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皖南事变时,有两件反映叶挺将军视死如归和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事,很感动人:一件是扔掉了与他形影不离的心爱手杖;一件是蓄起了长发。  相似文献   

2.
热词     
《廉政瞭望》2011,(16):13-13
逃回北上广 在逃离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之后一段时间,许多原本被高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吓退的年青人又杀回来了。主要原因十分耐人寻味:一是相比于北上广,二三线城市薪水少了很多,但物价并不低多少;  相似文献   

3.
王丽芳 《奋斗》2008,(3):55-55
海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贝壳。一个小男孩儿每拣起一个,瞧一瞧,然后就随手把它扔掉。就这样。他已经拣了一个下午,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贝壳。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2,(6):34-34
在延安时,陈云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组部部长。中组部驻地附近有一家饭馆叫西北茶社,这里经常聚集一些跑到延安学习的归围华侨和同统区官员、富豪的子女,每次都点上许多菜,吃不完就扔掉。在一次群众大会上,陈云严厉地批评了随意扔掉饭菜的铺张浪费行为,他说:“延安的生活艰苦,要珍惜每一粒米一滴油,决不能糟蹋农民的血汗,有丝毫的浪费,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并提出一个总体要求就是“干部吃饭要照镜子”。  相似文献   

5.
今年25岁的阳子原本是个心直口快、性格开朗的青年,自从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后,却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沉默寡言。有人认为,阳子进步了、成熟了;也有人觉得,阳子有心事、抑郁了。其实,阳子自己明白,他既没有成熟,也没有抑郁,只是心里有个解不开的扣子,勒得他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6.
变味“服务”现象透视王立林"服务"原本是好事,现如今有些"服务"却变了味,这些变味的服务不仅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增加了企业负担;而且方散了国家财力,损害了国家机关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增长了不正之风……请看─-改革开放以来,各式各...  相似文献   

7.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离休干部,他工资不高,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他那拼命工作的精神,尤其是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品德,却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1942年,父亲参加革命工作,任乡财粮主任,为我抗日武装筹集军粮。那时,他每天总是天不亮就带点干粮出发,...  相似文献   

8.
贤子谏父     
刘振宇 《求贤》2010,(12):51-51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以贤明练达著称于世。父亲田婴是齐国的宰相。田文是田婴之妾所生,生日正是五月五日,依风俗,这天生的男孩会克父。于是田婴吩咐将这个孩子扔掉,但生母却偷偷把儿子养大。  相似文献   

9.
他,没上过战场立过战功,却被江格的群众称为“英雄”; 他,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老百姓却为他竖起大拇指; 他,没讲过一句豪言壮语,可他许多平凡的话语却被人们深深牢记。  相似文献   

10.
背叛     
在南极探险的途中,森和队伍失散了,伴随他的只有那装有极少干粮的行囊和一备西伯利亚雪橇犬、森和雪橇犬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饿了就吃少许干粮.渴了就吃两口雪:恶劣的环境已使森和雪橇犬筋疲力尽,森只希望能看到人迹,或者被他的队伍发现,  相似文献   

11.
芥茉 《党课》2014,(15):115-116
近听一位老同志说,当年他在机关当“小于事”时,老婆想带刚过“满月”的孩子回老家看看,不意被地委书记知道了,就在去省委开会时接上他的老婆孩子顺道送回了家。在另一场合,还听一位老同志讲起一件往事,说当年他背着铺盖干粮步行去县城上学,有位骑自行车的中年人看到他年少吃力,停下问明情况,就把他的铺盖干粮送到了学校,后来才知道那个骑车的人是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12.
两件心酸事     
吴镕 《世纪风采》2007,(8):28-28
这篇追忆,憋在心里多年。终于写出,是希望心酸不再,共建和谐。 2003年,我在丹阳市参加纪念管文蔚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会上宣读了粟裕夫人楚青同志的一封信,闻者无不动容。信上说,文蔚百年,我原本一定要来,医生却坚决不让我离京出远门……粟裕与管文蔚同志,生前共患难,打日本,打解放战争;解放后两人都受批判,受委屈。这对生死与共的战友,  相似文献   

13.
爱心绘画卷     
在阳谷县寿张镇有这佯一位女党员:1983年,她放弃了年收入万元的个人诊所,干起了月工资只有几十元的敬老院工作;在她还是婴儿时就失去了双亲,现在却成了401位“爹娘”的“贴身棉袄”;身为院长的她,却干着许多又脏又累的活……  相似文献   

14.
于溟跃 《奋斗》2014,(12):63-64
海瑞,人称海青天,明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一生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虽然清贫却坚持清廉做官,洁身自爱,敢于和贪官污吏,豪强势力作斗争,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他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海瑞对国家和君主,可以说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嘉靖皇帝掌握着全国最高权力,可他却迷信方术,沉迷于修道,20多年守在西苑,没有上朝,终日与经文和青词为伴;海瑞出身于穷乡僻壤,原本朴实无华,却被卷入政治漩涡,他虽然成了一个吏治的典范,但其世界观却与现实不和,他的道德观念在当时看来似乎过于理想了,在那样的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有人说他是“性格古怪的模范官僚”(胡忠信:《极权主义下的道德抉择》)。  相似文献   

15.
在我短暂的半世人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空军指挥学院度过的。这里是我真正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这份职业生涯赋予我一个原本平凡的女人许许多多的光荣与梦想,给我用智慧为国、为军服务提供了大舞台。在这份职业中,我付出了许多辛劳,却收获了更多的智慧、激情与荣耀。这一切:鄙使我短暂的一生平凡而不平淡,平静而不平庸,丰富多彩、幸福无比。——摘自季岩病中日记《远征记》  相似文献   

16.
干粮     
正字典是这样解释干粮一词的:含水量较少或经过脱水处理,保存时间较长,便于携带的固体面食,常见的有面包、馒头。相传,干粮是古代进京赶考、出远门的人必备物品,古代军人打仗吃的也是晒干的面食,红军长征吃的就是炒面,江西苏区还流行过一个老歌:"啊呀嘞,苏区干部嘞好作风,自带干粮(那个)去办公。"儿时的干粮,主要指窝窝、煎饼、面饼,馒头则是后来  相似文献   

17.
<正>"那站长,又在买馕呢?""是啊,买上几天的干粮,要去北山给牲畜防疫。"每周五,是五师八十九团兽医站技术人员进牧区寻查防疫的日子,站长那日苏和几名同事,早早地就到市场买些干粮和蔬菜,做进山的准备。"这个馕是我们两天的干粮,蔬菜是送给牧民的。"一切都准备妥当,那日苏和同事们就急匆匆地上了通往北山的路。  相似文献   

18.
玉树的阳光     
和青藏高原上许多地方一样,玉树日照充裕,原本并不缺少阳光。  相似文献   

19.
人生感悟     
“在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位天真活泼、能歌善舞的女红军战士饿得不行了,便多吃了一口已分给自己的干粮,殊不知却违反了红军保存势力而‘节食’的纪律而受到严处! “红一方面军的后续部队刚刚爬出草地,便发现  相似文献   

20.
成败的磨砺     
吴永大 《奋斗》2002,(8):55-56
足球运动原本始于我国古代.而盛于北宋。然经历多年后之今日,炎黄子孙却成了足球运动的落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