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传承、创新、反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辨过程,是高校科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的新动力与"新能源"。新时代高校通过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制保障、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体系、搭载新媒体传播手段等途径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6,(8)
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每当面临重要转折关头,人们总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审视和反思。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揭示其与当代价值观念的内在联系,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意义。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7,(2)
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理想、学说、价值观等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尊崇,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文化自信是最广泛、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提升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障。提升文化自信可以凭借多种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从内容特质、时代价值,还是国际影响方面,都彰显了独特的魅力,是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4.
5.
6.
7.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共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精华"与"糟粕"同时存在、传播内容尚未实现现代转换、传播定位过于注重知识化商业化娱乐化等问题,制约了传播实效。应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方向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现代转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的充分发挥、新技术应用的批判反思等方面,创新传播路径、完善传播体系、依托媒介融合优势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4,(11):33-3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中国精神孕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这片土壤里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0.
11.
《世纪桥》2016,(6)
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民族文化精华,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传统是因为它们对国人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导意义,是国人安身立命之根。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传统文化可以让国人找到历史归属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识程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中国梦之本,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基。  相似文献   

12.
13.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无价的宝藏,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优秀内容。新时代要传承弘扬这些优秀内容,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必须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沃土,精准对接人们文化需求,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保密文化资源,具有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完善理论体系和拓展社会基础的现实意义,可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推动国家保密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保密文化的突出特点将保密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辛弃疾曾在《美芹十论》中提出,“古之为国者,其虑敌深,其防患密”,强调国家安全应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文化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积淀着深厚的法律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法律思想,使得中华法系始终独树一帜、历久不衰,时至今日仍散发着独特的法治魅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是“第二个结合”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落实,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遵循,为更好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础。而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其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发展趋向。只有对本民族文化有全面深入接触、学习之后的理性认知,明白其精华与糟粕,才可能有文化自主选择之能力,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文化身份认同,才可能有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基础。而青少年阶段是传统文化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和养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文章基于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教材,教学中已经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学习与情感体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能力,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奠定基础,以此促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相似文献   

17.
<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一结合本质上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同中华根脉相结合、同中国文化信仰相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根深叶茂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蕴含着后世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生长点和优秀基因,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我们在文化激荡的世界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新时代语境下,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9.
曾勋 《廉政瞭望》2023,(12):18-23
<正>中华传统文化延伸数千年,是一个融合了物器、观念、制度的综合体。有人说,它是以儒家为核心、儒释道兼容并蓄的文化。“文化是什么”过于宏大,“像什么”似乎更易回答。位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中,有一棵树龄5000年以上的古柏巍然挺拔,几千年物是人非,它依旧根深叶茂,如龙的沧桑枝干上,竟有新枝勃发。冥冥之中,观者萌发出一种源自灵魂与文化深处的认同和皈依感。这棵“柏木之长”正如我们的文化,千百年沧海桑田它岿然不变,任何时代的人们都可以从它那里汲取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