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力 《中外法学》1989,(5):41-45
<正> 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法律观念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能量。因此,对中国传统的法律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颇有意义。本文拟通过"刑"、"法"、"律"字演变的阐述,来考察先秦人的法律观念及特征。一、"刑"字的产生、演变——"刑"的观念文字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语言是表达思维的最主要形式,不能脱离人的思维。因此,特定文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能够反映出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认识。文字的产生遵循着事物、概念、语言、文字四者相递产生的规律、事物在先,然后在人们的思维中产生  相似文献   

2.
胡兴东 《时代法学》2011,9(3):71-79
习惯、习惯法与民间法是当今法学界常用的三个不同概念,用来分别指称不同的规范范畴。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不管在来源与形式上,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习惯法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在人类法律史上的存在却具有特殊的时代性与价值意义。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固有法与习惯,中原汉人民间各类具有规范性作用的"俗"并不用习惯法来指称,而是用"刑"、"法"、"例"和"俗"等。习惯在法律体系中成为法律的路径有二种:概括性承认习惯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法律适用时的依据和把习惯作为立法来源,写入正式的法律,上升为成文法。习惯法在法律体系结构中有两种模式:法律与习惯法并存和特定法律适用中习惯成为特定案件与事件的依据而成为习惯法。  相似文献   

3.
名词另释     
在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中,汉语是比较难学的一种语言。在汉文字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假借、通借、双关、暗喻等等独特的语法现象,再加上避讳等历史原因,使得不少字、词,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正确释读。当然,语言的变化快,近年股市的兴盛与网络的崛起,许多专业  相似文献   

4.
宋山龙 《检察风云》2012,(15):66-67
本刊在《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政法学院宋山龙先生的鼎力相助下,开设了"法言咀嚼"栏目。其初衷就是通过对法律文书、涉法报道等法律文字作品的咀嚼,以规范法律语言,普及法律常识和探究法理内涵,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本刊开办此栏目是法律文化宣传工作的一种尝试。在此实践中,恳望得到司法战线同仁和广大读者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欢迎大家为本栏目提供各类法律文书以供咀嚼。  相似文献   

5.
石睿 《行政与法》2010,(4):123-125
我国侵权责任法对隐私权的确认不是一个普通的法律事件,还是一个昭示时代精神转变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文化历史中,从宣扬"无私"到习惯"疑私"再到接受"隐私",这是对人的自由的肯定。自由是当代法律的精神所在,也是隐私权制度的核心价值,换言之,隐私权就是自由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陈丽云  龚珊 《法制与社会》2013,(19):197-198
不同民族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影响到他们观察世界的特定方式,造就出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从而导致语言的差异。本文从文化视角,分析并论述少数民族景颇族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思维认知特点,从而进一步阐述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然境遇不同,所衍生的法文化亦不相同。中华法文化坚信良好的秩序应由"礼"加以维持,葡萄牙法文化则崇尚私权保护以构建稳定的秩序。差异巨大的两种法文化,在16世纪中期初汇于"华夷交涉"的澳门,却未产生激烈的冲突,更未融合成一种崭新的文化。其直接原因是明清政府"建城、设官、自治"的治澳之策确实起到文化隔离、防御之效果,而深层次原因是具丰富"仁爱"底蕴的中华法文化以其宽广之胸怀包容着葡人的风俗习惯与行事准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中有着不计其数的文化形式在世代流传。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有些甚至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那么,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面,临怎样的现状?我们又要如何应对这一现状?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访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李锦芳教授和丁石庆教授,与他们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9.
姜朋 《北方法学》2010,4(3):43-52
"罗马法"本是罗马王国、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各时期法律的总称,但后世法学家却往往习惯于将《民法大全》当作罗马法的全部。《民法大全》于公元6世纪在君士坦丁堡成书时,西罗马帝国已然落入蛮族之手,《民法大全》在施行了数年后,亦被遗弃,直到11世纪才重见天日。在罗马,存在着远比《民法大全》更古老的法律。为了避免将罗马法"平面化",诚有将罗马法相关文本的研究置于其成书的特定时空,即在特定的历史氛围和地域场景中加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因各自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心理特征、思维模式以及文字的独特性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语言表达差异的分析,论述了英汉语的文化和写作中的词法、句法、语篇以及修辞手段的显性与隐性状态。  相似文献   

11.
非洲谚语在非洲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非洲这个成文典册匮乏的大陆,谚语因其短小精悍、富含哲理又和生活息息相关而历代传诵和继承。非洲人以其独特的智慧向后人和世界展现非洲文明。而同样由于缺乏文字的原因,非洲的法律也是以"口头法"而闻名,而谚语作为口头法的渊源之一,分析谚语可以更好的理解非洲人民在长久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和法律意识,从而进一步的理解非洲习惯法。本文主要通过以国内外现有的对于非洲传统文化的研究为指引,寻找和翻译非洲历史中所沉淀下来的谚语来剖析非洲人民对于法律的理解和感悟,了解非洲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另外本文对于与非洲同样具有浓厚的"谚语文化"的中国却没有形成类似非洲现代发展格式的,即习惯法与现行法并行的法律适用格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习惯与制定法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在某些领域,制定法成了一纸空文,脱离现实太远。而当事人往往采取其他社会规范来规避法律的适用,形成了实质上的法律多元化倾向,这些"其他社会规范"中最为常用的就是习惯。与此同时,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关于习惯是否成为法律的正式渊源也存在争议。本文试运用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对习惯法律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制定法与习惯的背离造成了法制资源的浪费,即用"反证法"来说明习惯的非法律化是不"经济"的,进而得出习惯应该法律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杜颖 《内蒙古检察》2004,(1):55-55,33
“文化”,是指特定的社会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惯、理念、氛围和组织形式等。文化表明的实质上是“我们这里做事的方式”。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其独特的历史、组织活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办法、管理特点与方式、自己的故事和英雄模范、本组织的  相似文献   

14.
法律制度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导致不同法律制度的原因很多,有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历史条件等。这些因素都客观存在。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价值观对于法律制度的影响。法的价值观作为特定社会或特定时代文化的构成部分而存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因文化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价值观状态,文化的个性、价值观的个性也就为不同国家和民族法律制度的差异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5.
英汉用词差异很大: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介词、形容词等呈静态词类,是一种静态的语言;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呈动态,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蕴藏在语言表面形态差异之下的是中西方思维、哲学观和文化心理的巨大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要充分尊重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因此,词类静态动态灵活转换的翻译策略对提高译文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平 《法制与社会》2011,(6):290-290
苏力老师在《法制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中,首次提出"民间法"这一概念,引发一系列的争论。"制订法"与"民间法"两者在不时地发生着冲突和亲和,这一矛盾着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巨大后果加快了中国法治之发展。"制定法"作为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一般行为准则,并不是自人类产生本身就有的,它具有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轨迹,它是人类历史特定阶段的产物,代表历史不同阶段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强制性。原始的道德规范成为"民间法"的温床,当"制定法"刚刚萌芽的时候,"民间法"及人们普遍的道德观念便融入其中。"制定法"作为道德规范的强制者和协调者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强制力调整着社会关系,使之有着不同于民间法的正式制度。法治的本土资源使法律更人性化,也更便民、利民,"民间法"作为当今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种习惯性行为规范,有着其自身的合理性,在司法救济中体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审判》2009,(7):86-89
民俗习惯是特定地域社会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共同遵守、长期沿袭并用于调整和规范特定生产生活关系的行为规则和文化载体,为特定地域社会民众内心所确信,凝结着他们的普遍价值判断准则。善良的民俗习惯,在国家、民族凝聚力乃至优良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对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指引等方面,均起着其他行为规则和文化载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更是有着无法替代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立法的启示应松年,陈建福一、导信:澳大利亚行政法及行政程序法兴起的历史背景法律是文化的一部分,乃特定社会的文化、政治、历史与知识的产物。一定的法律或徐律惯例必定是特定历史条件与环境的产物。①澳大利亚法律亦无例外。因...  相似文献   

19.
“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影视艺术语言翻译中的基本准则,要做到既适用于影视艺术语言翻译又有其特有的内涵。影视艺术语言翻译不能拘泥于原名的形式和内容,而应在紧扣影片主旨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充分考虑译语的表达习惯和观众的反应,结合影片和原文的风格追求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法律和道德、宗教等混合在一起,从而使法律带有强烈的伦理色彩,这是古代法的一个共同特点。然而,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中国古代法的伦理化倾向特别突出,由此演变成的伦理法观念也特别强烈。这是中国古代法观念与西方古代法观念的一个重大差异。一伦理法观念来源于伦理法的实践,其萌芽见于夏、商、周三代。当时,在法律思想界,占统治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