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正玲  田巍 《长白学刊》2000,3(6):21-23
若从本世纪初算起,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化社会并未真正在中国社会建立起来。根本的原因应于没有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性,而这恰恰又是法治社会的首要标志,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现实起点和最终目标。本通过分析阻碍我国树立法律权威性的原因,试图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法治现代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区别于传统社会法律强制力,当代法治社会法律强制力的当代之含义,从其走向看,已从传统压制或强迫的力量发展到内在或自制的力量。究其缘由,主要是法治社会下‘内在观点’的提出、‘社会合意’的发展、对社会功利主义的批判、‘权威’理论的阐扬使得法律强制力呈现被弱化之趋势。具体表征上,法律强制力已由传统的法律硬性发展至当代的法律柔性。  相似文献   

3.
邓剑 《求索》2011,(3):169-170
法律的强制力体现于法律的产生与运行的各个步骤:通过制定法律,其效力得以产生;通过司法,其强制力得以执行。由此,国际劳工标准的强制力表现于:制定和效力的产生,以何种方式实现雇主、雇员和政府的三方对话,以及如何实现这些规则在司法中的强制适用。因此,本文讨论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公约和议定书)、国际劳工标准纳入成员实施计划以及控制三个主要问题,并阐明其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有重要意义.表现在:(1)它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一贯的价值偏好,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2)它符合解决中国当前集中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的需要,满足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满意度;(3)和谐社会的内在特征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符合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增强了党的施政理念的合法性.因此,应该把和谐社会作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执政的核心理念,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孔祥林 《桂海论丛》2002,18(2):91-93
在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应当把法律文化的建设放在与制度变革同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中国法律文化缺乏法治因素的原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依法治国进程的负面影响 ;并对如何建设顺应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法律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目前,我国立法已趋完善,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是需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地位,这就需要人们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各级政府部门树立依法办事的作风。  相似文献   

8.
周耀宏 《理论月刊》2010,(10):56-59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复杂多样,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建构必须着眼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与实践,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形成持久的理论认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得到了实现。但是,由于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大陆与港澳的适用法律不同,导致了我国法律的多元化。这必定会引起我国立法、司法等法治建设方面的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也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科学立法的思想继承完善了传统法律文化"立善法于天下"的内涵;关于严格执法的思想汲取了传统法律文化"法在必行"的合理部分;关于公正司法的思想发展超越了传统法律文化"法不阿贵"的主旨要义;关于全民守法的思想彰显了传统法律文化"人法相维"的精华所在;关于法治工作队伍和领导干部保障作用的思想借鉴了传统法律文化"奉法者强则国强"的理性要素.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安院校的法律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法律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学时任务的分配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相适应。为了提高公安院校的法律教学质量,为依法治国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公安院校应首先充分认识法律教学的意义,建立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法律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改变教学脱离实际的状况,注重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与农村法律信仰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而广大农村村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令人担忧。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体认知问题,也有客体专门性问题;既有历史化原因,还有法律运行状况及社会控制层面的因素。因此,要多渠道培育农村法律信仰,使法律成为农民的必需品,从而实现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长宁区检察院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来,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形式多样,注重实效、该院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端正执法思想,建立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与提高执法监督能力,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结合起来,特别  相似文献   

14.
万光侠 《长白学刊》2001,3(1):42-45
法律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法律化现代化最需要解决的是中国法律化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法律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法律化现代化与西方法律化的关系之两大问题。我们必须在扬弃中国传统法律化和借鉴西方法律化的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化。  相似文献   

15.
黄金桥 《学习与实践》2009,(10):102-10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经坎坷曲折,最终走上了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建国早期我国有过追求法治的理想和实践,1978年前的20年几乎是我国法制(治)建设的空白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遭受严重挫折。改革开放至今,法律权威逐步得到树立,法治建设渐入佳境。透视建国以来共和国法(制)治建设进程中令人难忘的若干经典性法治事件或重大法治论辩话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清晰的判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治国方略在我国确立并付诸实践的过程,就是法律权威在国家控制和社会治理中不断被认知、重视及尊崇的过程,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7.
政协工作能否具有权威性?粗看起来,政协既无权又无威,但在"使人信服"上却大有文章可做,政协工作也可以具有权威性。那么,怎样才能"使人信服"呢?关键是要在整个工作中做到"公"、"真"、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法律本来都是用以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体系,二者之间并没有质的界限;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取决于其道德品质,同样,一个人的守法行为取决于其法律品格,人们在强调个人道德品质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个人法律品格的培养。法律品格是法律意识的内核,是法制教育的出发点,也是降低法治成本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保守性是法律的本性,除去政治上的原因,这是由于人行为预期的需要、形成并维持秩序稳定的需要以及确立和维持法律权威的需要。法律的保守性要求国家在制定法律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传统和现状;修改法律时,以审慎的态度;适用法律时,严格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清醒认识法律的保守本性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应以政治和法律伦理为基础。古代国家强调政治的伦理性,近代西方产生国家非伦理化观念,而中国则一直坚持政治伦理传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等各方面、各环节加强政治和法律伦理建设。加强立法伦理建设,必须强调制度与法律规范的正义性,使制度和法律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加强行政与司法伦理建设,必须强调治理手段的正当性,正确认识行政手段的功利化以及隐蔽性非道德行为,调整政绩评价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