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豁然开启。在洋人、洋资潮水般涌入的同时,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经济竞争、军事戒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窃密与保密的斗争,并没有因为开放而消失,相反它正变得更加尖锐、复杂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泄密事件在我国一再发生,除了被收买,丧失人格、国格合的有意泄密外,公开性的无意泄密事件也多得惊人.被国际学术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花费几十年心血研究出的杂交水稻析品种,使我国水稻产量每年增长几十亿、上百亿元。这个冲极J”水稻杂交有种禁区、填补了育种科学空白的科研成就。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  相似文献   

2.
张璐晶 《今日广西》2010,(19):38-39
9月7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迎来了80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3.
海音 《今日浙江》2012,(22):44-45
2000年打破国内顶级水稻专家认定的“禁区”,成功育成杂交粳稻品种;2005年破解籼粳亚种问杂种优势直接利用的世界难题,率先育成籼粳杂交稻……10多年来相继育成17个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累计推广面积1250万余亩,增产稻谷8亿余公斤,产生经济效益18亿元。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全景中国”单元中,展映了中国电影史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其中有我国第一部重点描写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传奇人生的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袁隆平》。影片《袁隆平》描写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科学研究,并取得杰出成就的风雨历程。导演史凤和运用国产片创作的许多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5.
袁隆平教授1995年1月自长沙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启程,乘飞机前往北京接受10万港元的何梁何利基金奖,这是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对于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而授予的奖金。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魔稻”,在中国引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6.
张能秋 《人大论坛》2014,(11):38-38
憨厚、勤劳、执着,这是岑巩县十五届人大代表、注溪镇哨坪村党支部书记杨代军给人的印象。他担任县人大代表三年来,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选民代言,对工作任劳任怨,他依靠科技指导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从一名土生土长的“杨讲师”出国当上“洋教授”,把致富的种子撒向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7.
我们镇是个老镇,有400余年历史;又是个穷镇,耕地又少,灾害又多,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山区穷镇怎样才能富起来?我们镇党委、政府有自己的办法。这办法就是“以农稳镇、以商兴镇、以工壮镇”。“以农稳镇”,就是用5种方法发展农业。新建提水工程5处、修复提水工程7处,维修好“病”山圩等若水工程10多处,提高了抗旱能力,增加了旱涝保收面积;在种好晚稻杂交水稻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早稻杂交水稻面积;在管好现有林木的基础上,同时发展经济特产林,抓好开发性生产;组织金针菇、猴头、蘑菇等食用菌生产;发动群众发展养殖业,实现专业户…  相似文献   

8.
刘步英 《江西政报》2007,(15):48-48
江西终于拥有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稻品种。。5月25日,江西农业大学接到来自北京的喜讯,江西农业大学选送的中晚稻新组合“淦鑫688”通过了农业部超级稻认定,领到我省首张超级稻“身份证”。这一“零的突破”标志着我省杂交水稻育种水平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有句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发室致富靠邓小平.解决吃饭问题靠袁隆平”,把对水稻专家袁隆平的赞誉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样一位举胜瞩目的水稻研究专家,他的婚姻和家庭又是怎样的呢?坎坷恋爱路祖籍为江西省德安县的袁隆平,1930年出生在北平一个旧职员的家庭,在五兄弟中排行老二,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袁隆平在重庆长大,1953年从重庆西南农学院毕业,随后被分配到湘西南的黔阳安江农校当老师。安江农校设在黔阳县安江镇一所古庙里,四周群山环抱,环境清幽,但偏僻落后且闭塞。乐观开朗的袁隆平很快就…  相似文献   

10.
曾有人风趣地说,中国的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袁隆平的这个梦想也是亿万农民的憧憬,为此他付出了40多年的艰辛努力。虽然这个梦想还没有最后实现,但袁隆平培育出的高产、质优杂交水稻已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袁隆平已经成功培育出亩产可达800多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国际权威人士认为,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将因此得到解决。为此,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  相似文献   

11.
管见 《传承》2001,(3):43-4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知识就是 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现在,大到国际,小到单位之间的竞争,集中到一点就是科技和人才 的实力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实力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美国为什么号称老 大,就在于它有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和科技。中国为什么腰杆子越来越直,也是因为人才和科 技赶上来了。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事例。袁隆平,是他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传统理论禁区,培育成功杂交 水稻,被国际稻作学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 3500亿公斤, 每年增产…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袁隆平现象”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跃辉 《湖湘论坛》2003,16(2):60-62
科技创新是指新规律的发现、新知识的产生以及对技术和知识运用方面的革新 ,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完善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持续不断进行的重要保证 ,推动科技创新 ,首先必须解决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袁隆平 ,这位享誉全球的中国农业科学家 ,率先在世界上突破理论禁区 ,成功地培育了杂交水稻 ,他被授予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际上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不仅是对袁隆平本人的肯定 ,更是对杂交水稻首先在中国研究成功 ,并且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同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袁隆平现象”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春蕾公司     
《今日海南》2010,(10):I0003-I0003
海南省安源春蕾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9月,是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省萍乡市安源春蕾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即是被称为“杂交水稻之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的科研基地,也是全国劳模张理高、高级农技师刘炳材等农业专家参与搭建的科研、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10,(2):72-73
近来。由于农业部去年底批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2月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顺应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之举。对待转基因产品,应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 针对转基因水稻的质疑和辨析,本刊综合新华社等相关报道,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今年央视春晚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节目,而是穿插其中的广告。观众最认同的一句台词出自《和谁说相声》——姜昆口口声声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推荐的新人”赵津生所言:“强烈抗议广告时间插播电视剧!”  相似文献   

16.
语录     
《创造》2009,(10):30-30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10月6日,重固母校参加110周年校庆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坦承自己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17.
蓝斯登原则     
《时事报告》2012,(5):76-77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偏远的湘西农校。他始终没有忘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头顶烈日,从乡间的水稻田干起,日复一日,终于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和牢固,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这句出自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的名言,被称为“蓝斯登原则”。  相似文献   

18.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5年,袁隆平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06,(11):4-4
袁隆平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养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近年来,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又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超级稻中稻大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当年未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在去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一事,谈了自己的看法。 袁隆平为世界水稻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票数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去年却以全票当选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