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建立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之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司法鉴定在法律层面上尚存在某些缺失,司法鉴定监管过程也存在诸如鉴定种类不清晰、鉴定结论互相矛盾、鉴定收费有差异、法院干涉司法鉴定活动等问题,影响了司法公正。因此,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十分必要。社会上的司法鉴定活动,应由省级司法行政机构依法统一监管;司法鉴定机构应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援助;应设立省一级鉴定专家委员会来解决辖区内的鉴定结论不一致问题;因地因时统一制定司法鉴定费用标准等举措将有助于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姚澜 《长白学刊》2003,(6):24-26
鉴定结论是我国三大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在司法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目前鉴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鉴定结论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所以,通过剖析与阐述影响鉴定结论公信力之原因,提出树立司法鉴定结论公信力之基本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重新鉴定启动标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的反复进行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而且损害了司法的尊严。导致司法鉴定反复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法律、法规中对重新鉴定启动标准的规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重新鉴定启动标准应当是鉴定结论的采纳标准。只有原鉴定结论不能被采纳,即鉴定结论没有满足相关性、合法性和可靠性,才有必要重新启动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4.
论司法鉴定主体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问题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随着新的鉴定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运行,鉴定主体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鉴定主体的资格直接影响着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影响着鉴定结论在法庭上是否被采信.因此,探讨研究鉴定主体资格条件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现代司法制度和证据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包括鉴定人制度、鉴定结论的质疑制度和鉴定结论的认证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完善,这导致法官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应改革司法鉴定制度,约束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6.
郑毅 《民主与法制》2008,(14):28-29
他刀刺四人,造成两死两伤的严重后果。三份司法鉴定,不同鉴定结论。法院应当如何采信……  相似文献   

7.
司法鉴定:路在何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各种刑事、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的混乱状况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一个简单的伤害案件可能要重复鉴定多次,造成久拖不决,严重影响了诉讼效率。司法鉴定体制和机构的混乱状况,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了。   最近深圳市将出台广东省第一部司法鉴定条例,以“复核鉴定”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当鉴定结果引发异议时,当事人有权申请司法机关再作鉴定,或由司法机关委托专家委员会进行复核鉴定。复核鉴定结论为该市最权威的鉴定结论。   该条例出台的重大意义之一是,对目前医疗事故纠纷较多的局面将有较大的改观。根据该条例,当事人可依法申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各方面对我国目前司法鉴定的混乱状态反映强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司法鉴定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中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的缺陷入手 ,提出改革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进而对我国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鉴定人制度、鉴定程序制度、鉴定结论评断制度的改革和重建提出了较系统的构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结论质证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馨  李艳芳 《前沿》2010,(14):81-83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人意见,从本质上讲是证据资料,证据资料必须经查证属实后才能转化为定案证据从而成为裁判者认定事实的依据。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鉴定结论对裁判结果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如何判断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如何正确使用鉴定结论,就成为各国司法界所普遍关注的命题。本文就是在比较研究国外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鉴定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甚至重构我国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DNA鉴定解决了困扰司法鉴定多年的、以生物检材进行人身同一认定的技术难题。但DNA鉴定技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同个体的DNA结构有偶然重合的可能性、DNA鉴定的高灵敏度增加了污染的可能性、全国范围内DNA鉴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DNA鉴定结论如同其他鉴定结论一样,只是普通的证据,并非“铁证”,盲目迷信DNA鉴定,具有危险性,DNA鉴定需要接受审查判断。文章就此些问题作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形成了以<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律师法>为依据,以<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为核心,以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具体的实施规程、操作规范为组成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规章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指导下,两届国家司法考试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问题.制定<国家司法考试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司法考试形式和实务训练制度,建立与司法考试制度相应的法律职业选择制度,是司法考试制度改革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2.
追求司法公正是在应然层面上法律所永恒追求的价值,而维护司法权威则是在实然上树立司法独立形象的必然。实际上.树立司法权威也是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却貌似水火不容,冲突极大。一些当事人、大众传媒往往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惜以冲击、诋毁司法机关为代价,致使一些司法机关名声恶播.甚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因此.如何协调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为贫困者提供法律援助是一项公认的国家责任。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在立法、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不足,需要大力推进和完善,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程序正义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展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程序正义理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意欲借此提高程序的公正性与独立价值。但程序正义理论有其隐含的假设与适用上的局限,再加上刑事诉讼模式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以至于许多刑事案件的实际处理过程并没有体现程序正义原则。为了提高程序正义理论的解释能力,需要补充其内在的评价要素。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侦查、检察、审判机关依法委托鉴定机构或具备鉴定资格的专业人员,对专门性问题所作的认定或判断。司法鉴定在司法审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司法鉴定活动由于缺乏立法的规范,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试通过介绍司法鉴定制度,审视我国现有立法规范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武穴教案的背后有复杂的法律文化原因。从起因看。反映出民众的法律思维偏重于感性思维,程序法律意识欠缺,对隐私权缺乏尊重和理解。从案件的审判过程看,反映出中西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中方侧重于保护官员、惩治平民,英方强调官员的法律责任;中方习惯于政治处理,英方倾向于法律处理;刑罚方式上中方使用肉刑。英方认为太野蛮残酷。  相似文献   

17.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代表了刑事诉讼制度价值的双重性,同时也是侦查制度所要追求的最大目标。侦查公开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必然要在兼顾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本文从侦查公开的法理基础、侦查公开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引进行政法的相关原则来探讨如何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寻求这样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本质是维护正义 ,而正义往往与程序公正联系在一起 ,本文的主旨是用程序捍卫公平正义 ,做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工作者在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现象的同时,产生了过分强调程序公正的倾向,并导致司法裁判不公现象的增多。从实证的角度看.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依归和检验标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产生冲突,这时,法官就要根据价值衡量来决定取舍,不能简单地一律程序公正优先.也不能把实体公正作为惟一的追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民事诉讼实务中要实现裁判的实体公正,必须在民事裁判结果中体现法律和情理的统一。以取得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实现法律公正与社会主流正义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对"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做法给予了批评,但仅停留在重视程序的非工具性价值的问题上还远远不够,应当设计出实现程序正义的法制途径,使程序正义落到实处。文章拟就国情,寻求程序正义实现的思想保障,探求程序正义实现的制度保障,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使程序正义以渐进式的、多元化的方式逐步影响我们的社会,最终成为中国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