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28日上午,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戈梅利举行谈判。当天,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特别会议,讨论乌克兰局势。风口浪尖的乌克兰,将去向何方?从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的那一刻起,乌克兰已经回不到过去了。成为大国对抗的前沿,还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或是选择。乌克兰并非开始就面临这样的“两难”窘境。1990年两德统一时,美欧领导人都明确说,两德统一后,北约不会再东扩。  相似文献   

2.
漫漫谈     
崔泓 《新民周刊》2022,(6):42-43
1.一“支”空文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表示,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国将继续向基辅方面提供支持,但不会派遣军队进入乌克兰对俄实施军事行动。这不禁令人想起英剧《是,大臣》的台词“我们给他们一切支持,除了帮助”。2.家有“夹”规美国自由式滑雪U型池运动员阿伦·布隆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美国他看到了各种关于北京冬奥会的不负责任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棋入何局?     
<正>美国人是不可信的,这一点,在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月20日出现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街头即可看出。此前,美方口口声声对外表示,拜登将出访波兰,但不会在俄乌冲突一周年期间出访乌克兰。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作了长篇大论以后,宣布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军越过边界,迅速攻入乌克兰首都基辅郊区。当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正在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安排位于波兰的乌流亡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4.
周琪 《美国研究》2023,(3):9-35+5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对乌克兰给予了倾力支持。拜登政府对俄乌冲突的政策是:战争最终要用外交方式来解决;美国不会要求乌克兰在最终的和平进程中做出领土让步;美国不会直接参战;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是为了帮助其自卫,并使其在谈判桌上处于有利地位。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财政预算支持、人道主义援助,并增加了对欧洲的能源援助,同盟国和合作伙伴一起对俄罗斯实施了有史以来对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规模最大的制裁和出口管制,并在多边机构中共同采取打击和孤立俄罗斯的行动。俄乌冲突造成的后果已显露端倪:欧洲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核武器威胁形成对西方的威慑;能源供应链发生深刻变化;粮食供应链中断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俄罗斯因战争消耗而国力下降。美国对乌克兰的全力支持能持续多久?这一问题已成为美国国内日益引人注目的争论问题。诸多因素,特别是美国和北约与乌克兰战争目标的差异,令美国面临政策选择的两难,而美国国内战略家不断提醒拜登政府:战争的长期化最终可能妨碍美国阻止“新的欧亚霸权崛起”的努力,干扰美国把印太地区作为战略重点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5.
笑饮 《新民周刊》2022,(21):64-65
据《参考消息》6月3日报道——法新社6月2日盘点了俄乌开战百日时间表。报道称,2月24日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从而引发欧洲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冲突。在俄罗斯扩大其对乌克兰东部的控制之际,我们回顾一下过去100天的战斗,这场战斗已经导致数万平民丧生,一座座城市化为瓦砾。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重构与乌克兰的关系。随着俄对外战略的调整和美国全球战略的推行,俄美很快渡过了“蜜月期”,在独联体地区展开了势力范围的争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乌克兰不可避免地成为美俄在后苏联地区争夺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危机是后冷战时代美欧与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地缘博弈的继续,是俄罗斯与美欧在欧盟东扩问题上的矛盾的集中体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部门实施了数轮制裁,制裁的力度和时间受美欧各国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企业游说、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最终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美俄两国对独联体地区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美欧对俄的制裁较为有限。美欧对俄能源制裁有望推动中俄之间重要油气合同的签署,扩大两国的油气合作范围,促进两国的金融合作和货币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我想谈的是东北亚的大国关系和合作前景。东北亚的大国关系主要是中俄关系、中日关系和日俄关系,而这三对关系都离不开美国,所以美国是决定东北亚格局变化方向的核心因素。首先是中俄关系。俄罗斯战略中心的东移是大势所趋,乌克兰危机与能源价格大幅下跌是根本动因。俄罗斯认为西方没有给它足够的发展空间,加之全球经济和能源供求格局的变化,导致俄罗斯进行战略东移。全球能源供求的变化、能源价格的  相似文献   

9.
金姬 《新民周刊》2022,(3):48-51
基辅罗斯被认为是3个现代东斯拉夫人国家——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的前身。1994年,美国地缘战略理论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提出一个著名论断:"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帝国。"乌克兰确实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地方。正如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所说,"乌克兰曾经是俄国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大国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回看俄罗斯军队越过俄乌边境,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俄罗斯攻打的是乌克兰吗?在俄罗斯于2月24日出兵乌克兰以后,无疑,2月26日、27日成了形势转换关键的时刻。2月27日,俄罗斯战略威慑核力量转入特殊战备状态。而西方开始增强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其中,属于北约阵营的法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3亿欧元(约合21亿元人民币)援助款。  相似文献   

11.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23,(15):47-47
韩媒分析,韩国政府选择以出借而非出口的方式向美方提供炮弹,是为了避免让外界产生韩方通过美方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的误解。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一年多来,双方炮弹消耗特别大。据悉,每天俄罗斯要向乌克兰发射一二万发炮弹,乌克兰也要还击三四千发炮弹。有西方官员透露,乌克兰军队一天的炮弹等同于此前北约在阿富汗一个月的消耗量。俄罗斯有苏联时期留下的充足库存弹药,短期支撑没有太大问题。可是乌克兰尽管有美国及西方的军援,炮弹仍捉襟见肘。据说,30个北约国家已经有20个再也无力供给乌克兰155毫米炮弹了。  相似文献   

12.
张帆 《美国研究》2022,(5):25-48+5-6
乌克兰危机期间,拜登政府不断向国内外公众及时地、大规模地披露经过解密的国家情报。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美国私营部门,以及美国盟友或伙伴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是此次公开披露情报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拜登政府将“全政府—全社会”组织原则应用于公开披露情报,注重各色披露平台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以拜登政府为关键节点的公开披露平台网络。从披露的内容上看,此次公开披露情报不仅涉及俄罗斯军事能力(包括陈兵俄乌边境的人数、装备及其动态),且涉及军力部署背后的战略动机(包括俄罗斯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前景、时间和理由)。拜登政府在此次乌克兰危机期间的公开披露情报有其深刻的战略逻辑,最终服务于美国的对俄混合战争。美国对俄混合战争倚重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为使这两种手段产生最佳效果,需利用信息战为强化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制造舆论氛围,但俄罗斯在舆论宣传领域的相对优势制约美国信息战的舆论影响。拜登政府在乌克兰危机中实施以“预先驳斥”为导向的对俄信息战,并借助公开披露情报,以国家情报的权威性和及时性助推“预先驳斥”,以国家情报作为“预先驳斥”信息战的关键主题和内容的素材,并凭借协调、合作的披露平台网络,扩大、提升关键主题和内容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俄罗斯内政外交的核心事件是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俄罗斯发展前景及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对乌克兰采取的特别军事行动,是普京时代乃至俄罗斯历史上一个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选择。因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面临极大的外部压力,但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无论是政治、经济、外交还是安全,俄罗斯都在经历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和挑战。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对抗的尖锐化和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为俄罗斯寻求政局稳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考验。政权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内政的重中之重,是俄罗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俄罗斯为确保自身的政权安全构建了三大体系: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体系;以文化主权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以防范非政府组织(NGO)为核心的社会管控体系。这样的政权安全建设基本维护了俄罗斯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4.
乌克兰是欧洲和独联体地理交叉点上的关键大国,不仅对独联体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对欧洲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也举足轻重。由于其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改革和内政外交走向均对欧洲大陆战略态势产生影响,乌克兰历来都是大国争夺的对象。2004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围绕乌克兰总统大选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明争暗斗,就充分说明了乌克兰在欧亚大陆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而乌克兰此次选举的结果必将对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战略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2,(46):30-30
壹中国一贯尊重各国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权利,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航行自由为名,挑衅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加拿大外长宣称计划派遣更多军舰通过台湾海峡,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作出回应。贰这种限价对于俄罗斯的预算来说是相当舒服的。近日,欧盟、G7和澳大利亚对俄罗斯海运出口石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批评称这一限价“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6.
<正>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多层次的。首先是危机使乌克兰与欧洲、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往来中断;其次是俄罗斯的经济因美国与欧盟国家对俄实行经济制裁而受到严重影响;最后是乌克兰危机未有穷期,欧洲的政治与经济教条主义会使局面越来越僵化。具体而言,乌克兰危机的演化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乌克兰经济瘫痪,直接拖累欧洲经济乌克兰曾经是欧洲的粮仓,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重工业与军工工业也很发达。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政局一直不稳定,先后经历过几次"颜色革命"。目前的街头政治动乱使乌克兰陷入混乱状态,社会结构被破坏,工业生产停滞,农业生产萧条。从总统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至今的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的演变表明,将乌克兰纳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使之成为俄罗斯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一直是俄罗斯的核心目标,这也是俄罗斯强硬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动因。俄罗斯对乌克兰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不能为乌克兰转型提供一种有成效、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俄罗斯发展模式及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在与欧盟和北约的竞争中日益失去吸引力。普京政府对乌克兰危机实行"以压促变"的政策,主要目标在于使乌克兰实行联邦制,或者至少中立化。目前看来,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将向"德左模式"发展。但是摆脱乌克兰危机的可靠出路,只有政治解决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学界和政界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该危机促使美国对其对俄政策,尤其是2008年俄格战争以来的对俄政策进行反思。许多美国人质疑俄罗斯在乌克兰行为的合法性,危机也加深了美国民众对普京的负面印象。美国专家学者提出的应对措施主要涉及政治和军事领域,但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提出对乌克兰复兴来说极为重要的大规模的有效的经济援助计划,这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困境。此次危机凸显了东欧的重要性。未来,美国更有可能采取一种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19.
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系统性危机的集中爆发与世界秩序的变化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世界秩序仍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现有国际组织和机构却无力预防和解决危机及冲突。北约东扩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进一步推动了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向东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力量的相对走弱,使美国主导单极格局力不从心;“全球南方”力量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正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多极世界逐渐回归。面对如此复杂且严峻的挑战,国家层面应作出适当的政策回应。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成为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大国间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对此,中俄两国还需进一步加深相互信任和理解,通过人文交流夯实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推进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助力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目标;进一步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推动...  相似文献   

20.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不断有西方学者撰文称中国是乌克兰危机的最大赢家。笔者对此质疑,希望通过分析乌、俄、美和欧盟在危机中的利益得失,探讨这一有争议的话题。当然中国也在重点分析之列,尽管中国不是危机的参与方。事实上,中国因乌克兰危机遭受了巨大的现实利益损失,危机也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某些有利态势,但仅仅是一种态势,远未真正转化为实际效益。在危机中,乌克兰损失惨重,欧盟和俄罗斯各有得失,美国利用各方矛盾施展巧实力,但或许也存在战略误算。西方与俄罗斯的对抗客观上促使中俄加速接近,但就此推断中俄将结盟对抗美国,未免有些草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