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意图, 是要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这就使我国的石 油来源受限, 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为此, 我们应把保障和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石油安全的 根本宗旨, 把石油安全放到整个能源战略的系统内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2.
从非传统安全视角看,中东领土边界争端与资源安全、经济安全,以及恐怖主义等因素休戚相关.中东重要的石油和水资源的来源地或储藏地通常位于有争议的边界地区或近海经济区内,从而导致中东地区的资源冲突和经济要道争夺往往与边界领土争端相互交织.恐怖主义不仅激化了中东国家间的仇恨,造成边界领土争端进一步复杂化与国际化,而且常常阻断边界领土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从安全视角讲,解决中东国家领土与边界纠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变国家安全观念与确立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3.
世界资源竞争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前,美国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尔·克莱尔在其《资源战争:全球冲突新景观》一书中预言,未来的冲突将主要围绕不断减少的珍贵资源而展开,因石油、水源、宝石和木材等引发的争夺将是战争的新动力。联系到近年来的一系列事态发展,如伊拉克战争背后的能源因素,中东、中亚的水源困境,里海争端的出现,中日之间的石油管线竞争,等等,似乎确有一种世界范围的资源竞争加剧之势。实际情形究竟为何?如何看待这种竞争?应如何加以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六位专家举行对谈。鉴于这一问题本身的复杂性,靠一次的努力很难达到全面和深刻,此次对谈权作初步的尝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罗爱玲 《西亚非洲》2006,45(7):23-28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对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的影响,其主导世界石油格局的力量也进一步得到加强。布什政府欲借中东民主化改造、大力扶持亲美政权之机,联合俄罗斯,构建石油安全主导下的美、沙(特)、俄“石油三角关系”,以此削弱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在全面控制中东石油的同时,建立起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石油多元化供应格局。但在各种区域性和国际性石油合作机制相继建立、国际石油市场不断走向一体化的趋势下,产油国与石油进口国之间存在矛盾分歧的同时,也有一致的共同利益,因此在矛盾与利益相互缠绕、相互依赖的情况下,美国的这一构想恐怕很难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能源短缺不是总量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石油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中国高层领导为此积极开展了能源外交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在当前条件下,开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中国同中东产油国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政治上互助,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交融,从而为中国开发中东能源,获取中东石油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至于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开展中东能源合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则应该予以认真解决和勇敢面对.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与中东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正在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 ,拉开了“整合中东”的序幕。中东地区各类国家间开始酝酿新的分化组合。如何稳定伊拉克战后局势、平衡各方各派的利益要求 ,是美国面临的棘手问题。这场战争同时触发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大国间最激烈、最复杂和最深刻的外交较量和利益角逐 ,它对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的影响将会在形势的后续发展及战后各方利益的摩擦与切换过程中逐步显现。尽管中东地区力量对比和格局因“倒萨”战争而发生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但美国以“倒萨”为突破口“整合中东”的企图难以彻底实现 ,并将为此背上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7.
俄中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和中国分别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之一 ,资源互补为双方能源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未来俄中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因素———世界能源市场的反常形势的影响。美国始终把控制能源放在国家利益的重要位置 ,在成功推倒萨达姆政权后 ,美国必将加强对中东的控制 ,从而控制世界能源的关键部分 ,获得未来世界石油市场中的主导权并主宰新世纪的石油价格。俄罗斯目前的主要战略问题是加强国家对油气田的控制 ,需要解决 3个根本任务 :1 在全球扩张的各种文明之间保持平稳 ;2 由国家控制自然资源的开采 ;3 国家加强对能源公司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算起,已延续54年。其间还曾爆发三次战争。大国对中东的争夺是该问题产生并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核心。因巴以分歧严重,特别是美国偏袒以色列,不能公正调解,致使双方至今未能实现和解,  相似文献   

9.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造成巨大冲击。战争的结果使该地区 各种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加速民族与宗教矛盾和冲突的发展,以及其极端势力和国际 恐怖势力的结合。伊拉克正成为宗教极端思潮和运动的新策源地。美国推行改造中东的 计划,将催化伊斯兰教世俗力量和极端势力的逆向发展,引发激烈冲撞。该地区民族和 宗教冲突将进入新的活跃期。防止大国插手,警惕民族自决原则的嬗变和滥用,对我国 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东石油出口流向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 《西亚非洲》2007,(10):18-24
中东是世界上储、产石油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区。石油危机前,中东石油出口主要流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石油危机后,中东石油出口流向主要由向西方转为向东方,亚太新兴工业国家在中东石油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这种世界石油贸易新格局得到进一步加强,中东石油的出口方向主要是东亚和南亚。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加大石油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也应借鉴西欧国家的经验,坚持节能及发展可再生资源、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能源和油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拉丁美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石油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出口石油的地区,对世界石油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产生过并继续产生着重大影响。近年来,拉美大力推行石油发展战略,正以世界“新兴石油区”的姿态出现于国际能源舞台。 一、丰富的石油资源 拉美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相当集中。据  相似文献   

12.
西方大国角逐非洲石油的战略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桂梅 《亚非纵横》2005,(2):64-69,80
非洲石油开发前景可观,引起西方大国高度关注。西方大国对非洲石油资源的角逐,给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带来双重的影响:既有提升非洲国际地位、推动经济总量增长的积极一面;又有诱发政治西倾,助长腐败、加剧动荡,阻碍经济多样化、排斥南南合作的消极一面。当前,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自身也存在各自为战,缺乏统筹规划的致命弱点。中国政府应尽快成立国家级能源机构,设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支持企业拓展非洲市场。  相似文献   

13.
姜英梅  王晓莉 《西亚非洲》2007,12(11):48-53
中东地区石油储备占世界石油储备总量的60%以上,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40%以上。石油收入是中东产油国主要收入来源。中东地区,无论产油国还是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无不得益于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攀升,巨额"石油美元"流入中东地区,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繁荣、福利制度和基础设施完善、统治阶层执政地位稳固,以及国际政治地位提升;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国民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和"双高"现象、外国劳工与高失业率、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1 年3 月以来,北非中东国家陆续出现国内局势动荡和政治危机,日本遭受罕见 地震海啸袭击并引发核电站事故危机,对全球经济和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能源供应带来 极大的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全球石油价格短期上涨有限,但价格波动和震荡更趋剧烈;长期上国 际石油消费将持续上升,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迅速加大。石油将占据中国能源消费的核心,因此 在维护中国石油安全上,需继续坚持石油进口地多样化、协调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利益 关系、加强商业石油和战略石油储备、推进战略性跨国石油通道建设、加速能源利用技术研发和国 内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俄石油管线走向变化与中日俄三国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石油资源日趋紧缺的背景下,作为东北亚地区大国的中日俄三国通过合作建立各自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愿望日趋强烈。然而,近年来俄远东石油管线走向变化表明,中、日、俄三国的能源合作不会一帆风顺。分析俄远东石油管线走向变化的制约因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机制,趋利避害,推进三国能源合作健康发展,是摆在三国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与中东地区密切相关,其反恐行动更是为本已动荡的巴以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美国中东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巴以冲突的重要外因,反恐利益则是其中东政策变化的主要根据。随着反恐行动的后续发展,伊拉克成为反恐行动新的打击对象,中东的两大热点——巴以争端和伊拉克问题在反恐框架中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战争后 ,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 6点 :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支柱国家” ;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与美国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国家”的关系 ;伊朗、叙利亚是美国的“潜在敌意国家” ;法、德与美国盟友反目 ;俄罗斯和美国矛盾重重 ;“多强”合作的趋势加强。中东地区大国同美国的关系将进行新一轮的分化与组合 ,世界强国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一步加强合作将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国际关系生动地展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理论、合作理论和权力 (实力 )理论。未来的中东国际关系将是这样一幅图景 :国家利益为主轴 ,国家实力为决定因素 ,冲突与合作共生、霸权与反霸权、均势与反均势共存、多角色多层次博弈。  相似文献   

18.
既有理性主义战争成因理论认为围绕战争的预期效用计算主导着国家冲突行为的选择。将沉没成本和各类既往互动经历纳入效用计算在上述理论路径下被视为非理性行为。这种理论偏见限制了理性主义战争成因理论的解释力。事实上,对于物质和时间沉没成本的关注导致了国家行为体互动时呈现极端的相对收益敏感。为规避特定一方的相对物质收益或时间优势过度累积而使冲突双方实力失衡,自认为处于损失框架下的国家不时地采取无法被对方所接受的回溯性求偿行为,进而使冲突双方的和解方案交集被极大限缩;加之求偿国与被求偿国判断对方所持决策框架时产生的认知落差,冲突双方的风险承担意愿随之增加,同时双方也高估对方的敌意而低估对方的冲突决心,冲突升级为战争的可能性因而增加。2022年的乌克兰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军事动员竞赛可以分别论证两类典型的回溯性求偿行为——围绕物质利益争夺展开的受害者—加害者战略互动和为争夺时间优势而被迫采取的后发先至策略——对国际战争的诱发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石油安全与中东五大产油国的石油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磊 《西亚非洲》2002,41(2):58-63
世界能源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中东石油问题,于我国也是如此。随着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的逐年加深,我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将面临多重挑战。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政策各不相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实行较温和的石油政策,而伊朗、伊拉克的石油政策则较激进。对我国而言;中东石油战略的关键是要把握中东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政策趋向,突出重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新态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能源特别是石油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世界能源中心已成为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世界能源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导致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相应变化。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呈现美国力图确立其主导地位、能源供应"三分天下"、东北亚地区能源需求量明显增加的总态势。石油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保障,石油供需、油市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世界石油市场已经拉开结构调整的序幕,呈现利益和矛盾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对此,我国应尽快制定中长期能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