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清以降 ,中国的现代化求索与演进之路始终是被西方拖着走的 ,现代化与民族化、启蒙与救亡的矛盾时时现错位、胶着和叠加状态。接纳西方、启蒙国民与拒斥西方、抵制强权的矛盾心态 ,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充满苦涩 :要保持民族独立必须强国 ,强国必须学习西方 ,而学习西方则有可能被西方权力话语所左右 ,进而丧失自我 ,文化演进始终在“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结合”的既定话语圈里徘徊。这种怪圈在80年代的改革中仍然存在 ,要富民强国 ,就得学习西方 ,但意识形态上又必须“坚持”。就这样 ,启蒙与救国、激进与保守、全球化与本土…  相似文献   

2.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三种在西方原本历时递进的文明形态,在中国却共时并存,异常复杂。要么西方化而丧失自我,成为西方的附庸:要么以本土文化为本位而无法进入现代,无法融入全球文化。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正面临着这一两难困境,也正在为走出这一困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王明科 《理论学刊》2005,(1):116-118
现代性的困惑在于其具有内在的悖论性。中国现代性的复杂其根本就在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复杂 ,中国现代性从发生期就是一种悖论性存在 :在现代性内部有对话力量 ,在现代性外部有反抗声音。悖论的根源还在于文学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的不同 ,文学现代性不仅仅从理性、科学等维度考察现代性 ,更要注重从个体、主体、审美、语言、结构、叙述等方面的研究。中国现代性已经是后现代意义上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刘华荣 《求实》2013,(Z1):167-168
<正>一、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迅速崛起震惊了西方社会,整个欧美国家在感到日本的经济崛起给其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开始认真审视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特别是日本企业的迅速做大、做强,对西方社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这其中就包括了企业文化理论。西方研究人员发现,过于理性的企业架构缺乏灵活性,不利于企业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企业缺乏创新,则会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而将文化这个因素融入企业发展之中,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带来明显的改观。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开始艰难地向现代转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践相结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扩大和发展了基层民主,实行依法治国,推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间的一个重大分野在于对个体和群体的不同关照.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向度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多维定位,包括价值定位中的“群体优先”,伦理定位中的“道德责任”,目标定位中的“伦理追求”等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之所在.为此,应实现群体优先与制度优先相契合,发挥个体积极性;道德责任与契约责任相契合,培养现代责任主体;伦理追求与价值追求相契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7.
刘海春  张力一翔 《求实》2023,(6):4-16+10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本质性的内在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文化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又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民为邦本”“调均贫富”“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的难题,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更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村改居,就是国家根据发展要求,逐步将一些地区的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理论界把这一过程称为村改居。[1]据国家权威部门有关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跃升到了51.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随着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城边村",这些地方面临着全面转轨转型问题。我国社区文化建设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蓬勃开  相似文献   

9.
本论述了近现代中国输入西方思潮的经验与教训。五四前,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倡导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同时,并不排斥社会主义,甚至还将社会主义视为追求的理念之一;两都企图融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但没有找到可行的途径。在五四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团结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但“西方”与“传统”的二元对立也达到了颠峰;同期崛起的以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为代表的一派的思路,已隐约浮现出“化主体意识”的立场。五四以降,社会主义在中国成为主流思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几十年的摸索、试误和经验积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章认为,我们要的“社会主义”必须能够批判继承“自由主义”良好的合理成分;为此,必须重建中国化主体意识,会通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中还以儒学为例,简要论述了中国化主体意识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结合之道。本期发表全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在下期续载。  相似文献   

10.
正费孝通曾经指出:"20世纪前半叶中国思想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而发展的,以各种方式出现的有关中西文化的长期争论,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问题,就是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现代中国人究竟能不能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认同?还是必须向西方文化认同?上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生都被困在有关中西文化的争论之中,我们熟悉的  相似文献   

11.
岳池,一方古老而富庶的土地。这里丘陵毗连,山林葱郁,正是典犁的川东地貌。公元697年.岳池设立县制,迄今已历1300多载悠悠岁月。从古至今,这里盛产优质水稻,是渠江、嘉陵江流域著名的“鱼米之乡”,素仃“银岳池”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75年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现代化在“西方”视域下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色彩,并以其优先性和垄断性持续挤压世界现代化多元性的生长空间。西方现代化在全球布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来自自身以及外部的挑战,这从根基上决定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和校正,为解决人类现代化面临的普遍难题提供了可能性方案,通过以党的领导与制度建设的辩证结合、利用资本与驾驭资本的辩证统一、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辩证统一、底线思维与战略布局的辩证统一,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人类现代化对“西方”视域的成功祛魅与抽离。  相似文献   

13.
邱运华 《新视野》2012,(2):9-12
中国学术界和欧美学术界一个共同的走向,乃是文化与政治、经济、外交甚至军事相互裹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化,在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互涉中不仅拥有了综合性知识体系,而且具有了物质性和广泛的实践性。当代中国文化这一概念,必然包含着现代性进程以来的中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生产、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以及上述建设的深刻精神体验、心理感受、价值标准、人生信念和审美习惯,涵盖着当代中国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日常生活本身。当代中国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中国生活方式,一种中国式看待世界的眼光,一种中国立场,一种中国趣味。只有浸润在当代中国生活中,才能感受并形成这种中国态度。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实际上是要求建设能真正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文化。我们要深入研究主导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内在规律,进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陈有满 《共产党人》2006,(15):46-47
鹏城五月,生机盎然,宾客云集。2006年5月18日至21日,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第二届文博会以“文化中国、创意未来”为主题,以“创意”和“科技”为核心,安排博览、交易、论坛与会议、评奖、节庆和网上展会六大板块,设置产业成果交易、创意设计、国际演艺、传媒科技、工艺美术、动漫游戏、华文出版、职业教育、书画艺术等9大展馆和6个分会场,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会展共设4500个标准展位,参展企业和中介机构1500多家,全国共有34个省(自治区)、市政府组团参展,国外有26个城市组团参展,会展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文博会上,共安排各种论坛12场。在中国国际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论坛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全球文化贸易与中国”的主题,纷纷发表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中国梦"的文化意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全球崛起。然而,经济崛起的同时,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中国主流媒体的国内传播力较强,但国际传播力较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国梦",不仅应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还应体现文化自信。中国需要积极进行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积累和创新,通过经济崛起与文化创新共同提升中国新世纪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余金成 《理论学刊》2012,(6):10-19,127
中国改革荟萃了中西马三种文化资源,需建构新的逻辑框架予以统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其历史规律理论在现代条件下的不断深化,对这一过程可从宏观文化视角予以认识,后者在内容上可分为应然与实然,在形式上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人类发展中形成以人口生产力为主和人口生产关系为主两种文化形态,包括俄罗新在内的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分属双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的自我扬弃,其价值原则与中华文化互通.苏联改革缺乏坚守社会主义价值的政治谋略和文化定力,导致方向失误而解体.中国改革将通过实现社会主义和复兴中华民族的统一,为人类展示新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国内知识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此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之争。这场论战是由《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肇其始,随后胡适被动地卷入其中。胡适并不赞同全盘西化派那种基于简单的"单一线性"的文化进化论通过努力就可实现彻底"西化"的看法。他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洞察力,预言在中国主张"全盘西化"的结果恰恰是产生一个中国本位的文化。为调和本位文化派和全盘西化派的观点,胡适提出放弃"全盘西化"的提法,建议改用"充分世界化",其持论理由有三,即文化惰性说、无法用理智指导文化选择说,以及进化论和文化世界主义。  相似文献   

20.
"五四"涵容着现代中国先进政治意识和先进文化精神,在现代中国社会进步历程中,为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现代文明的艰辛努力,提供了丰厚的、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