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多才多艺,成绩斐然。如果做记者、文学家、学者、教师等职业,他可能不会输给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人。1923年,24岁的瞿秋白曾在上海大学讲课,走廊里、窗台上都站满了听课的人。后来成为作家的丁玲,也曾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在下面听他讲课。论文采,他不在鲁迅之下,并赢得了鲁迅的尊重。他去鲁迅家做客时,鲁迅和许广平睡地板,把床让给瞿秋白夫妇。在瞿秋白去世后,鲁迅整理他的遗著时用的是最好的装帧。同时,瞿秋白的俄文也极好。他还精通医道,精通书画。  相似文献   

2.
美食家鲁迅     
二毛 《各界》2014,(8):10-11
鲁迅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几乎处于神坛之上的评价中,人们很难把鲁迅与美食、美酒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在吃喝这件事上,鲁迅是个地道的行家,不但会吃,还会做,对许多菜肴都有堪称“行话”的独特见解。其中,北京是鲁迅从日本归来后长期生活过的城市,从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4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就能发现他去过的有名气的餐馆就有65家!这65家餐馆,勾勒出了独属于鲁迅的“北京美食地图”。  相似文献   

3.
《各界》2012,(2):F0002-F0002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弃医从文,遂成一代文豪。  相似文献   

4.
史飞翔 《各界》2013,(12):86-86
今天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天天跟人打笔仗的作家,一个至死也不肯宽容的世故老人其实并不尽然,除了“金刚怒目”,鲁迅也有“菩萨低眉”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八月,马齐彬同志在全国党校系统中共党史年会上说:"党史既是属于历史科学的一门学科,又是属于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科学的一门学科,它是这两方面的结合."(《中央党校校刊》第12期第134页).这里所说的"党史",虽然指党史课,但已明白无误地表达了马齐彬同志  相似文献   

6.
陈益益 《学理论》2010,(1):149-152
鲁迅对汉画的兴趣,缘于他的叛逆性格和改造国民性的宏愿。他的汉画收藏和研究,他对于汉画传播与应用的倡导与努力,拓宽了汉画研究的道路,深化了汉画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1989年5月22日发表了胡义成同志《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一文。文章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很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应加强探索和研究。但作者对问题的回答却涉及到原则问题,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不是“商赋人权论”,对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弄清。  相似文献   

8.
《各界》2014,(9):20-20
1922年沈从文从湘西“漂”到了北京,这是沈从文一生中最困难的一段时光,读书无咱投亲无亲,最后只好以“休芸芸”为笔名,将写成的文章向各处投去,赚些零星稿费糊口。此间沈从文认识了文学青年胡也频和丁玲,三个人非常要好。  相似文献   

9.
《关于知识阶级》是鲁迅在上海劳动大学讲演的记录稿,以前的论者多着眼于它的内容针对性和文体特点。从文化、时代背景和文章的精神内核角度解读这篇演讲稿,认为它体现了中国话语言说的含蓄性和批判性,道出了真的知识阶级的本质特点——不顾利害,勇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有观点认为数学是偏爱单干的学科,数学家似乎对“大科学”后的合作热潮无动于衷.与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合著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反,数学学科的合著比例呈下降趋势,最终将徘徊在15%的水平.详细考查《物理学报》、《数学学报》等著名刊物每个年份特别是近年来的合著比例,以年代平均合著比例为样本取代单个年份合著比例进行统计,使统计结果更具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样本选择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得出与该观点不同的结论.数学学科并非是偏爱单干的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一样,其论文的合著比例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陈漱渝 《民主》2014,(1):52-53
<正>鲁迅最熟悉的是日文和德文,能读能译,日语说得相当流畅。在留日期间专门学过俄语,对世界语也极感兴趣。鲁迅说:"我于英语是漠不相识。"(《〈出了象牙之塔〉后记》)但这是过谦之词。实际上,鲁迅学过英语,能用英语简单会话,还根据英文书籍翻译过少量文章。鲁迅17岁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就学过英文,"一星期中,几乎有4天是英文"。虽然只有半年,但毕竟打下了一点基础。早年他翻译英国作家哈葛德《红星佚史》中的  相似文献   

12.
蒋学模同志在其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论述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时说:“银行资本也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政治经济学教材》第3版,第121页)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怎样理解“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这句话呢?举商业资本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也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假定社会预付的产业总资本是720亿元c+180亿元v=900亿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杂文到鲁迅已经写完吗?——夜读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诗到唐代已经写完。我也确有这样的体会:常常在某一景况里,忽然“情动于中”,形诸语言的却不是自己的诗句,而是前人的例如唐人的一句诗,并且竟那么贴切;一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先得我心,那就不用自己搜索枯肠去炼字造句了。称道好文字,爱说是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于是对我认同以至倾倒的好诗,尽  相似文献   

14.
王宝才  张静 《学理论》2010,(3):79-80
鲁迅文学创作的价值不仅显示在他的同时代里,更重要的是在后来的岁月中的不朽的延续,特别是在新时期小说的创作中,常常可经窥见鲁迅的影子。其中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鲁迅传统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王兵 《理论导刊》2007,(6):104-106
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总结是在鬼神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鬼神文化是因,国民劣根性是果。经由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批判,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从而完成了对传统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鬼神信仰的彻底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郑保国 《理论导刊》2006,2(10):41-42
新时期以来,“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成为一个颇具影响的命题。笔者认为,不能不加分析地讲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论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文学的性质,对文学创作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伏小刚 《学理论》2011,(27):88-90
鲁迅和沈从文是中国20世纪文坛两位重要的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文学研究忽略了存在于这两位作家之间的互补性。试图对鲁迅和沈从文的文与人展开文化价值方面的梳理与比较,通过对不同思维理路的分析,提出他们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进而指出鲁迅与沈从文的人与文近于一种优秀的文化生态组合,一种完美健康的文化—心理模式,以期建立某种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新人文价值、人格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媒近来连续报道说,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三位,人均国民产值不再是300多美元,而是它的三四倍。一夜之间中国变成超级经济大国,你相信吗?  相似文献   

19.
吴素香同志在《试论科学发展的社会动力系统》(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1987年10月29日《文摘报》摘登。以下简称《系统》)一文中。关于宗教对科学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观点和一些提法,我们不敢为伍,提出质疑,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会也面临一个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进行改革的课题。工会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慎重而科学。笔者看了1999年第一期《工会理论研究》杂志《工会改革要强化“官办”力度》一文后,一直在思考:工会改革的力度究竟应该强化在哪里?现将学习思考的一孔之见谈出来,并与刘玮同志商榷。刘玮同志认为:“改革以来,工会原有机制显然不能有效保护职工利益”,“究其原因,主要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