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施清 《廉政瞭望》2018,(10):81-81
巡察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非常强,充分发挥巡察监督作用,有利于统筹推进巡视巡察工作。形成巡视巡察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党内监督“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
“要不断与时俱进,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探索市县巡察,完善巡视工作网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出的新要求,为开展市县巡察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2009年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2015年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17年进行了修改。条例制定和修订、修改的过程,同时是党内巡视制度不断完善创新的过程。从三版巡视工作条例内容和文本来看,党的巡视工作经历了从制度初创到发展完善的阶段。以三版巡视工作条例文本变化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发现巡视工作始终围绕巩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展开,以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为抓手,注重把巡视监督与业务检查区别开来,把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以此为鉴,新时代推进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实现巡视巡察上下联动,不断创新巡视工作方式方法,做好巡视监督和其它监督的有效衔接,加强巡视队伍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巡察制度是党内监督在基层的实践形态,是党的巡视工作重要拓展。巡察制度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以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巡察制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获得极大发展,但在具体运行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容易陷入“形式化”陷阱、面临基层社会监督困境、监督贯通协调性有待加强、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新时代进一步优化巡察制度,要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确政治巡察职责定位,创新巡察工作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实现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加强巡察机构巡察队伍建设,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运用扎根理论对习近平自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相关重要论述进行分析解释,建构出围绕推进巡视巡察工作纵深发展展开的,包含塑造权威、深化要素、强化流程和推动发展四个主范畴在内的解释模型。其中,塑造权威是促进巡视巡察工作严格实施的重要保障,深化要素是推动巡视巡察工作全面开展的重要支撑,强化流程是规范巡视巡察工作严格实施的重要抓手,推动发展是筹划巡视巡察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部署。基于对习近平关于巡视巡察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度阐释,应从持续强化巡视巡察相关人员的思想认知、不断推动巡视巡察机制创新和制度完善、加快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格局三个方面推动巡视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元市委充分发挥巡察监督平台和纽带作用,以“五强化”机制凝聚巡察监督合力,推动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等党内各项监督有序衔接、协调贯通,不断提升巡察监督效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强化统筹规划,推动巡察监督“一体化”构建工作格局。坚持“市委组织领导、巡察机构具体实施、纪检和组织等部门支持配合、被巡察党组织主动接受监督”工作格局,形成“四大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建立的内部巡视巡察制度,旨在对其所管理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情况进行政治监督,有相应的监督重点及实施方式。国有企业内部巡视巡察制度的发展演进历程可分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初步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成确立两个阶段。面对新形势下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巡视巡察制度框架、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巡视巡察工作的现实需要,应建立健全包括党内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在内的正式制度体系,推动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新时代廉洁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内的非正式制度渐进变迁,强化同制度规则所配套的惩罚或激励主体行为的制度实施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胡绵娓 《党课参考》2020,(4):218-231
2020年1月13日至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促进巡视巡察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深化政治巡视,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机制,全面加强对省区市巡视工作指导督导,督促落实中央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工作指导意见。完善巡视巡察整改情况报告制度,综合用好巡视巡察成果。"  相似文献   

9.
加强政治监督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新形势下,需要正确把握政治监督的科学内涵,围绕“四个着力点”要求,聚焦基层政治监督的任务,理清基层政治监督存在的认识有偏差、发展不均衡、方式不够新、队伍较薄弱等主要问题,着力从把牢政治方向、构建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实效、提升监督能力等方面推进基层政治监督的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邹剑波 《世纪桥》2024,(1):45-4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巡视在党内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渐明确巡视是政治巡视而不是业务巡视,凸显了政治巡视作为“党之利器、国之利器”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政治巡视本质上是自上而下的政治监督,确保全党在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勠力同心、团结奋进,构成了政治巡视成为治党治国利剑的内在逻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则是巡视必须成为政治利剑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监察监督作为反映监察委员会基本职能的内在要求,从规范的运行层面回应了集中统一反腐的政治逻辑。作为监督的实现方式之一,其广义监督的范畴涵盖了监察委员会业已整合的监督、调查与处置职能,性质上有别于党内执纪监督、人大权力监督及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在监察委员会广义监督职能的实现过程中,应从监督权配置的政治逻辑原点出发,严格保障监察监督各项功能实现的特定方式;应遵从监督法定、正当与公开的基本原则,防止“以调查为中心”的办案模式僭越监察权应有之边界;应从政治、社会、法治与人文功能期待上畅通监察监督权利救济渠道,以确保处于法治化轨道中的监察监督机制之形成契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12.
跨区域环境治理需要地方政府间的密切协作,同时也离不开具有更高权威的主体的介入。作为我国的跨区域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保督察局应当在跨区域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功能缺位,长期以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在跨区域环境治理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我国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在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功能定位。基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实践,通过对“污染影响跨区域”和“污染源跨区域”两大类我国目前主要的跨区域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应当担任“监督者”而非“管理者”的角色。充分借鉴中央环保督察的制度框架,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应当通过构建跨区域环境问题的信息和线索收集机制、督促整改机制和问责启动机制实现对地方政府涉跨区域环境问题执法的有效监督,从而发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的跨区域环境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项目反应理论可以更加科学地测量权利观、权威观等复杂的政治心理概念,探析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心理机制。可能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心理包括基础价值、宏观制度感知和具体行为感知,前两者反映网络政治参与“心理型视角”的解释机制,具体行为感知反映“工具型视角”的解释机制。网民的公正感、权威感、国家认同影响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具体行为感知的影响则不显著。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更多受到“心理型视角”的要素影响。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和规范,政府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供更便捷的技术平台,还需要加强公民政治教育,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4.
失去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腐败,反腐倡廉、加强监督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项长期持久的重要任务。我们要通过明确党内监督的内容和重点,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形成完备的党内监督体系,完善党内监督规范,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查处违法乱纪行为等多种举措,来加强党内监督工作。逐步改革纪检机关的领导体制,改革目前省属单位和高校纪检机关工作模式,广泛开辟对消极腐败行为举报的各种渠道,以提高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5.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迫切需要总结腐败的规律性特征,提升当前和下一阶段反腐败工作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及时性。党的十八大以来,部分高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腐败、经济腐败、生活腐败相互交织,具有明显的主体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类型特征,汇聚而成高级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大数据画像”。政治权力异化内因、政治生态恶化诱因和政治监督弱化外因是腐败犯罪生成的重要原因。强化腐败惩治增强“不敢腐”的法治震慑,优化腐败预防增强“不能腐”的机制保障,改进廉政教育增强“不想腐”的政治自觉,一体推进廉洁治理。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人民监督体系是对国家政治权力进行监督的必然趋势。目前 ,建立人民监督体系必须做到 :依靠法制实现人民对政府的监督 ,积极建立人民监督机制 ,改革和完善人大监督制度 ,在思想上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不断变迁的社会结构和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我党一直在进行着适应性变革。党内巡视制度的建立符合政党适应性的要求,可以消解党适应性变革中社会基础扩大给党执政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一环。从政党适应性视角看,党内巡视制度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存在陷入"钱穆制度陷阱"的可能,存在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对巡视制度的理论研究尚显薄弱,等等。因此,应加强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建设,坚持群众路线,通过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完善党内巡视制度,从而提高政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王向明  段光鹏 《求实》2022,(1):17-26
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政治生态的监测预警、监督效能的提升需求,为数字赋能监督提供了多重动因。数字赋能监督以实现监督的数据化、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为目标,致力于实现从"人工操作"费力看到"数据碰撞"智能算、从"亡羊补牢"堵漏洞到"未雨绸缪"早预防、从"单打独斗"发力散到"攥指成拳"合力显、从"闭环管理"仅治标到"稳定持久"重治本的转变。面对数字赋能监督的技术性阻力、结构性掣肘、价值性壁垒等制约因素,可以从前提设置、制度建构、数据采集、平台搭建和效果评估等方面予以突破,注重人工引导与技术制约的调适,实现顶层设计与框架锚定的对接,强化数据孤岛与数据安全的平衡,增进网络空间与实体部门的协同,关注数据表象与数据背后的质效。  相似文献   

19.
文丰安 《求实》2020,(2):13-25,M0003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脆弱性、分化性和竞争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四梁八柱"理论研究政治生态,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梳理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逻辑导向,从制度、行为、意识层面梳理了政治生态的内在标识,从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明党的纪律、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政治权力运行视野下,权力授予原则、权力控制原则构成党内监督必须遵循的法则。包括"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独立监督功能发挥不到位、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不到位、党代会的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等在内的一系列困境因素,已经对党内监督的成效形成制约。以实现政治权力的科学运行为基本内核深化党内监督,必须从"理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领导体制、把重点放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上、发挥好党代会的监督职能"等方面,切实推进党内监督策略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