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古都,至今保留了众多神秘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分布于旧城各处的旧四合院。为了保护北京明清旧城,加强对文物、古树名木以及有保存价值的四合院、胡同等历史建筑和遗存的保护,北京市政府于2002年2月制定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紧接着又分别于2002年10月出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03年制定了《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对北京市的旧四合院做出了重点保护,针对各类四合院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要求。鉴于北京历史遗留四合院数量庞大,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四合院的保护的修…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申遗"逐渐在我国形成了一股热潮,世界遗产的保护也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北京市作为千年古都,其在世界遗产、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极具代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遗产管理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这也反映出了现阶段北京市,乃至我国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立法缺位和管理相对混乱的问题。尽快完善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理清管理体制,应会成为今后北京市世界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盘淼 《法制与社会》2014,(5):216-218
健全法律保护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以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合理保护开发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正确指导下,积极探索地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研究,尽早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为建立生态和谐文化的生存发展,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起步晚,人们多将其等同于"历史文物保护",认知不到位,法规也不完备。对此我们必须全面反省,筹谋改良之道。"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特殊的宗旨和目标,其保护任务更为艰巨,完善保护立法迫在眉睫。关于具体保护对象确定、保护规划的民主制定与监督、保护权责归属及权力范围、名城破坏事件的认定及纠劾、名城破坏犯罪及案件管辖权等关键问题,都必须尽快通过立法加以解决。本文针对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就其法律保护中的立法任务作出了初步阐发。文章认为,法律保护的重中之重是完善法定督纠机制,特别是民意代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三者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工作是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状况进行宏观分析,针对当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进行仔细梳理,并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民事法律保护、行政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提出了建议,希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能够早日完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虽已经从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几个领域积极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途径,不断健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强与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层次保护。  相似文献   

7.
朱进 《法制与社会》2012,(2):204-210
首都功能核心区是首都“四个服务”职能的主要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集中展示区,首都功能核心区保护性改造意义非常重大.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疏散和保护性改造工作不仅是解决居民居住困难,保护古都风貌、完善市政设施,提升区域功能,促进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体现政府以人为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本文拟从功能核心区的概念、历史、现状及问题研究、中外经验借鉴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初浅分析研究,并希望能够通过多年的城市建设工作和研究经历之视角,对首都功能核心区保护性改造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封面介绍     
《科技与法律》2009,(4):I0001-I0001
三江大学地处“六朝古都”一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第一批四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  相似文献   

9.
私有历史文化建筑是具有文物价值的文化财产,在被指定、登录为文化遗产或文物前后分别为事实上的文物和法定的文物,因为前者缺乏保护的正当性,后者则面临私有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博弈,而均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要加强对私有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从法政策学角度需要完善我国的文化遗产指定、登录和保护程序,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私权保护和权利救济模式,优化良好的管理架构和资金拓展渠道,平衡私权所有人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构建私有文化建筑文化、产业和权利政策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阿申 《检察风云》2013,(14):88-91
阆中文物景观颇多,目前有四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另三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而四川阆中,"是保存最完好无缺的古城,也是完完全全按照唐代人的天文风水理论而修建的一座城市,后来被称为风水古都。"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具有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文化立法值得关注.本文以分析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渊源为逻辑起点,探讨了云南、贵州、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经验.本文以立法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地方立法实际,通过运用解释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阐释了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及经验借鉴,并提出对完善西部地区地方文化立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近几年开始在国内受到关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已经有了15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遗产保护重要的力量。本文通过对国外遗产管理公众参与的对比研究,发现其共同之处在于通过立法赋予公众参与法律地位,同时完善公众参与途径,鼓励民间组织的设立等,并据此提出了对国内文化遗产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国际法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得以形成。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在人权评判标准的确立和保护机制的完善上还面临较大的困境。这些困境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既有必要从理论上解决国际人权标准的分歧,采用一种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人权评判标准,也有必要从制度上完善国际人权保护的运行机制,建立对话协商和动态审查机制,采用“对情况作恰度评估”原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人权保护摆脱困境、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本办法所称紫线管理是划定城市紫线和对城市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第三条 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划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  相似文献   

15.
西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但是,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中存在专门立法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平衡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和完善地方立法、立法中的制度创新是西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唐海清 《时代法学》2009,7(4):107-112,120
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是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拿破仑战争”到“一战”,再到“二战”,文化遗产所遭受的严重毁损和流失客观上导致了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国际法律保护在历史演进中,以禁止战时掠夺为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法律规范、扩大保护范围、加重保护责任、加强保护措施,从而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罗美连 《法制与社会》2012,(36):225-227
本文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保护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几点建议:一方面,利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以明确权利主体、保障传承人的地位和利益、建立权利救济机制,建立合理有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国际公约保护的又一崭新领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类型、保护目的、法律保护机制等,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和基础理论,也关系着保护标准和水平,以及法律实施效果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亚娟 《河北法学》2008,26(1):143-147
水下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考古、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人类掌握自身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法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一个从笼统地保护"文化财(遗)产"到专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过程。经过激烈争论,《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首次对"水下文化遗产"作了界定,力图将大部分100年以上的水下遗存纳入保护范围。该定义对加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爱萍 《政府法制》2010,(23):F0002-F0002,I0001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民清时期的杰出范例。2010年,平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届国际摄影大展,全国瞩目,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