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王晨 《瞭望》2001,(20)
在《瞭望》创刊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瞭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瞭望》周刊创刊已经20年了。这20年正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20年,正是中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20年。20年来,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瞭望》周刊,在新华社党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瞭望》周刊是新中国第一家新闻周刊,也是在…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揭晓了。2009年的年度封面人物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中国人相关的是,除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之外,“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群体人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3.
路来森 《各界》2011,(7):1-1
张申府先。生曾经提出“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金先生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可先生不仅腹笥充盈、”学识丰富,而且在生活工作中,大有幽默感。于谐趣、调侃,乃至于讽刺中一彰显着他的聪敏和睿智。  相似文献   

4.
近日出版的《人民论坛》刊文说,在中国,社交焦虑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心理问题。一个保守估算的数字是,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或多或少遭遇社交障碍的困扰。在这个强调彰显个性、表达自己的社会里,崇尚讷言敏行的中国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社交危机。  相似文献   

5.
我想为大家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范文澜先生著的《中国通史《。为什么要读《中国通史?》因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知道和了解自己的历史,这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一个基本点。记载中国历史的书很多,比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但这类古书,读起来工程浩大,非寻常人可读之。记得在十年浩劫时,我埋头测览了《二十四史》,后来在七十年代又翻阅了一遍《资治通鉴》,前后花了六年的时间。而且,读这两部书,没有扎实的古文根底不行,因此,《中国通史》是读中国史的入门之作。范本《中国通史》初版于1942年,原名《中国通史简编》,我最早是在…  相似文献   

6.
肖捷国画选     
《民主》2008,(4):F0004-F0004
肖捷,1958年2月生,师从于中国画研究院专业画家邢少臣,作品入选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画大展,与人合作有《中国古典文学精华》连环画插图出版,作品被台湾和日本龙人收藏。  相似文献   

7.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6月7日发表文章,题为《为什么我们害怕崛起的中国?》,文章称:显然中国的崛起整体而言对全球经济是有益的。但几乎没有人是这么看待中国的。  相似文献   

8.
<正>张晋藩(1930—),辽宁沈阳人。全国著名法学家,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法制史学的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法制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编《中国法制通史》《中华大典·法律典》《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等,出版《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华法制文明史》《中国宪法史》《中国监察法制史》等,发表论文340余篇,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奖20余项,多部论著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出版。  相似文献   

9.
2010年第5期《南风窗》组织题为“中国人,心安何处”的独家策划,其中有文认为当一个社会群体的自我价值认同普遍出现问题时,焦虑和抑郁总是最早出现。如果没有调适好,情况就会进一步演化。现今,美国城市里每3个人里就有1人有抑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不要怕犯错误,就怕没有勇气改正错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思考邓启清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近五十个地方谈到人乃至政党犯错误的问题,内容十分丰富,分析非常透彻。我认为,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来,大...  相似文献   

11.
奚广庆 《理论视野》2008,(11):12-15
本文结合《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从理论上分析并回答了社会上对中国人民解放之路是否符合《宣言》的种种质疑和困惑,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崭新道路,关键在于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即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发展”是《邓小平文选》三卷的主题湖南省委党校张建民(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小平同志系统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它直接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其中有许多事件也是我们的亲身经历,读起来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姚洪宇  杨静 《求知》2004,(8):30-31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之所以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去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现存的600多万国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 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都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毕生予以重点思考的一个理论问题。马克思青年时期写下的《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神圣家族》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1844年经…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十分贫乏。康熙六十年(1721),山西人樊守义著《身见录》。雍正八年(1730),福建人陈伦炯著《海国闻见录》。这是18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珍贵文献。有必要从作者身世、写作背景、撰著经过、写作目的、内容特色等方面,对这两部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人淡如菊     
佚名 《党政论坛》2011,(22):39-39
喜欢这样一份从容的淡定,如菊。没有浓郁的芬芳,没有娇媚的身影,却有一份淡定的胸怀。“人淡如菊”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典雅》,比喻人淡泊得如同菊花一样。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淡”字从“水”从“炎”。水火不容,原本对立的两种事物,能合而为一,也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踩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间点上,《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的新作《中国三十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日前由世纪文景出版,作品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  相似文献   

18.
潘洪其 《民主》2009,(12):49-49
中国外逃的贪官有多少?据《环球时报》报道,2001年官方发布的数据称,中国有超过4000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逃到国外,其中绝大多数是贪官。2008年8月,美国加州警方曾透露,中国向美方列出了超过1000人的外逃贪官名单。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中国外逃贪官最集中的地方,很多外逃贪官为了能在当地“潜伏”下来,一般都善于躲藏,行踪诡秘。  相似文献   

19.
陈辉教授汉族,1963年2月生,辽宁盖县人,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辽宁大学历史学学士(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1992年),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2006年)。中国政治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政治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人事管理理论与政治哲学,主要从事人事管理理性化与制度哲学研究。作为行政哲学研究团队重要成员,所进行的行政哲学研究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与肯定。近年来出版的著作有《管理学新论》、《人事管理研究》。在《政治学研究》、《哲学研究》、《中国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中国人得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是1899年通过《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介绍,得知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则是在1902年通过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初步宣传,最初是国民党人。他们除了孙中山外,还有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马君武、胡汉民、戴季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