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苏联解体至今的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演变表明,将乌克兰纳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一直是俄罗斯的核心目标,这也是俄罗斯强硬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动因。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不能为乌克兰转型提供一种有成效、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俄罗斯发展模式及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在与欧盟和北约的竞争中日益失去吸引力。普京政府对乌克兰危机实行"以压促变"的政策,主要目标在于使乌克兰实行联邦制,或者至少中立化。目前看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将向"德左模式"发展。但是摆脱乌克兰危机的可靠出路,只有政治解决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多层次的。首先是危机使乌克兰与欧洲、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往来中断;其次是俄罗斯的经济因美国与欧盟国家对俄实行经济制裁而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是乌克兰危机未有穷期,欧洲的政治与经济教条主义会使局面越来越僵化。具体而言,乌克兰危机的演化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乌克兰经济瘫痪,直接拖累欧洲经济乌克兰曾经是欧洲的粮仓,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重工业与军工工业也很发达。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政局一直不稳定,先后经历过几次"颜色革命"。目前的街头政治动乱使乌克兰陷入混乱状态,社会结构被破坏,工业生产停滞,农业生产萧条。从总统  相似文献   

3.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23,(15):47-47
韩媒分析,韩国政府选择以出借而非出口的方式向美方提供炮弹,是为了避免让外界产生韩方通过美方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的误解。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一年多来,双方炮弹消耗特别大。据悉,每天俄罗斯要向乌克兰发射一二万发炮弹,乌克兰也要还击三四千发炮弹。有西方官员透露,乌克兰军队一天的炮弹等同于此前北约在阿富汗一个月的消耗量。俄罗斯有苏联时期留下的充足库存弹药,短期支撑没有太大问题。可是乌克兰尽管有美国及西方的军援,炮弹仍捉襟见肘。据说,30个北约国家已经有20个再也无力供给乌克兰155毫米炮弹了。  相似文献   

4.
2月28日上午,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戈梅利举行谈判。当天,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特别会议,讨论乌克兰局势。风口浪尖的乌克兰,将去向何方?从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的那一刻起,乌克兰已经回不到过去了。成为大国对抗的前沿,还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或是选择。乌克兰并非开始就面临这样的“两难”窘境。1990年两德统一时,美欧领导人都明确说,两德统一后,北约不会再东扩。  相似文献   

5.
在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是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不过,其行为似乎并非在贯彻一种试图在前苏联地区重建"帝国"的连贯战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做出应对。通过将心理因素纳入到分析当中,能够对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行为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自乌克兰反对派破坏与亚努科维奇达成的和解协定而主要的西方国家迅速承认由反对派组建的临时政府伊始,俄罗斯决策者即产生了强烈的愤怒和怨恨等情绪。主要受此情绪影响,俄罗斯决定推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而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眷恋"感,使其排除了支持克里米亚独立这一选项。由于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的关系有别于其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关系,致使俄罗斯目前没有在该地区复制"克里米亚模式"。从心理层面分析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动机,对于我们明晰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何以演变至目前这种"新冷战"的状态,以及剖析欧美国家对俄政策的失误能提供一定的洞见,而且能为中国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文化与俄国文化是同一个俄罗斯文化的不同版本。乌克兰加入俄国版图后,俄国文化的这两个版本如何融合为一的问题就一直是一个未能彻底解决好的问题。除了寻找文化之根的那个层面之外,任何文化都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即对精神峰巅的仰望。乌克兰文化的建立,就应该定位于不是与全俄文化去竞争,而是捐弃前嫌,对全俄文化进行补充和丰富。欧亚主义号召全体俄罗斯人——无论是大俄罗斯人,还是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都要为把文化当作民族的自我意识来弘扬这一理想而挺身奋斗。  相似文献   

7.
沈逸 《新民周刊》2022,(8):35-3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于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齿轮,因此骤然进入了一个加速运转的时期。俄罗斯在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震动了整个世界。全球范围,美西方精英和媒体,一夜之间变成了纯白的和平鸽,熟练地捡起脚底下的国际法,翻到相应的章节,开始照本宣科:普京是坏人,俄罗斯是怪兽,出兵乌克兰是侵略,违反国际法等等。全球范围精神上认同美国,比美国人更信任美国政府的爱好和平人士,开始跟随华盛顿的节奏。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起源于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作为欧盟"东方伙伴关系"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联系国协定一旦签署,将为伙伴国与成员国之间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奠定基础。乌拒签联系国协定之所以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在前苏联空间展开的地缘政治竞争的影响。在乌克兰危机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对乌反对派无条件的支持,也对乌局势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乌新政府最近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意味着欧盟与乌克兰的关系回到了危机爆发前的原点。然而,无论是欧盟还是乌克兰,抑或是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已经而且还将受到乌克兰危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回看俄罗斯军队越过俄乌边境,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俄罗斯攻打的是乌克兰吗?在俄罗斯于2月24日出兵乌克兰以后,无疑,2月26日、27日成了形势转换关键的时刻。2月27日,俄罗斯战略威慑核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而西方开始增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其中,属于北约阵营的法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3亿欧元(约合21亿元人民币)援助款。  相似文献   

10.
何维保 《美国研究》2015,(2):158-160
<正>2014年11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了"乌克兰危机与国际战略格局的走向"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及美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与会者就乌克兰危机的发展前景、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博弈及乌克兰危机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关于乌克兰危机的成因及发展走  相似文献   

11.
独联体各国并未朝着六个月以前所设想的松散联盟的方向发展,相反,他们之间的对立不断加深,亲俄和反俄两大集团正在形成。那些因主张民主、反对极权而上台的部分俄罗斯首脑态度也日趋强硬,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一位国家顾问声称“保卫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境外的俄罗斯人的法律及其它权利事关重大,否则将严重损害俄罗斯总统的威信。”乌克兰、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的政治首脑担心一个过去的帝国会卷土重来,因此这些国家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反俄联盟,乌克兰是其中最有实力和最坚决的一员。乌克兰的总统顾问说出了其它几国的共同忧虑:“俄罗斯梦想成为旧俄帝国的继承人,目前的经济危机促使当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是"空间生物",所以人们已习惯于分析国际关系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在全球经济高度金融化的今天,国家利益形态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金融化趋向,金融与货币体系的运行与变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1因此,在研判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国际政治重大事件时,有必要把地缘政治和币缘政治的分析框架结合起来,以得出更符合时代特征的结论。(一)乌克兰事件的复杂背景乌克兰危机无疑是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察,乌克兰对欧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连接俄罗斯的主要能源通道。同时,乌克兰也是俄罗斯连接欧洲的  相似文献   

13.
周洁 《新民周刊》2024,(10):28-31
<正>有人评价:“白俄罗斯与它沉闷的名声相反,它是一个进步、现代、整洁的地方,很容易让人喜欢。”这种“反差萌”,你愿意去了解吗?白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是一个内陆国家,它东边是俄罗斯,南部与乌克兰接壤,西部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同属于东欧,它的邻居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占据“C位”的白俄罗斯却总被忽略。甚至还有人问,这个白俄罗斯,是不是俄罗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带来了两方面挑战:一方面,这是冷战结束后对现存以美国为首的国际体系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此次危机对国际关系理论也构成了新的挑战。乌克兰危机中的俄罗斯政策,特别是克里米亚入俄事件,引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大量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俄罗斯为什么会采取如此行动?目前学者对此问题提供了分别基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的三种解释。前两种解释虽然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局限于表面上的利益——所谓"国家利益"或"掌权者的利益",而忽略了塑造这些利益的具体内涵和更深层次的因素——认同。建构主义的解释虽然把认同介入到分析框架之中,但现有的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实际上,俄罗斯大国观念下的大国认同,是俄罗斯行为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中东欧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受欧盟内部分歧、与俄罗斯以及和乌克兰的经济联系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还有对乌克兰危机性质的认识不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中东欧国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远非一致化。第一,如何对待乌克兰危机,欧盟内部存在分歧。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及其老成员国释放了混乱的信号。欧盟委员会强烈反对和批评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危机,称俄  相似文献   

16.
乌克兰地方自治制度在21世纪初已成型,却一直未很好地落实。2013年年底乌克兰危机之后,地方自治改革成为乌克兰政局中的关键问题。乌克兰地方自治问题包括东部省份的自治地位和其他地区的自治制度问题。目前,东部省份地位问题虽有所进展,但仍未打破僵局。对此,乌克兰有关各方应尽早就东部省份获得何种自治地位达成一致。其他地区正在朝着"波兰模式"前进,但尚需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俄罗斯族占多数的"灰色"区域的自治地位问题。只有尽早解决这三类问题,更好的地方自治制度才可能顺利建立,乌克兰才有可能早日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俄罗斯内政外交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4年是普京连任总统、开始第二任期的第一年。这一年对于俄罗斯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俄国内外媒体上频繁出现的"总统选举"、"政府改组"、"经济翻番"、"行政改革"、"尤科斯案"、"先发制人"、"车臣总统被炸"、"别斯兰事件"、"乌克兰橙色革命"等醒目的字眼,把2004年的俄罗斯渲染得五彩斑斓。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是欧洲和独联体地理交叉点上的关键大国,不仅对独联体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对欧洲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也举足轻重。由于其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改革和内政外交走向均对欧洲大陆战略态势产生影响,乌克兰历来都是大国争夺的对象。2004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围绕乌克兰总统大选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明争暗斗,就充分说明了乌克兰在欧亚大陆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而乌克兰此次选举的结果必将对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战略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独联体内"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19日,独联体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正式签署了建立"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协议,这无疑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掀开了新的篇章.长期以来一直游离于独联体核心圈之外的乌克兰加入其中是"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最显著的特点.在可预见的未来,"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可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成功的机遇,但实现过程并非坦途.为了使"四国统一经济空间"顺利向前发展,就目前而言,四国应在入世问题上协调政策,统一立场;俄罗斯应尽快使所有以俄为中心的三个集团(俄白联盟国家、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方案协调一致并千方百计地加强在成员国,特别是在乌克兰的经济存在.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是一个面积占欧洲第二位、人口占第五位的国家,也即是说面积和人口大体与法国相当的欧洲大国。乌克兰物产丰富、工农业发达,是原苏联的冶金、机械和化工的生产中心,也是前苏联的粮仓,在前苏联各共和国中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俄罗斯。从地缘政治上说,乌克兰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处于欧洲的中心,还拥有黑海地区的众多天然良港,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乌克兰对于整个欧洲大陆的稳定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