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说中国发展进入到问题多发阶段,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很难一伸手就摸到石头了,因此就要“潜水”,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党是靠调查研究起家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奠基之作是两篇调查报告,第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第二篇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而《反对本本主义》第一个标题、第一句话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们党所有的正确决策,都是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结果。陈云同志说过,“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这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2.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4):25-25
“一毛不拔”,语出《孟子》,是孟子攻击杨朱的话。《孟子·尽心上》中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主张为了自己.哪怕拔掉一根毫毛就可以对天下的人有利,他也是不干的。”  相似文献   

3.
天问端午     
王锋 《法治纵横》2011,(12):1-1
携《风》披《雅》 高声领《颂》 “薄暮雷电,归何忧?” 热血情怀,天问端午  相似文献   

4.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引用了许多来自《诗经》的诗歌。考察其引用的具体篇目以及比例,可以发现《四书》在内在精神上与《诗经》提倡的“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即强调培养个人道德修养,教化民众,以平天下,同时对统治者的举措失误和道德败坏,给以及时讥刺。这些是《四书》引《诗经》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5.
阿计 《政府法制》2008,(22):8-9
“法治”与“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最根本的两大诉求。30年来,市场经济改革与市场法制建设携手并进、共趋成熟,构成了一道意味深远的立法景观。横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合同法》、《公司法》和《反垄断法》,就见证了市场法则精神的成长史。  相似文献   

6.
袁宁 《政府法制》2012,(33):41-41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相似文献   

7.
一、身份继承的回归?——《继承法》与《公司法》等法律的冲突(一)从身份继承到财产继承——继承范围的历史沿革“继承”的拉丁文为“hereditas”或“successio”.本意是“接受财产”或“延续”、“承嗣”,罗马法中则指就某种法律关系续取被继承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赵常青 《中国公证》2007,(10):35-37
2006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公证法》正式实施,领航了我国公证事业发展近25年的《公证暂行条例》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由其铺垫的以“行政复议”为主要特征的公证争议处理制度也被新生的“行业复查”制度所取代。为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正确处理公证争议,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就《公证法》与《公证暂行条例》中两种不同的公证争议处理制度进行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飞儿 《政府法制》2014,(11):39-39
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诗经》中就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后来也引申为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责者也……民,众萌也。”  相似文献   

10.
在“质量月”活动期间,山西省襄汾县质监局积极行动,围绕“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这一活动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质量月”活动。2011年9月1日,该局在县城中心广场设立咨询服务台、投诉台,向前来咨询或过往的群众发放《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等宣传资料计3000余份,热情回答群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实施,此前的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也开始正式实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物权法》和第一部《公证法》先后颂布施行,昭示着我国的民商事领域迎来了划时代的发展契机。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物权法》并没有如很多人所期待的那样,把法定公证条款明确地写进去。虽则遗憾,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证被排斥在物权领域之外,或公证在物权领域就无所作为。恰恰相反,《物权法》与《公证法》,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缺一不可,紧密相连。要贯彻落实好《物权法》,就必然要充分发挥公证的作用,让公证成为物权制度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2.
汪瑶 《政府法制》2012,(6):29-29
“官人”本意是为官之人,一般是对为官之人的尊称。如《苟子》一书中有“官人益秩,庶人益禄”的说法。《旧唐书高祖本纪》有“官人、百姓,赐爵一级”,显然“官人”是区别于普通百姓的官僚阶层。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四《官人》认为:“是唐时有官长,方得称官人也。”  相似文献   

13.
《周礼》说:“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我国在周朝就有消防意识和消防员,当时称为“司煊”、“司耀”。“消防”一词,晚清才传入我国。但我国真正的专业消防队,在宋朝就成立了。据《宋史》记载,东京(汴梁,今开封)人口超过150万,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市。北宋百多年间,东京重大火灾发生44起。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宋仁宗时期,连皇宫都烧了。宋仁宗不得不移驾延福宫。  相似文献   

14.
魏雅华 《检察风云》2010,(10):58-60
2010年4月,新华社以罕见地连发“新华时评”六篇檄文,拉开了《中国房地产批判》的序幕。紧随其后,中央主流媒体全军出动,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有人冷笑:撼山易,撼房地产难。于是,“新国十条”来了。  相似文献   

15.
高铭暄是戏迷。少年时,父亲得高人指点对戏曲颇有心得,曾指点高铭暄学一些名家唱段,《捉放曹》《四郎探母》等都能上口。“我喜欢唱老生戏,现代戏居多,古典的也唱一点,比如《搜孤救孤》,比如《空城计》,还有《打渔杀家》……”高铭暄最喜欢的唱词,是《洪羊洞》杨六郎那一句“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  相似文献   

16.
黄名金 《江淮法治》2009,(17):50-51
《社会保险法》三审推迟至明年,又让公众空欢喜一场。其解释理由是“经济形势不明朗”,笔者对此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时候才是“经济形势明朗”时期?如果说今年还是金融危机席卷之年,不宜出台《社会保险法》,那么明年就能确保“经济形势明朗”了吗?  相似文献   

17.
《政府法制》2013,(8):41-41
“官话套话空洞无物,多年来相沿成习,会议中官话套话至今不绝于耳。《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现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欢迎实例实录哦。”这是《人民日报》微博1月8日晚发布的一则微博。1月9日的《人民日报》就登了一螳凄者反感的官话套话,比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朱友硅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畦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毫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蛙,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毫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硅,其母毫州营倡也”。不论是“营妓”、“营倡”,还是“逆旅妇人”,都是古代“军妓”(相当于近代的慰安妇)的别称。在正史记载中,朱友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相似文献   

19.
孟嗣贵 《江淮法治》2009,(19):51-5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计量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铁路法》、《烟草专卖法》4部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予以删去并作出了修改。这意味着“投机倒把”这一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名词将成为历史名词,不再出现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当中。  相似文献   

20.
丁启阵 《政府法制》2012,(35):29-29
圣人也是人,遇到生气的事,讨厌的人也会破口大骂。孔圣人骂人的话语,就被《论语》忠实地记载了下来。孔子骂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小人”,例如“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等等。孔子最有名的骂人话,是在一次骂学生时脱口而出的,那便是“朽木、粪土之墙”。一天,孔子看见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没有用功学习,于是大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其至认为宰予都已经废物到了不值得他老人家责骂的程度。宰予是孔子高足,孔子骂他,实际上是对他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