在国际制度的协调下利益保持一致稳定,此外经济的相互依赖也使得各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际社会的和平,所谓的"治下和平"或霸权稳定并不能保障和平反而给和平会带来潜藏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周文星 《各界》2013,(10):20-21
人们一般认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就是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但事实上,早在1777年,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就诞生了,建立这个共和国的也是华人.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的数目也是世界第一,由于历史文化以及地缘关系,90%左右的海外华人都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就是旅居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建立起来的,其领导人是当地富商罗芳伯.  相似文献   

11.
唐敏 《瞭望》1997,(10)
环境保护问题随着人类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成为一个尖锐的突出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加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大国,环境问题尤为引人注目.而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国策所作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成绩彰著的.如何正确估价中国发展中的环境现状?著名的环保专家、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曲格平对本刊记者发表了一个权威阐述.记者:我们不断听到有些西方舆论对我国环境问题发出非议,而事实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无论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还是在控制环境污染上都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12.
谈到中国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上大国的历史,自然会想到古代的中国。古代中国究竟算不算大国,如果算,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存在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13.
近期要论     
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现在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150丰中最好的一个发展机遇。中国到明朝以后,世界上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赶上中国了,无论在科学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中国就开始落后。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沦为殖瓦地半殖民地。建立新中国后,我们扬眉吐气了。现在是中国发展的《好的时期,世界公认我们的经济发展《快,都看好中国。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大战在一个时期内打不起来,个别西方大国虽然想称霸,但力不从。c,阻力重重。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还会进一步扩大,南北的矛盾更加尖锐。在这…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意义凸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环境大国,环境问题也上升为我国对外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是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当前,环境问题即是影响同时也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领域。因此,制定正确的环境战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成为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大国三角”“大国三角”是指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方面的原因,中、俄、美三国无疑同目前的朝鲜半岛局势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利益,其程度要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由于这三个国家都是世界上的大国,其互动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朝鲜半岛局势的走向。 不久前,朝鲜同意举行六方会  相似文献   

16.
陈向阳 《求知》2013,(12):29-32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加快重组,大国关系复杂多变,西方大国之间、新兴大国之间、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都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嬗变,中国的位置更加关键、处境更加敏感。一、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新一超多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五年来,国际格局多极化进入历史新阶段,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衰落,早已不是新话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议论愈发热烈,焦点也在发生转移,从是否衰落转向了将会以多快的速度衰落,以及这一重大的兴衰现象对于全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多刚 《求知》2011,(7):10-12
民族复兴是指一个民族由盛转衰,再由衰落中重新奋起,步入现代文明、跻身现代化行列的历史过程。古代中国曾经是一个历史积淀非常深厚的文明古国,只是近代以来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沦为了西方列强欺侮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谈到中国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上大国的历史,自然会想到古代的中国。古代中国究竟算不算大国,如果算,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存在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道路问题,是最为世人关注的大问题。中国选择什么道路,中国向何处去,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会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和大国之间的力量消长。"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等,本质上都是以话语形态出现的包含对中国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焦虑和恐惧。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包括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经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