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恩来认为政府总理也就是人民的"总服务员",他要求各级政府管理者,都要服务好老百姓,当好人民的服务员。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26年,功勋卓著,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这与周恩来的才能分不开,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这也与他的勤劳分不开,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地工作,精力充沛,不知道疲劳;这更与他的忠诚分不开,他对人民、对国家、对领袖始终忠心耿耿,正如郭沫若所形容的,"忠诚与日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埋";这还与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分不开,他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3,(5):35-35
<正>周恩来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什么能赢得人民这样的称赞?他为什么能管理好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情最为复杂的大国的国务?这与他对党和人民的忠分不开诚,  相似文献   

3.
刘永辉 《党史博采》2009,(12):22-23
<正>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洪流,可以说在他心中,始终是"大家"在"小家"之前,始终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着、拼搏着、奉献着。毕竟,他儿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过,周恩来也常说,共产主义者并不是六亲不认。在这方面,周恩来所表现出来的至孝情怀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4.
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战地"副刊上,刊出了王冶秋纪念周恩来的文章<难忘的记忆>.时在国家文物局任职的王冶秋,在文章第一节,披露出周恩来临终前不久,通过秘书告诉他的一件事: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周恩来是他的介绍人并直接领导他.周恩来让王冶秋转告上海<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辞目时,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是执政为民的楷模。本文分三个阶段:一、少年时代立志,把个人志向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拯救苦难的中华而奋斗;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实现了"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论述周恩来执政为民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学习周恩来执政为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启示,对于学习理解和坚持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总理,主政26年,鞠躬尽瘁,人民群众对他有一种特殊的敬仰和爱戴。马寅初说:"周恩来总理是最得民心的中国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得到了全国人民几乎最为广泛、普遍的认同和尊敬。个中缘由,在于他一心为民、劳苦功高,更在于他大公无私、品德高尚。周恩来的大公无私,是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一切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作为全国人民的当家人,他从未为自己、为亲属谋过任何私利。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研究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少数著作中出现了一种非实事求是的倾向,对周恩来提出一些非议,比如所谓"愚忠"、"表里不一"以及在"文革"中的处境和作用等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辨析。周恩来一生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这正是"精忠",是"周恩来精神"的真谛:"愚忠"之说完全将领袖人物的关系封建化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代表的是"治乱"力量,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做工作减少损失,绝非"起了延长历史灾难的作用"。从周恩来的出身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他的革命操守和党性修养、他所从事各种斗争和领导的各项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周恩来的高尚品德堪称全党楷模,那种诬称周恩来"表里不一"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正周恩来对河北人民充满深情,他生前的足迹几乎遍布河北各地。仅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到河北的次数就多达30余次。虽然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40余年,但燕赵儿女永远铭记着他对河北发展建设呕心沥血、对河北人民生活关怀备至的点点滴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特选取周恩来关心河北的二三件事,以飨读者。为兴利除弊走遍各大水库河北历来是水旱灾害多发地区。周恩来非常关心河北的水利建设,从解放初期直至"文革"前,他走遍河  相似文献   

9.
陈伟龄 《党课参考》2020,(3):104-109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为中国人民所铭记。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从事领导革命和建设工作,也写过一些诗歌。  相似文献   

10.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周恩来同志继承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观点,同时结合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体验形成了他的群众观思想: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关注人民群众,心系百姓生活。周恩来的群众观思想,有利于克服党内"四风"现象,重树党内廉政之风,从而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人民负责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周恩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名字、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他的人格魅力,被历史学家所褒奖,被人民所景仰,被文学家所称颂。被他的人格所吸引、所感动的人,有党内的,有党外的,有中国的,有世界的。"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这是人民表达的对周恩来的衷心爱戴,是发自内心的,是人民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件小事可以映照出一个人  相似文献   

12.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归来,第二天报纸上有消息说"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看到此,周恩来找来写此报道的记者,指着报纸上的消息说:"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他还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现在,天灾人祸搞得我们连饭都吃不饱,我周恩来作为  相似文献   

13.
<正>周恩来为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一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被外国人称为"全天候周恩来"。他白天忙于开会,接待外宾,有时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带些简单的饮食在驱车途中用餐。深夜,是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处理大量文件、研究重大问题的时候,其时他的电话仍接连不断。当接通周恩来的电话时,定会传来那一贯谦逊的声音:"我是周恩来。你是哪一位?"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只要有急事,周恩来都是极其负责、尽心尽责、不辞劳  相似文献   

14.
至孝周恩来     
刘永辉 《党的建设》2010,(12):61-61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儿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洪流。在他心中,始终是将"大家"放在"小家"之前。他的一生,始终在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着、拼搏着、奉献着。周恩来也常说,共产主义者并不是六亲不认。在这方面,周恩来所表现出来的至孝情怀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3月5日上午,河北滦县第三中学举办了以"光辉的典范,时代的楷模"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9周年。周恩来总理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卓越的领导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一生无私无我、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是共产党员的杰出典范。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后人心中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周总理侄女,现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开  相似文献   

16.
图说任弼时     
正周恩来说他具有"奋斗不止、至死不息的自我牺牲精神,顽强对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坚持原则、服从真理的布尔什维克精神"。叶剑英评价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晚年朱德陷入深深的悲伤、悲凉之中。最后一个军礼,他敬给了长期共同奋斗的老战友——人民的总理周恩来。最后一次外事活动离他去世仅隔十五天。“革命到底”成了他的政治遗言。  相似文献   

18.
他,在周恩来总理身边15个春秋,日日夜夜照料着总理的生活;他,伴随着周总理夫妇走完了生命最后的岁月,亲手撒下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骨灰。他就是周恩来的贴身警卫员高振普。  相似文献   

19.
晚年朱德陷入深深的悲伤、悲凉之中。最后一个军礼,他敬给了长期共同奋斗的老战友——人民的总理周恩来。最后一次外事活动离他去世仅隔十五天。“革命到底”成了他的政治遗言。  相似文献   

20.
冷溶 《党的文献》2015,(2):34-35
<正>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和精神楷模。他用自己的坚定信仰、优良作风和崇高品德,铸就了一座伟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他的精神风范,内涵非常丰富,是一座精神宝藏,我们要不断挖掘,从中汲取力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重要论述,我想着重就周恩来精神风范中体现出的"忠"、"严"、"实"这三个方面谈点体会。第一,要学习周恩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要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心系党,心系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