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英雄乐以琴的家在四川省芦山县县城东门一个叫大水塘的地方。1931年,乐伯英为避匪患,修下了一座雕楼。雕楼落成的当年,他的六子乐以琴从这里走出大山,投笔从戎,考入中央航空学校,成为第三期学员。“8·13”淞沪杭战役打响的第三天,他一举击落了日寇四架飞机,打得日寇闻风丧胆,有“空中赵子龙”之称,与战友并称“中国空军四大金钢”,被誉为“出川抗战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鲁南 《党史文苑》2010,(10):25-28
今年是七七事变73周年,7月7日前夕,中国大陆画家精心创作的“浩气长流”巨幅史诗画作,应邀赴台展出。在这幅作品中,吉星文的形象赫然在列。吉星文的儿子吉民立闻讯立即赶到展出现场缅怀父亲,他说:“我这两天特别兴奋,因为好久没看到父亲出现在公共场合了!”七七事变广为人知,但现在已鲜有人知道吉星文其人其事了。事实上,在七七事变中,是他率部“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序幕。后来,吉星文被赞誉为“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3.
1937年8月23日,被国民党关押了近5年的陈独秀走出了牢房,他以满腔的热血立即投身到全民抗战中。然而,陈独秀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为抗战四处奔波之时,一场欲陷他于“托派汉奸”的阴谋却在暗中滋生。  相似文献   

4.
1938年,当全民抗战被“亡国论”“、速胜论”的疑云所笼罩,抗战的前途究竟在哪里?一时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之际。一部震惊中外的军事杰作的问世,透过一位时代伟人的远见卓识,一扫时局的阴霾,旋即成为指导全国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这就是——1938年7月1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这部震惊中外的军事杰作一经问世,便一扫积淤在当时国人心头上的疑云与阴霾,焕发起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在党内外、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反响,并成为指导全国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抗战初期“,亡国论”“、速胜论”疑云弥漫1935年6月,日军开…  相似文献   

5.
柯云  育欣 《湘潮》2006,(1):55-56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随着《为人民服务》的发表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出版,李鼎铭的名字响遍全国。那么,李鼎铭究竟是如何与我党合作共事的呢?又是如何受到毛泽东重视从而被写进“毛选”的呢?早在抗战初期,李鼎铭就积极投身反法西斯抗战前线,成了我党我军的好朋友,毛泽东曾多次接见了他。1941年初冬,李鼎铭当选为副主席。他虽身为边区副主席,但对自己是否有职有权表示怀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他面前…  相似文献   

6.
长征期间,刘伯承称他是“神炮手”;抗战期间,林彪说他“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程度”;解放后,他教战士不需炮架、底盘和瞄准镜也能让炮弹发发命中,受到毛主席的赞扬。他就是曾任炮兵副司令的赵章成少将。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国民党官方的不完全统计,四川出川抗战的川军部队30余万,先后应征入伍上前线的壮丁300多万占全国五分之一;伤亡达60多万,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供粮(含征、借、献)8443万多市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钱4400亿元(法币)左右,约为八年抗战总支出的三分之一。①诚如《新华日报》一篇社论所言: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②四川人民这种高昂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武汉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全国各地捐款捐物,派出医疗队前往支援,一场新的“武汉保卫战”已经打响。82年前,全民族抗战爆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喊出了“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全国军民心向武汉,前赴后继,打响了团结抗敌,救亡图存的武汉保卫战。  相似文献   

9.
较早为三个卖国贼说“公道话”的是历史学家萨孟苏,他在回忆录里说:“由今想来,章宗祥、曹汝霖是否卖国颇有问题,以当时中国之弱,遇到野心勃勃之日本,外交上的折冲不甚容易。他们两人只求中日两国能够维持和平,未必真正卖国,否则抗战之时,何以汪精卫愿为傀儡,而此前所斥为卖国贼之人竟然不肯俯首听命于日本军阀呢?”  相似文献   

10.
肖舟 《党史纵横》2006,(11):12-17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历史上的这一天,在古城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临潼骊山活捉蒋介石,并将其送回西安市杨虎城办公所在的新城大楼看管起来,逼蒋抗日,历史上“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70年后,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负责看守蒋介石的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耄耋老人王志屏回忆起当年的一幕,讲述“了西安事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他的出现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再次鲜活如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宫春科 《前线》2013,(6):77-77
一张弓数分钟内消灭几十个鬼子,一双手把鬼子撕成两半,一掌拍死一个鬼子,一人徒手格斗制胜数名持枪鬼子,一名妇女以拳脚相加轻松毙敌,一把飞刀顷刻间消灭一门重炮,手持长矛大刀打得端枪鬼子狼狈逃窜,捏碎鬼子脑袋跟捏西瓜似的,一些抗战影视剧脱离历史事实、胡编乱造的剧情,使其获得“雷人抗战剧”的称号。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1):120-121
“头号中国通”费正清前后五次来到中国,其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接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前、抗战期间、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3.
姜义军 《世纪桥》2012,(24):4-8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并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前仆后继、奋勇抗敌,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表明了她为赢得抗战胜利所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率先表明抗日立场、主张最早提出开展全民族抗战,归结起来可以说践行了具有首创主义的十个“第一”。  相似文献   

14.
贺伟 《党史文苑》2007,(2):51-54
1937年7月至8月,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共同商讨国事。7月17日上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谈话会上正式发表《抗战宣言》,拉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毛泽东指出:《抗战宣言》“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史学界的风气逐渐转变,经世致用之潮取代了“纯学术”研究之风,为抗战服务成为中国史学家的共识。随着战局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国统区、根据地、沦陷区三大区域的抗战史学,并呈现两大演变趋势:一是各派史学的融合;一是马克思主义史学逐步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抗战史学的发展和演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界的格局,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岩 《党史博览》2012,(10):38-39,48
《党史博览》2011年第10期发表拙作《中国共产党点燃“全民抗战”烽火纪事》一文后,有读者提出:“共产党点燃的‘全民抗战’烽火,与卢沟桥燃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烽火是什么关系?”“在全民抗战付诸实践的源头,竖一座‘中国全民抗战纪念碑’,与卢沟桥抗战纪念标志有无冲突?”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抗战结束已经60年,对许多人而言,那或许已是一段远去的历史。如今,中国人民的主要奋斗目标早已转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力量,将其转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日本侵略中国凶狠残暴,对许多人来说至今记忆犹新。但一些青年人不一定很清楚,抗战的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在战火中形成的那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多么弥足珍贵。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我们都是一种教育和激励。这种精神是万众一心的精神。“起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在敌后各根据地设“军政委员会”这一组织机构,目前出版的党史论著和回忆录对于它的性质说法不一,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现将其性质及演变过程向大家作一介绍。一、“军政委员会”开始是八路军师以上领导机关中党的秘密组织。从1937年2月到全国抗战爆发前,国共两党进行过三次谈判,其中均谈到将红军改编为三个师的问题。大约是6月或7月初,中  相似文献   

19.
桂林抗战教育是“抗战文化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抗点教育成就辉煌: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抗日救亡作出了重要贡献。桂林抗战教育成就取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雷沛鸿先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温金童 《新长征》2014,(9):22-24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激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危难之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一定要充分认识什么是抗战精神,充分认识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