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建设法治中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基础和关键。地方政府体量大、范围广,和群众关系最密切,是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主要执行者,地方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浙江人大》2015,(Z1):54-55
2014年以来,嘉兴市以"三治"(法治、德治、自治)为内容,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初步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成为浙江省社会治理"六大机制"之一,多次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注重发挥"法治"核心作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硬实力"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加强社会治理,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根本保障。一是坚持科学决策,提升依法行政。始终把依法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3.
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程序正义呈现"空心化",地方执法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民警法治意识淡薄和法治知识欠缺是推进警务法治化的重要阻碍。在善治视野下推进警务法治化,要强化民警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加强制度供给,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的执法制度及执法效果群众评价机制;完善警务规范,努力实现警务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加民 《今日浙江》2008,(18):18-18
嘉兴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省委建设“法治浙江”决策部署,把“法治嘉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获得地方立法权、开展专题询问、决定重大事项、常委会委员首次述职……盘点2015年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大事记,各项工作步履坚实、亮点频现,有效推进了鹰城民主法治建设,回应了群众呼声和社会关切。亮点一:获得地方立法权吹响立法冲锋号法治建设与民生福祉相伴  相似文献   

6.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2006年4月25日至26日,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战略部署,率先开启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 十五年来,历届省委坚定不移推进法治浙江建设,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探索加强党对法治浙江建设领导的方法路径,构建完善法治浙江建设"四梁八柱"制度体系;注重立法地方特色和管用实用,高质量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执法改革,努力构建"大综合、一体化"的行政执法体系;纵深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稳步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切实践行法治为民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探索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努力使全社会的法治氛围、法治风尚更加浓厚,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率先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政府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政府遇到重大行政决策,一般通过公众参众、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方式进行;街面上执法的民警配置了执法记录仪,“教科书式”的执法频频得到群众点赞;大量的政务服务搬上了网络,“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了许多地方的常态,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饱含对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的法治思维,着力推动和规范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高效行政管理机制,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保障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朱国军 《人大研究》2010,(11):29-30
<正>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影响了人大监督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真正从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0.
在“地方法治”与“法治××”的提法逐渐成为官方和学界的时髦话语之际,围绕“地方法治”概念正当与否的分歧亦日益显现。在理论上,我们可以从社会学、宪法学、政治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等多个维度论证“地方法治”的正当性基础;而在实践上,“地方法治”的提出更能够激励制度创新。与此同时,“地方法治”的提法始终位于“法治统一性”理念的涵摄之下,只要全面把握其内涵,便不会有造成所谓“法治割据”之虞。在论证“地方法治”的正当性问题时,实际充斥着两个悖论,这两个悖论的解决是在实现法治目标设定之下的一个利益衡量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论地方法治     
丁寰翔  陈兵 《求索》2010,(5):144-146
"地方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地方法治"可以促进国家法治的提升,推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弥补政府推进型法治化道路的不足。"地方法治"与国家法治不单纯是表面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网络内容与网络整体的关系,"地方法治"是国家法治的有机组成的内容。"地方法治"具有丰富的内容,但是目前的"地方法治"建设重在程序法治,程序法治是"地方法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加强,依法治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响应。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有关干部群众,对依法治国理念仍存在不少错误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影响了依法治国的有效贯彻  相似文献   

13.
公民法律意识是地方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和思想支撑,构成地方法治建设的评价尺度和精神支柱,有助于地方法律制度的良性实施、运行和完善以及形成外在良好法律秩序。在地方法治建设中要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就要求地方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必须在内容和程序上都贯彻民主、法治的理念和精神;以规范和制度促进执法和司法公正,通过公正执法司法行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通过对法律教育内容、方式、途径和对象的更新增强公民对法律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4.
我是军队的人大代表,现在担任嘉兴市、嘉兴市南湖区人大代表。我平时在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工作。我们医院驻在革命圣城嘉兴。军队的人大代表如何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履行好职责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人大机关组织的开会、学习和视察等活动,我渐渐摸出一些门道来,那就是立足军队本职岗位,利用自己在军队任职和同时担任地方上人大代表的双重优势,努力满足地方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制约地方人大监督权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督职能是人大的基本职能,行使监督权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职权。我国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初期讳言监督,发展到现在多数地方已能理直气壮讲监督并进行监督;不少地方人大通过实践,已建立有关的监督制度,部分有立法权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已初步制定这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近几年来,各地人大还总结出一批监督工作的好经验。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的民主、法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意识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已不够满意;从事人大工作的地方人…  相似文献   

16.
正民法典的颁布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成果,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中国之治"进入更高境界具有重大意义。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贯彻实施好民法典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地方人大作为地方立法和法律实施监督机关,保证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是其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下大力气宣传学习民法典,以高质量立法、高标准监督、发挥代表作用保障民法典全面有效实施,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民法典的贯彻实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加强民法典宣传普及,推进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12,(8):4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强化民主法治意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加强民主法治,坚持依法治市,努力建设良好法治环境;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作用。民主为法治奠定基础,是法治的灵魂;法治为民主提供保障,是民主的支撑。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这些重要启示,表明了重庆市委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地方法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地方法治建设也是国家整体法治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地方法治建设在实践层面展开之后,一些结构性不平衡的困境约束凸显出来,如地方政府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地方立法滞后难以顺应发展、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明显、行政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地方法治评价指标尚有瑕疵等。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既需要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也需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地方法治建设可以从优化行政决策制度、提升地方立法质量、加强地方行政监督、切实保障司法权威、完善法治评价指标、培养公众法治意识等角度入手。推进地方法治建设还需要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地方法治、牢固树立地方法治观念、用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助推法治中国与地方法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陈波 《浙江人大》2022,(2):27-32
过去一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打造法治中国示范区目标,高质量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强化法律监督,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2年,如何持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体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执法不文明、执法不规范、司法不公正行为,提升政法机关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进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课题组就群众普遍关心的基层法院"立案难"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从而寻求破解"立案难"的有效工作机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