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诗意的生活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汶川地震时,人们最深刻的情感是用诗歌表达出来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哼唱的流行歌曲也都是诗。诗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流泪,让我们升华。  相似文献   

2.
刘紫阳 《学理论》2010,(4):199-200
接受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它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可以说;没有接受活动,人类文明的承继、衍生、发展将失去可能。同时,接受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的最关键环节.也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及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小萌 《党政论坛》2010,(24):59-59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费恩曼认为:“一方面,人们可以使科学为人类造福,它是迈向天堂之门的钥匙;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用科学危害社会,这同一把钥匙也就开启了地狱之门。”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演变○武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社会有机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念和基本看法,即人类社会的发展观。概括归纳起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念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9,(52)
伴随越来越多、越来越时尚的娱乐方式出现,电影院被冷落了。有人不禁担心:在新世纪,电影院还有立足之地吗?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张全军则十分肯定地表示,电影不会消亡,在电影院看电影,仍将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他说在电影院看电影是在一个黑暗并且相对封闭的空间进行,通过大屏幕、文体声接收信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人类心灵、生理与银幕进行交流,人类实际上是在寻求与他人沟通。可以说,银幕是人类的一个永远的梦。在电视机上也可以看电影,也是非现实的,但由于物质材料、美学特性和载体方式的不同,观看方式不同,决定了“感…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向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日益先进,但与此同时给自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与日俱增,严重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协调机能。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遭受毁灭性的灾难,人类的生命线不久也将脱落。面对此种境况,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应当把自然仅仅置于一个被奴役的地位。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动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使自然与人类和睦相处,协调发展,这样人类社会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利用自身发达的智慧创造出超越纯自然进化的奇迹,并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取得了主动地位。人类的继续进化将在依赖自然的基础上以更加复杂的方式展开,而自然环境的发展也已经离不开人的作用。人类不可能依赖现有的自身结构和能力水平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无限控制和作用。随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人类将刻不容缓地再次调整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重新评价这种关系。可以断言,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再认识和再改造中,也必将实施对自身的再认识和再改造。  相似文献   

8.
岳宏 《求知》2000,(4):39-41
在影视作品中,机器人神通广大。它不仅可以有人的行为,而且可以统治人类。那么,现实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用途,它能否对人类构成威胁,劳动力资源雄厚的中国有必要发展机器人吗?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形成开始,组织就伴随着人类。组织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管理和领导的核心是组织,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也伴随着组织的进化。在现实社会的竞争中,组织运作效率问题是企业和行政组织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组织生存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龚传洲 《党政论坛》2013,(19):43-45
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近200年前,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应急管理》2011,(4):F0003-F0003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从繁衍生息到衣食住行,从四季更迭到人类健康,气候无时不在影响着、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注气候就是关注我们自身。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着气候。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是“人的全球化”,人是具有“全球性的”人,从人类个性的角度对全球化加以认识和剖析,可以看到全球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个体向度和社会向度,牵引出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培育中国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徐培华 《学理论》2008,(9):12-13
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灵魂,它是一种文化的自信,它的内容体现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塑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是一部走向文明的历史。然而,自人类社会生成以来,剑与火总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脚印。战争,作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怪物,在原始状态就已发生。20世纪到了空前的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入了地球村的大多数“村民”,千百万生灵涂炭,无数英烈的抗争与牺牲,成为人类历史永恒的悲壮之歌。人们也欣喜地看到,20世纪又是一个从战争走向和平的时代,倘若说,本世纪前半叶是战火笼罩、硝烟弥漫,那么,可以说,本世纪下半叶,尽管局部的战争并没消失,但世界性大规模的战火已不再增起,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认识本世纪的这种“变…  相似文献   

15.
通读世界海军的历史,就仿佛作了一次神奇而浪漫的旅行,地点是人类血与火的战争海洋。它不同于一般的军事史,有关海军的历史格外强调人与海洋的关系、人类对海洋的争夺,这使我们得以直接面对海洋这个占据地球表面积70%的巨大存在;它也不同于一些颇为琐屑的专史,如船舶史、航海史等,因为海军的历史所涵盖的内容总是远远超出一般专史的容量。可以说,世界海军的历史是一部特殊的综合史、全史,是以海军和海洋为线索,将人类的命运、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统统串在一起。在此意义上,海潮出版社的新书《世界海军史》其实就是人类认识海权并…  相似文献   

16.
一、知识经济开拓了崭新的价值世界随着人类价值观念的更新,新的价值世界的拓展,人们对“财富”这一概念内涵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对“财富”的观念变化,是随着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满足人类物质精神文化需要而不断拓展的,也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经历了四个经济时代,即石器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也有人把人类经济文明划分为劳力经济时代、自然资源经济时代与智力经济时代。在石器时代,人类的主要财富是猎物、水果等,创造财富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17.
一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的维度;二是空间的维度。随着时空的变化,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方式也将发生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人们可以对时空作出选择,但是,一旦越出了一定范围,人们就无法决定自己生存的时空,相反,必须依据时空的规定性来安排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列宁的时代概念就是如此。由于时代是对人类整体状态的把握,因而,对于部分来说,时代就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同时也必然是一个空间概念。众所周知,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人类的经济生活迈入全球化时代。借助信息与网络技术而展开的全球…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全球的政治巨变,在人类的政治发展史上树起了崭新的里程碑。首先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社会主义诞生,其次是近百个新兴民族国家问世,这两大政治巨变,刷新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同时也把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发展命题摆到了人们面前,可以将之归纳为三大命题。其一,实行了跨越的社会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政治遗产,特别是资本主义创造的政治民主?其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如何开拓创新,不断地推进自身以及人类的发展?其三,如何协调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三大命题集中地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跨越的困难,尤…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娟  张培强 《学理论》2009,(15):190-191
人文精神,是指向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们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质是对人类生存的关怀和追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理应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精神的群体。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人文精神的重建也已是当今社会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正>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生成式人工智能立法的双重目标。通用人工智能是指具有类似人类智慧,可以执行人类能够执行的多数智力任务的机器智能,当前以“文心一言”、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跨领域完成生成文本、图片、视频、代码等多种任务,是现阶段通用人工智能的主要形态。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其带来的革命性效率提升,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所在,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带来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