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基因组在浙江畲族的遗传多态性,探究畲族的母系遗传结构.方法 对浙江畲族231名无关个体进行mtDNA全基因组测序,统计变异位点信息及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D)、个体识别率(discrimination power...  相似文献   

2.
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3.
尹晓 《法制与社会》2012,(28):265-266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安徽、贵州及台湾等省份,本文主要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例,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几乎面临灭绝的危机.因此,对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及基本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与保护,采用民间参与、政府主导的模式,在法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保护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方金华 《政法学刊》2008,25(4):102-107
宁德畲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是调查、研究和借鉴畲族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据。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都无法满足对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确立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原则,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建立并依法管理相关保护基金。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对"闽东之光"有系列重要论述.传承畲族文化对于宁德师范学院统战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因市场经济发展、畲族没有文字等,传承畲族文化面临着外部挑战和内部困难.统战工作要重视畲族民族文化传承断裂的影响."统战+畲族文化"模式的具体实践路径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民族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导,开展少数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Investigator(R) DIPplex试剂盒中30个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多态性位点在华东汉族和畲族人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Investigator(R) DIPplex试剂盒对华东地区565名汉族和119名畲族无关个体进行分型检测,统计分析30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 在华东汉族人群中平均Ho为0.413 3,平均DP为0.551 1,平均PIC为0.320 0.在畲族人群中平均Ho为0.389 6,平均DP为0.543 3,平均PIC为0.3100.30个位点在汉族、畲族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论 Investigator(R) DIPplex试剂盒包含的30个位点在华东汉族和畲族中多态性良好,在特殊亲权鉴定案件中可作为良好的补充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Goldeneye TM DNA身份鉴定系统26Y试剂盒在畲族人群中的法医学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分型技术,对53名福建地区畲族男性无关个体的26个Y-STR基因座进行检测,获得基因型分布状况,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多样性等群体遗传学参数,并对福建畲族与其他民族群体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3名无关个体中的26个Y-STR基因座共观察到126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010 1~0.886 8。26个Y-STR基因座的GD值为0.211 2~0.846 2,有19个基因座的GD值大于0.5。共观察到47种单倍型。根据R ST构建的遗传距离矩阵显示福建畲族与闽南汉族之间遗传距离最近,其次是南方汉族,与北方民族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结论 Goldeneye TM DNA身份鉴定系统26Y试剂盒所包含的26个Y-STR基因座在福建畲族中多态性较好,在特殊案件中可作为良好的补充体系,具有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浙江畲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浙江畲族人群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为群体遗传学和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AmpFlSTRProfilerPlus试剂盒(ABI公司),ABI310基因自动分析仪对浙江畲族120名无关个体血样的D3S1358、VWA、FGA、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和D7S820等9个STR基因座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调查。结果获得浙江畲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资料,所有基因座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计算得杂合度(H)0.655~0.960,个人识别率(DP)0.878~0.960,非父排除率(PE)0.363~0.677,多态信息总量(PIC)0.68~0.86。结论该9个STR基因座在浙江畲族人群中呈高度多态性,在法医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伟红 《行政与法》2009,(12):69-72
浙江畲族宗法制度表现为宗族家族的组织结构、宗法性婚姻形态、宗法性的继承制度,具有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族规以训诫为主、惩罚为辅,婚姻礼仪中保留着古代婚俗等特点。文章认为,畲族宗法制度维护了畲族的生存和繁衍,增强了本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本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0.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4,(2):117-131
当下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学研究者自身,因此需要将视线转向学术本身。基于学术史方法是学术最基本方法的判断,可以发现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学术史方法的缺失,这使得中国法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非学术性混淆不清;法学难以确立自己学科的独立地位;法学研究中引证混乱并难以发挥学术评价功能;法学研究中学术传统西化倾向严重。而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完善之路在于:实用标准与学术标准的适度分离,确立学术的独立性与学术评价的独立标准;增强对学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术史意识,强化学术规范;自觉推动法学学术传统的中国化。学术性、学术史方法并不是我们对法学研究的更高要求,而只是提醒我们在法学研究中首先要回到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再谈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事法律史研究,既需要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史学与法学的双重知识结构,也需要在学术生涯中兼具史学家、法学家的双重学术品格:浓郁的学术情怀,坚定的社会责任。没有浓郁的学术情怀,没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术韧劲,对于法制史的研究难以深入;没有坚定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对于国家、民族、社会鞠躬尽瘁的赤子之心,在法学研究方面,也难以形成有助于法制进步、国家发展的优秀学术成果。在这一方面,张晋藩先生身体力行,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12.
学术自由是重要的基本权利,但目前我国宪法学界对学术自由的研究还显不足。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研究美国、日本有关学术自由的重要判例,厘清学术自由的基本概念,以期更好地保护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3.
只言片语     
种田不用交公粮,没钱也能上学堂,千元以下有低保,生了大病党来帮。——十七大代表、畲族姑娘雷金花自编歌曲抒发情怀。不改不行,改不好不行,改乱了更不行。——齐齐哈尔市提出的改革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曙光 《法学论坛》2005,20(2):142-144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是张明楷先生在确定了其学术基本立场之后,运用自己的基本观点在刑法分则领域的推演;是站在一个学术制高点上,高屋建瓴地审视刑法分则诸问题和现象后的结论.该书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其可贵的学术内涵,引领学界进入研究刑法分则的新境域,也将逆转过去学界轻视刑法分则研究的理路;同时,与作者以前的作品一起展现出其不同寻常的学术之路,即从拿来主义到立场到观点到体系.这是一条颇具中国特色和沧桑的学术之路,应成为时下中国刑法学理论研究要走的"人间正道".  相似文献   

15.
论学术自由权的保障与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权是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 ,在探查、研究、探讨记录、生产、创造、教学、讲演以及写作等活动中享有的追求、发展、传授知识的自由权。作为一种精神自由权 ,学术自由权具有非政治性、消极否定性等宪法权利属性。学术自由权的实现需要宪法与法律的保障。目前 ,学术自由权在我国还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应当建立各种相关机制有效保护学术自由权的实现。当学术自由权受到侵害时 ,其实是保障学术自由的法律和制度受到侵害 ,因此 ,对学术自由权的救济可以诉诸司法和行政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将学术自由当作一种基本权利来研究,学界比较鲜见。如何确定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不仅有立法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大现实意义。不同权利属性,其立法标准会不一样,其宪法、法律保障措施必然不同,其救济途径也将有异。本文拟对学术自由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学术自由的缺失现状,将学术自由权定位在宪法基本权利的高度上,对其与宪政的关联以及在宪政制度条件下如何保障学术自由权实现做一般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学术自由权之保障。  相似文献   

17.
法学之殇     
学非易事,磨砺以求,未必有所成,现如今法学论文人人会写,学术研究似为易事,这类现象的背后是学术出现严重失范、脱序现象。真学术必然要有创新,法学研究必须强调学术原创性,窃人立意,掠人之美,与剽窃词句如出一辙;创制一套新词,制造语言的魔障,也不足取。学者不能不没有一点“专利权”意识,某种学术观点既然有人提出,再当作自己的创见,便属“学术不端”。法学论著最重要的是思想,其价值应当表现在有原创性观点,做不到这一点之所谓“学术”不过是“表态式学术”。缺乏健全的学术批评是当今法学研究保持低劣化和“学术成果”泛滥成灾的一大原因。高质量的法学研究成果需要精工细雕,为减少垃圾学术,学者应有不写或者少写的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中外法学》2013,(4):665-679
一个学科的发展总是离不开自身学术传统的建设,而要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学术传统,就不能不对本学科的日常进步进行及时的追踪和评估,展开实质性的学术批评.事实上,每个学者因研究所需,都需要就自己研究的议题作这种评价工作.但由于中国当前尚缺乏成熟的学术批评风气,这种工作往往如同冰山的下端,并不浮出海面,因此学者之间往往无法相互得知对方对本学科的实质判断,即便偶尔得知,也往往很难将对具体研究议题的判断整合成为对整个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即将由春秋出版社正式出版,国内公开发行。这部《年鉴》收录了1979年至1986年党和国家有关治理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文件,中央和地方有关领导部门和负责同志的指导性文章,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关于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学术信息、学术动态、学术机构和学术机构的学术活动等,总计一百五十万字,全面反映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现状及水平,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领域一部信息  相似文献   

20.
马小红 《中国法学》2015,(2):220-233
中国法史及法史学的研究自上世纪初形成以来,在法学界或为炙手可热的"学科",或为可有可无的"冷门"。这种冷热两极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对学术目标的多种误读。比如,盲目地主张"创新",单纯地强调学术服务于"时势",本末倒置地将"学科"完善视为学术的目的等等。正是这种学术目标的误读,导致中国法史研究长期纠缠于方法的争论而忽视基础问题的研究。纠正学术目标误读的方式在于充分认识并尊重学术研究的规律,对基础问题的研究应在"传承"中创新;培养学人的独立品格,逐渐改善人云亦云的学风;将学科视为学术研究的途径而不是目的,以促进而不是桎梏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