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社部发〔2022〕71号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是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柔性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对于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风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劳动人事争议源头治理,现就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资讯     
《中国律师》2011,(7):88-88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征求意见 6月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规定,300人以上的企业应依法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300人以下的企业.可以设立调解委员会或由职工和企业推举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3.
日前,人社部、中央编办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县以上普遍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等办事机构,并明确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公共服务属性,受到劳动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上期答案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有哪些?》在我国,劳动争议现行的解决处理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1、协商是指争议双方自愿平等的协商解决争议,这一争议的解决方式充分体现了对当事人双方主体意志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杨临萍  杨磊 《中国审判》2011,(12):16-19
协商调解处理国家赔偿纠纷,是现代司法可替代解决争议制度(ADR)的重要内容。2010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目前该修正案已实施一周年,其规定国家赔偿适用协商调解,明确“调解书”可作为申领赔偿金的依据。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建构并妥善运用国家赔偿协商调解机制,要善于梳理、利用其规范基础;要加深理解协商调解在弥补损害、复归和谐等诸多价值目标上的正当性,要寻求建立协商调解与赔偿程序科学、协调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娟 《中国律师》2008,(8):64-66
对传统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理论的反思 法院调解,亦称诉讼调解。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我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行政赔偿案件除外),不得适用调解,即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不能为解决行政纠纷而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这是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确保人民民主权利、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调解,就是第三者主持民事纠纷(或某些轻微刑事纠纷)的当事人,自愿协商,解决争议的一种手段。它与和解不同。和解是纠纷当事人自行解决争议或防止争议的一种形式,而调解则是第三者居间调停的活动。调解可分为诉讼上的调解(也称法院调解)和诉讼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12年1月1日施行。当前我国企业特  相似文献   

9.
尚洪立 《山东审判》2006,22(4):13-15
诉讼调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促使其就民事争议自愿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在我国,调解经历了从民事审判“十六字”方针的“调解为主”到《民事诉讼法(试行)》中“着重调解”再到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自愿、合法调解”  相似文献   

10.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2):116-116
张伟杰等人在2006年1月2日的《工人日报》上撰文介绍,法律规定,我国解决劳动争议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个途径。其中协商、调解达成的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也不是到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途径。而劳动仲裁则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即不经过劳动仲裁.法院就不受理起诉。同时,仲裁裁决和法院裁决都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信息10则     
《人民调解》2023,(5):59-61
<正>北京市发布行专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2023年3月底,北京市司法局印发《北京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以“打基础、强弱项、谋发展、促提升”为目标,促进行专调解组织优化队伍结构、规范调解工作、提升专业化水平及排查化解能力。方案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对市、区行专调解组织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完善工作台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律师》2007,(4):16-16
3月2日,是全国人大广东团前往北京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时间。临行前,陈舒代表收到了一份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当看到全国人大常委会27次会议上要进行审议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时,她眼前一亮,“这部法律与我准备向大会提交的一个立法议案不谋而合”。陈舒代表的喜悦溢于言表。陈舒代表说的“不谋而合”,指的是她在本次“两会”中提交的关于制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法》的议案。  相似文献   

13.
刘云甫  朱最新 《行政与法》2008,1(4):105-10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许多方面做出了突破性制度设计,健全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然而,从构建和谐社套的视野来衡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调解、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劳动仲裁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疏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争议的解决办法和途径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Lawsuit)四种。其中,协商解决和调解解决不一定涉及经贸法律。但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争议,则往往必须具体运用国际国内相关的经济贸易方面的法律。这不仅涉及实体法(Substantivelaw)的内  相似文献   

15.
台湾著作权争议调解办法刘泽华我国《著作权法》第48条和49条规定:“著作权纠纷可以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调解……”但是《著作权法》在这里只原则性地规定著作权争议可以调解,而对著作权争...  相似文献   

16.
《江淮法治》2008,(10):7-7
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既是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7.
杜国栋 《法治研究》2006,(11):25-27
近日,全国律协公布了《律师协会律师服务收费争议调解规则(送审稿)》(以下简称《调解规则(送审稿)》),该规则出于“尽量避免当事人与律师事务所、律师之间矛盾激化,更加有利地给予双方当事人利益上的维护”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律师协会调处律师收费争议作用”,“确立了‘预防和调解’为解决律师服务收费争议的主要方式”。在律师服务收费争议问题非常突出的今天,出台收费争议调解规则对于缓解律师因为收费问题被投诉或被起诉、帮助当事人方便低廉地获得收费问题上的救济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本文拟对律师收费争议调解制度的积极意义以及《调解规则(送审稿)》可完善的地方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崔玉隆 《法制与社会》2010,(10):135-13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置了三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对这三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性质、职能和作用进行分析、法理关系剖析和现实运作情况考察有助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优化和改进,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刘莹 《法制与社会》2011,(21):120-121
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原告、被告当事人就双方民事权益的争议,通过自愿、平等地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称之为民事诉讼调解。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因此,法院调解应建立在“双方自愿”和“查清事实”的基础之上。但在实际工作中,调解虽然是“双方自愿”,但不见得完全“查清事实”。那么这种调解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本文就二者的关系,作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颁布实施。贯彻落实这三部法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