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劫持案件危机谈判中,谈判员始终要关注谈判各方的心理关系,并懂得随时调整这些关系,警惕不良关系状态的出现,使其心理状态利于谈判的顺利开展。在劫持案件危机谈判中主要关注的心理危机包括:劫持者和人质的关系,谈判员与劫持者的关系,谈判员与人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反劫持谈判过程中,劫持者的心理活动呈现出一定规律性。谈判者应把握劫持者在谈判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点。在此基础上,灵活地选择谈判策略、有针对性地运用谈判方法与对话技巧,从而取得谈判的主动。  相似文献   

3.
反劫持谈判是一种技巧性非常强的活动,谈判人员能否巧妙灵活地运用谈判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谈判的成效。为了达到谈判的目的,谈判人员必须尽量化解劫持者的对抗情绪。为了化解劫持者的对抗情绪,可以采用主动倾听的技巧。倾听是建立良好谈判关系的必要前提,通过倾听可以了解案情信息,了解劫持者的心理特征及其状态,发现劫持者的薄弱环节。因此,要采取正确的倾听方法和技巧,倾听时要克制情绪化反应,要有“同情”心,要专心耐心,倾听回应要得当。  相似文献   

4.
张庆国 《人民论坛》2012,(35):126-127
与劫持者谈判是劫持人质案件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不同的劫持者有不同的违法动机,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谈判人员要结合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及时把握劫持者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从而有效地处理劫持人质案件,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劫持者心理变化及警方谈判策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睿  张明刚 《公安研究》2007,149(3):35-39,43
在劫持者实施劫持人质行为之后,随着警方处置措施的实施以及事态发展,劫持者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并呈现出一定规律性。这种变化是警方制定与选择谈判策略的依据,具体而言,在谈判介入之初应以稳定情绪、建立互信为主要策略;在展开阶段应以收集情报、感化影响为主要策略;在尾声阶段应以给台阶和垫脚石为策略;在破裂阶段应以制造武力攻击机会为策略。只有清晰准确地判断谈判过程中劫持者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地攻其心理弱点,以最小代价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6.
劫持案件危机谈判中的情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劫持案件危机谈判中,从始至终谈判员都会面对情绪调控的问题。这些情绪有的来自劫持者、人质,有的也于来自谈判员自身。如何妥善处理各类情绪,是谈判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质谈判是解决劫持事件的方法之一。虽然劫持者之间在动机、需要以及个性等上有个体差异,但是从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劫持者的心理,找出其共同点,就能在谈判时快速、有效地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实现和平解决劫持人质事件。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质解救谈判,是指在劫持人质案件中,解救人质一方围绕着劫持者能否中止犯罪及其中止犯罪的条件与劫持人质一方所展开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人质谈判,即在劫持人质案件中,解救人质一方和劫持人质一方,围绕着劫持者能否中止犯罪及其中止犯罪的条件所展开的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10.
反劫持谈判是谈判专家与劫持分子进行的一次智慧与胆量的对决,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把握劫持者心理,实现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对于缓解现场态势、保证现场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鬼谷子》一书讲求的是以言取胜,其中鬼谷子思想被称为外交游说上的孙子思想。因此,从《鬼谷子》一书来寻求反劫持谈判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高效处置劫持人质事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篇分析就是从具有完整思想内容的篇章的结构分析入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展开对语篇内容的研究。语篇分析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法分析教学的否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传统英语教学中"单纯教语言"的问题。依据语篇分析理论,教师应充分重视非语言信息在语篇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改革创新语篇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模式正在成为后冷战时期西方定义中国身份的一个重要话语,以西方对"中国模式"进行研究为代表的"中国模式学术话语"是这一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西方学术界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维度建立中国模式与中国身份之间的关联,以简单而又有明确内涵的"西方中国模式"为中国定义身份。西方"中国模式"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及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认知图式和身份认同叙事。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构建中国的自我身份、解构西方叙事、提升解读中国道路的话语权等方面努力,不断增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正当性阐释,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3.
姜飞 《思想战线》2006,32(3):66-70
布迪厄质疑“谁是话语的主体?”即使拿媒介曾经具有的无比灵动的审美知觉来进行辩护也无济于事,主体已经消失在媒介话语的地平线上。媒介是人的延伸,但延伸的是假肢,在媒介化生存的大背景下,主体已经被媒介话语运动场中的主体所替代,主体不再审美,带着媒体假肢冒充上帝。  相似文献   

14.
汤玲 《桂海论丛》2012,(6):81-84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话语的自由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延展空间。但如何在喧嚣的话语表达中彰显理性的权益边界,对嘈杂的网络话语加以科学引领,使之走向民主化与法制化的轨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2012年6月20日,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发布的一条官方微博引发的网络论战,围绕“骚”与“扰”之争所形成的一路狂飙的话语盛宴,既折射出网络时代社会公共管理服务的应为方向,也反映出公民私权意识的觉醒及其对权利边界认知的不足,为我们解读当下民众的社会情绪和网络时代话语自由的权责意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刘国胜 《桂海论丛》2007,23(3):8-11
正确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也蕴含着指向未来的哲学旨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应从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三个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16.
没有物质形态文学便无法作为现象存在 ,文学的物质形态对文学本体会产生重要影响。构成文学物质形态的真正因素是语言。文学语言是一种一体双向的意象语言 ,它以话语方式出现 ,能用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蕴体现文学的审美本质 ,其根本特点是能够唤起人们对具象的直感 ,同时又使语义不断拓展 ,最终通过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之与非文学语言拉开明显的距离。深入探究文学物质形态与文学语言 ,对于正确理解文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老年公寓养老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言奇 《中国发展》2007,7(1):35-38
本文对我国老年公寓养老的相关问题,如发展方向、资金保障、养老服务、入住方式、认识误区等问题加以缕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我们亟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和创新“以我为主、对我有利、为我所用”的新时代两岸关系学术话语体系。必须思考如何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和“话语霸权”,揭露台湾当局的“话语扭曲”和“话语抹黑”,体现新时代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新时代两岸关系学术话语体系应该具有时代性、政策性、理论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进行包括追求国家统一正当性、遏制“台独”分裂必要性、延续和平发展重要性、深化融合发展必然性、反对外部干涉合理性等内容的话语构建。新时代两岸关系话语体系建设路径,至少包括两岸关系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传播体系三个子系统的建设。厦门大学师生的台湾研究成果为两岸关系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本文以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为例加以阐述,以纪念厦门大学百年校庆。  相似文献   

19.
崔波  蔡琳 《思想战线》2011,(Z1):493-495
George Herbert’s poem,"Virtue",conveys to us a theme that all material things in this world,however shiny they are on the outside,are flashy on the inside;only the spiritual sublime virtues that human beings possess remain fresh forever.Linguistically speaking,the discourse cohesion of this poem contributes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eme of it.Based on the stylistic analysis,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he poetic theme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overall layout of cohesion of this poem,manifested in rhyme scheme,lexicon,structure and logic.  相似文献   

20.
彭刚 《长白学刊》2022,(2):15-21
话语总是承载着思想和观念存在,并由此体现意识形态色彩。意识形态以话语活动的方式得以输出和传播,并达致其社会功能及价值目标的实现。将话语活动诸要素放置于生态学视角考量,其具有平衡性、竞争性及规则性之品性。新时代话语生态面临新兴话语模式的融入,并已显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理应做出正视和回应。以话语生态的品性为建构基点,从话语自身、话语主体、话语场域等方面给予审视和重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运化和强大引领力、凝聚力的发挥,从而不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