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产生家庭暴力的各种因素,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问题发生的措施,是有效维护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家庭暴力有其普遍性和严重性,循环性和反复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家庭暴力的公开性,家庭暴力可能诱发犯罪等特点。家庭暴力的产生,与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经济地位以及传统观念密不可分。控制家庭暴力是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法律的约束而且需要道德、伦理的规范,更关键还需要人们跟上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文化对它的产生有很大影响,伴随物质文化发展形成的力量崇拜是家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基于社会文化研究发现的地位认同是家庭暴力产生的深层根源,通过主观文化剖析展示的角色定位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内在推动,三者相互影响,互相建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论家庭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家庭暴力的成因和表现形式依各国的文化传统、习俗、社会经济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要有效地遏止家庭暴力,必须在完善现有法律规定的同时,开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家庭暴力公众运动,转变人们对家庭暴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理论是研究家庭暴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一个重要角度,它对家庭暴力的产生给与了一定的解释,并在救助、防治、立法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用。同时,从社会性别角度探讨家庭暴力也存在着局限性:它对家庭暴力的界定过于绝对化,仅强调男性霸权对女性的控制;它可以解释部分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但该理论的忠实拥护者过于强调其作用,忽略了其他如个体、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正因为定义和解释的狭隘,在应对家庭暴力上,社会性别理论的方式也显得可操作性不足。  相似文献   

5.
论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作为一种落后、野蛮的社会痼疾,是困扰全球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人权的最大障碍。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各种调查和研究表明:家庭暴力是一个跨越国界、意识形态、阶级、种族和少数人群体的全球问题,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男性,妇女、儿童是主要受害者。本文试从家庭暴力的概念、类型、特点入手,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现状,从而尝试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反家庭暴力的对策研究 --以法制观教育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问题越来越为世界所关注,各国在反家庭暴力的对策研究与实践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国反家庭暴力工作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现状,我国必须加强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是依法治国方略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公民法律信仰的培植、法制环境的净化及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备.以教育内容、教育客体、教育途径和方法为要件构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体系,能从根本上遏止家庭暴力的产生,是我国反家庭暴力的重要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对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它不仅严重侵犯人权,破坏家庭的稳定与和谐,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以暴抗暴",进而导致伤害、杀人犯罪。同时,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丑恶现象紧密相关,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解决家庭暴力既要依靠法律途径,更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为了使家庭暴力受害者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建立健全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同时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起完善的家庭暴力干预体系,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受害方之法律救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暴力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随着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级 ,因家庭暴力行为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 ,已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谴责与法律上的防治、惩戒之外 ,我们更应关注如何更好、更完善的维护受害者的权益。本文从民事法律制度救济、刑事法律制度救济等救济途径角度来讨论如何更完善地对家庭暴力受害方之权益进行维护 ,以期得以对实践中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起到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现象具有发生范围的普遍性,施暴手段的多样性和残忍性,发生地点的隐蔽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及违法性等特点,男女在社会和家庭地位的不平等、受害者的忍让、情感因素、暴力的周期性循环、公力救济的软弱等是家庭暴力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遏制家庭暴力的主要途径是社会预防和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 195 0年《婚姻法》和 1980年《婚姻法》均未对家庭暴力问题作出明文规定。近年来 ,家庭暴力造成的危害愈来愈严重 ,为此 ,修改后的《婚姻法》不仅将禁止家庭暴力作为其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 ,而且对施暴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措施和法律责任。了解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和对家庭暴力施暴者的法律制裁措施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的核心是权力和控制。在现实生活中,国内外都存在着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的现象。从表象上看,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存在着身体力量较小、社会资源占有量较少、"男性气质"不够突出等特点。但透过表象,这些特质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是父权制社会的刻板印象,是男女不平等、性别关系不和谐的反映。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社会习得及现行法律有效救济机制的缺乏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通过设立专门针对男性的庇护所、家庭暴力防治法的专项立法,并通过在多元、多机构社会干预中对男性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问题的关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从而构造男女平权的性别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破坏家庭和谐,危害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女性作为家庭暴力中的主要受害者,其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认为家庭暴力受害女性易形成自我意识问题、情绪问题以及相关风险行为、人际退缩、自杀以及暴力伤害行为等四类心理问题,提出了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个体面询和家庭咨询、团体咨询等几种典型的心理干预方法。同时,在综述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今后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反家庭暴力对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家庭暴力的防治 ,必须建立完善的“配套工程” ,加强反家庭暴力的法治观念教育 ,提高国民对家庭暴力的认识 ,维护正确的家庭观念 ,并将其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只有立法、社会救助与普法相结合 ,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与消除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发生率达到了30%左右。压力应对方式、童年经历、归因方式、道德推脱、家庭功能、行为强化和人格、嗜好等是影响家庭暴力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不同的影响因素,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反家暴工作,从心理学角度来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狭义的家庭暴力是亲密伴侣之间存在的暴力行为。广义的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可以扩展到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暴力的行为内容包括身体暴力、经济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心理暴力等。由于家庭暴力本身所具有的行为隐秘性以及起诉率低等特点,使得家庭暴力的遏制存在很大的难题。同时,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现象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与治理,以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警察是干预家庭暴力的重要职能主体之一,但目前我国还缺乏明确的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模式和规范。目前国外、境外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即积极介入、限制介入和法定介入。确定我国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模式面临着法定职责与法定措施不对应、警察权介入家庭暴力的限度定位不明确、缺乏充足的社会支持以及警察自身对干预家庭暴力的态度不够积极等四个方面的困境。综合我国有关家庭暴力的立法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我国警察干预家庭暴力应采取法定介入和社区警务相结合的模式,并应制定详细的规范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正确价值观的缺位所造成的。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的发生,就必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各种家庭关系;树立正确的家庭文明观,家庭伦理观,并在全社会培养一种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近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校园暴力预防系统以防治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的重点。鉴于青少年心理状态的特殊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对此进行探讨,以期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