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争论不休。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者对本体论哲学持批判态度。他们没有沿着传统的路子建立新的本体论,而是另辟新路,提出、阐释了哲学基本问题,把本体论哲学所研究的问题纳入了新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成为中国哲学理论界研究的主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蓬勃发展在理论上的反映。众多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语境、历程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实质、关系、路向、范式、问题与视野、途径与方法及其对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青年黑格尔派"研究是马克思哲学革命之历史再现的必经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本质何在的历史追问,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核心话题。因此,在现象层面,我们看到了自第二国际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本质的不同解读,看到了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时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热烈讨论,也看到了几乎每一种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和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 ,不仅是后现代思想家而且也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为此 ,学者们分别从后现代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复杂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 ,使我们看到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展开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对话 ,是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现代性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无疑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对它的恰当解决,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和时代维度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后果保持足够的反省能力。有鉴于此,本刊特发表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学界就此问题展开更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伴随全球化浪潮的兴起,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以此为主题取得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作为这个理论的重要环节,“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可以看到费尔巴哈人本学的重要影响,但是从手稿开始,马克思已超越了费尔巴哈。两人对人的“类本质”内涵的理解有着深刻的不同,体现了马克思具体的人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之间的对立;体现了对人的本性理解的不同;以及在哲学观上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8.
真理问题一直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西方哲学在其发端处就已对之作了探讨。在哲学史上最早把真理作为其体系核心范畴的是巴门尼德。其在残篇中多次提到真理与意见的对立。“在这里,你应当通晓一切事件,不仅有圆满真理不可动摇的核心,还有那些常人意见,全无真理可言。”巴门尼德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学研究范式变革存在一个前提性矛盾,即在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的同时,亦极力推崇后现代主义生态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生态世界观与后现代主义生态世界观批判向度的迥异,决定了在重构人与自然关系新图景上,前者成为后者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与后现代主义沉溺于话语之中不同,马克思主义生态世界观始终展现着强烈的实践性,将生态劳动引入环境法的法哲学基础架构,既有利于调和环境法学中相关法哲学争鸣,又有利于应对丰富和迫切的我国环境法治实践。主客二分法学研究范式仍未过时,环境法学研究范式的选择不应只侧重认识论导向,应坚持世界观导向+认识论导向+实践论导向的逻辑理路进入价值研判。  相似文献   

10.
西方著名“马克思学”家伊林·费切尔在中国的出场形式主要表现在论文、辞典和所译介的他本人的论文和著作三个方面;国内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费切尔的马恩关系观、对早期马克思与晚期马克思关系的认识、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观、对苏东剧变原因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以及费切尔在西方马克思学形成中的作用等六个方面。总的来说,国内对伊林·费切尔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的不足,即没有针对费切尔的专门研究、对其著作和论文翻译不够、学术研究性不强。  相似文献   

11.
人权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学界的热点之一。通过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人权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在一些理论问题上也已达成某些共识。但是,恰恰在最基本的人权理论问题——人权的根据问题上,研究者们发生了根本性的分歧。为何每个人都拥有人权?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着不同的阐释。有趣的是,尽管观点各异,几乎所有的研究者却都自认为是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视域之中来分析问题的。之所以如此,原因只能归为一个:对马克思哲学中人学思想的认识不清晰、不深刻、不统一。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原理出发…  相似文献   

12.
对人的研究和关注,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哲学主题,同样也是马克思哲学关注的起点和最终归宿。马克思所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反映了他对人的本质问题最为关注时期的思想成果。笔者通过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深入考察,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和理论视域来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揭示并探讨了马克思人的"类本质"的含义、构成要素和理论地位,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理念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的哲学内涵及现实意义,凸显和展现其理论张力与时代价值,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当下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是西方众多文化思潮之一,相对西方而言,我国学术界对消费主义的关注比较迟缓。检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近10年国内关于消费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景观,可以发现,学术界对消费主义的概念、本质、产生原因、特征、影响等做了全面的研究,逐步加快了国内对消费主义研究的步伐,也不断拓展国内消费主义研究视角,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大,对消费主义问题的研究将创造出新的发展点,并在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上持续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14.
15.
2005年4月28日上午九时,我院院长梁绿琦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志愿精神研究"暨共青团中央2004-2005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中国青年志愿者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院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