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在农村采访,听群众说了这么一件怪事:这个村有一条“烂泥路”,长久以来一直影响着村民们的出行,因此,行路难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村干部和村民。最近,村里决定,筹资治理这条“烂泥路”。可是。这一决定不仅没有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反而遭到了他们的反对。  相似文献   

2.
走进陇川县景罕镇实施扶贫开发异地搬迁的景颇村庄木瓜寨,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马路,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农家新居,整洁漂亮。村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再也着不到那种贫穷、落后、木讷的表情。  相似文献   

3.
一排排规整的农舍,一条条流畅的盘山公路,一层层丰收在望的梯田……这是宜昌兴山古夫镇麦仓村的美景。2007年,麦仓村与高池村、高麦村合村并组,580户村民便散居在七沟八岭。那时,公路通不到山上,庄户人家守着几亩薄田,  相似文献   

4.
襄樊市通过精心谋划、周密组织、规范操作,在谷城县堰河村举行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一票制”直选试点,成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达到了高参选率、高直投率、高票当选的目标,收到了“组织乐意、基层愿意、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整个选举工作中,该村坚持把充分发扬民主、尊重选民主体地位、保障群众权利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一是坚持全程公开透明,让村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二是在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上,让村民享有充分的表决权。三是成立专门机构,让村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马山县弄着屯有一条远近闻名的“三同路”,这条路对于弄着屯420多户瑶胞来说,是一条致富路;对于到市委党校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来说,则是他们与国家重点贫困县村民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党性教育之路。近年来,中共南宁市委党校以创建全国省会城市一流党校为目标,敢做善成,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亮点闪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的农民流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比较流动农民与非流动农民参与其户籍所在地村民自治活动的状况可以发现,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程度远低于非流动农民,特别是在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显著。当前,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成本在上升,而其意愿却在降低,这必然导致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的减少。因此,在村民自治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流动农民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处境,为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并提高他们对参与村民自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村民自治典型代表的村民委员会在现实中担当了村级政府的角色,负责管理所有农村社会事务,但目前农村实际上存有表现形态多样的村民组织,各村民组织设立目的差异必然致使其承担管理相关农村社会事务的职能,所以,实务中赋予村民委员会全面管理农村所有事务的村级政府模式与农村社会现实不符,应通过由各村民组织全体成员管理各自事务模式予以践行村民自治,以村民委员会为对象研究村民自治也就无法有力地解决村民自治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症结。加之,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经验而进行的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中出现了农村社区职能与村民委员会职能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复的现象,如此,就必须在废除《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础上,再准确定位践行村民自治的各村民组织适用的法律。需注意的是,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户籍制度的改制以及跨城乡的社会组织的出现,作为城乡二元分离产物的村民自治必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农村最广泛的实践。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设计的村民自治是以村民委员会为核心,重选举而不重监督。在推行村民自治的初期,把重点放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上是必要的,因为选举代理人是民主的第一步。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监督缺位的问题则凸显出来。山东省五莲县实施的“1+4”民主监督模式对村民自治的监督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9.
南漳县板桥镇冯家湾村地处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上,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全村5个村民小组,311户,1048人分布在三岭五垭之中。虽有一条县级公路横穿而过,群众却是天天看到汽车跑,自己仍然是出门就爬坡,下雨就隔河,一年四季肩挑背驮。  相似文献   

10.
村民选举权是法律赋予村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农村利益关系的日趋复杂,村民选举权利在一些地方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这不仅挫伤了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也破坏了村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性,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应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建构相应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从而从制度安排上保障村民选举权利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农村管理体制的巨大变革,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但在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机关的村委会之间往往出现不协调状况,它妨碍了村民自治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在村民自治在法规中如何准确定位、怎样处理好“两委”的关系,已成为当村民自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走出村民自治中“两委”矛盾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转型时期我国农村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变,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自发端至今,村民自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村组法》)正式颁布以来,村民自治得到了明显的强化。但是在实践中,村民自治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作为村一级两个主要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即俗称的“两委”之间的矛盾日益凸出,并愈演愈烈,使村民自治陷入了一种困境。为此,如何走出村民自治中“两委矛盾的困境,以确保农村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有效落实成为了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村民自治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中针对我国目前村民自治发展状况,分析了村民自治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对新时期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万宁市东山岭日接待游客达数千人次。据周围村民反映,景区门口是游客集散地,在一条老路路口,建有一所公厕,而厕所粪便处理不到位便顺着路旁排水沟直接排入农田,致使排污口附近百亩农田明显减产,附近井水水质变差。接到群众反映后,记者于8月22日早上10时许来到东山岭附近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以宪法为根据,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了十年来村民自治的经验,把法律草案公之于众,充分听取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完善了村民自治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保障措施,反映了亿万农民的愿望,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一村民自治权的内容村民自治权就是农村村民以村为自治单位,对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的权利,任何机关、团体和…  相似文献   

16.
作为欠发达地区代表的三宝村,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村民迫切改变的愿望,通过激发村民智慧,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推动了三宝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实现了落后地区乡村治理的失范与重建.  相似文献   

17.
推行村民自治,是现代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的基石和保障。村民自治是在法律的框架内,我国农村村民群众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政治架构,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前提,村民广泛参与能够谋求各方利益的均衡性,避免矛盾冲突,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实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村民自治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村民自治发展状况,试分析了村民自治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对新时期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进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由于政府公共选择与村民集体选择的冲突、村民组织化程度低、参与渠道堵塞、参与意识与能力不足等问题,村民会采取无序的、过激的、突发的方式干预农村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进程。因此,政府必须重视农村公私合作中的村民参与,通过提升村民参与能力、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拓宽村民参与渠道、建立有效的多元沟通机制等途径,实现村民对公私合作的民主有序参与。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取得长足发展。但村民自治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围绕村民自治权益的各类违规违法和侵权行为频发,相关法律救济制度有待完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矛盾化解渠道不畅、村民自治领域上访事件增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村民自治的有关权利(力)界限、健全乡级人大监督纠错机制、完善法律救济机制,促进村民自治健康有序发展和广大农村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