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是全国自然灾害高易发省份之一,近年来更是多灾并发、重灾连发。“5.12”汶川特大地震、“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给甘肃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甘肃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着力健全完善以综合政策、联动责任、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积极推进灾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减灾救灾转型跨越。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以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降雨偏少,遭遇了近60年来不遇的特大干旱,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其中潞江、芒宽、杨柳、蒲缥等乡镇受灾严重。为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出问题,隆阳区民政局全力投入抗旱减灾。  相似文献   

3.
应对西南特大干旱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时事报告》2010,(5):8-21
去年入秋以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这次旱灾,直接原因是西南地区持续降水偏少、温度偏高,但也暴露出我国水利设施抗旱减灾能力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启运 《中国减灾》1995,5(1):50-52
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减灾对策徐启运(甘肃省气象局)1993年5月4日—6日晨,在我国西北地区11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自1927年以来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天气(简称“5.5”沙尘暴),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这场沙尘暴西起新疆准噶尔盆地和东...  相似文献   

5.
闫青 《中国减灾》2010,(3):20-21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截至2008年8月11日,已确认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7,939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元,农村居民住房倒塌10,709.6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倒塌或损毁1,887.9万平方米。但在这场特大灾害面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2300余师生震后无一伤亡,  相似文献   

6.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红这场人灾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社会责任得剑充分展现。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是我们从这次地震救灾中得到的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此时,在与汶川特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的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000余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9,(3):8-10
接踵而来的南方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和“三鹿”事件.使得如何依法防灾减灾成为两会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下午,当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过去整整一年之际,"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农作物大面积绝收,千百万人和大牲畜饮水困难。3月22日以来,西南部分地区出现了降雨过程,但早区大部仍无有效降雨,除重庆农业旱情有所缓解外,西南重早区旱情仍然持续。  相似文献   

11.
王有 《中国减灾》2011,(8):42-43
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法,社会动员,是有效控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巨大的应对自然灾害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抗灾害,团结各方渡难关。在长期的减灾救灾实践中,我国初步建立了以抢险动员、搜救动员、救护动员、救助动员、救灾捐赠动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并在应对各种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减灾教育与减灾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海玲 《中国减灾》1999,9(3):47-5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减灾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虽然我国的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发生特大洪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暴露了我国减灾能力的薄弱。我国经济基础比较差,在短期内不可能拿出巨额资金建设各种高标准的减灾工程,发展非工程减灾措施可以缓解这一问题。而减灾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之一,在重视工程性减灾措施的同时,应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是河北省救灾减灾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也是充满考验和挑战的一年。部分地区先后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风雹和暴雪的袭击,灾害强度之大,受灾范围之广历史罕见。面对重大灾情,各级民政部门紧急动员,快速行动,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新形势下,防灾减灾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12):38-39
海南省文昌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自然灾害多发,灾害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严重。2005年以来,文昌市先后发生4次重大自然灾害,因灾倒塌民房1350间,直接经济损失40多亿元。尤其是2005年的超强台风“达维”和2010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灾害发生范围之广、受灾人口之多、因灾造成损失之重,历史罕见。为推动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文昌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从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到云南彝良地震,从西南干旱到长江、黄河、淮河洪水,再到台风“结对”来袭,2012年很不平静,但气象部门圆满完成各项抗灾救灾气象服务。2012年,也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一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明确要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6.
徐娜 《中国减灾》2012,(7):27-29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减灾救灾工作作为灾区工作首要任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加强减灾救灾机制建设,成功应对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7·18"及"7·23"暴雨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8.82亿元,救  相似文献   

17.
李景保 《中国减灾》1999,9(1):23-26
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南省1996年特大洪涝灾害的估量以及对水情、灾情与人类社会行为关系的分析,揭示人为因素对这次洪涝灾害的负效应,为减灾工程建设与非工程建设提供依据。1对湖南省1996年特大洪涝灾害的估量1996年湖南省发生全省性的特大洪涝灾害并非史无先...  相似文献   

18.
王华生 《中国减灾》2011,(23):46-47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引发了公众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及特大灾害频发的关注。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更是引起了民政部门的重视。为此,近三年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创新机制、细化措施、部门联动,积极针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因灾损失、如何将传统的灾后"救灾"向防灾减灾转变等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形成了具有袁州特色的救灾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12年5月11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日和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四川省委、省政府、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四川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应邀观摩了此次演练并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此时,在与汶川特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的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000余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