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启用新证自今年8月1日起,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已启用新证件──《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替代原有的“经香港去台湾”加注的《往来港澳通行证》。新证为多页本制,封面为雪青色,上方为金色的“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字样,下方为金色五角星的花...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8,(8):78-78
1、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须履行哪些手续?大陆居民须持有效《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以下简称《通行证》)及旅游签注(签注字头为L,以下简称签注)赴台旅游。作为第一步,大陆居民申请前往台湾旅游,可直接到国家旅游局公布的13个省份的33家赴台旅游组团社咨询、报名,确定参团。  相似文献   

3.
台湾金融业投资祖国大陆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荣 《台声》2002,(2):14-15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日趋热络和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实现直接通汇、开展两岸金融合作已是大势所趋。近一段时期,台湾当局在政策上有所松动,于是台湾金融业者争先恐后到大陆设立办事处、调查商情。台湾金融业投资大陆,将对台湾经济、大陆台商企业、两岸经贸往来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台湾金融业的严重危机台湾金融业危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逾放比节节攀升。1992年台湾本地银行的逾放比只有0.81%,此后逾放比逐年递增,1995至2000年分别为2.85%、3.68%、3.70%、4.36%、5.34…  相似文献   

4.
<正>9月21日,2015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简称"卡式台胞证或电子台胞证")全面启用。今年6月,大陆有关方面在第七届海峡论坛上宣布,将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由此,台胞往来大陆将更加便捷。然而,在大陆宣布此惠台举措后,岛内却质疑声不断,在经过大陆方面针对质疑澄清说明后,岛内理性声音才得以增多。台胞证的变迁之路台胞证,除了作为台湾民众在大陆的身份证明以外,更是承载了两岸社会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5)
<正>摘编自7月19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据报载,台湾陆委会拟限缩两岸交流,包括"大陆省级台办""曾发表对台不友善言论的智库学者""慎重审核大陆党政军"等三类人士来台交流,如果报道属实,这将对两岸和平稳定造成严重伤害,也将戕害台湾经济发展。从民众往来的角度看,两岸民众往来可增加相互  相似文献   

6.
杨云宝 《创造》2010,(1):94-97
<正>台湾对于大陆人来说,既亲切又陌生。近60年来,由于两岸隔绝,人民互不往来,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祖国宝岛台湾的认识仅局限于地理和历史教科书的知识。2009年11月26日,笔者有幸作为"第十届大陆图书展"的一员,踏上了魂牵梦绕的宝岛台湾的土地,几天时间,行走于宝岛,台湾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状况,在脑海里形成了极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台湾各阶层和群体在台湾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演变和社会结构下,造就了普遍的心理状态、思想倾向和文化传统。本文从思想倾向角度,探讨当前台湾一些社会意识的特征。一、台湾本土意识。台湾光复后,台湾同胞积极恢复中华文化,学习国语(普通话),祖国意识高涨。但1949年蒋介石集团带百万大陆人群退据台湾,将台湾作为其“复兴基地”,建立“独立王国”,对抗祖国大陆,阻隔往来,使两地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蒋介石政权以大陆外省籍人垄断各级权力岗位,在台湾施行专制统治,进行“省籍歧视”,使本省人产生依然是“二等国民”的屈辱感。60…  相似文献   

8.
南台湾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台湾政治光谱“北蓝南绿”的格局下,南台湾是所谓的“绿营大票仓”,是民进党执政县市最集中的地方。这一格局制约了南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发展,形成南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不够密切,文化交流不够频繁,人员往来不够庞大的局面,进而阻碍了南台湾区域优势的发挥与经济的发展,以及南台湾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赵楠 《两岸关系》2010,(5):43-43
随着大陆经济的腾飞和两岸经贸往来的热络,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瞄准了大陆这个需求庞大的市场,来行销旗下的商品。今年4月,台湾烟酒公司旗下的优质商品——玉山高粱酒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特许展上亮相,迈开了台湾烟酒公司旗下商品行销大陆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台湾新浪篮球队要去大陆注册打球,主管官署“陆委会”,“体委会”都不准,球团负责人姜丰年扬言硬干到底,不惜和衙门对簿公堂。这事情,后来虽获解决,却也再度凸显了台湾企业在两岸“政治对峙,经贸往来”诡局当中,所面临的困境。大体而言,台湾岛内投向大陆怀抱的推力,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经济条件,而反制大陆的岛内拉力则主要来自于自主性政治认  相似文献   

11.
第五章三国卫温将军大闹台湾记1900年前《三国志?吴主传》里有关卫温到夷洲的一段文字引起台湾学界的轩然大波。有人说东吴卫温、诸葛直根本没来过台湾。有人说隋朝陈稜没来过台湾。有人说郑成功、清朝、国民政府都是外来的。所以,台湾就像一颗形似番薯的巨大外太空陨石,1945年无声无息地落在中国大陆福建外海的太平洋上,于是这世上出现了一座岛被称为"台湾",台湾开始有了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方便两岸人员往来,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准备进一步简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在大陆居留及大陆居民往来台湾的相关手续。今年在条件成熟时将会推出以下5项便利措施:一、简化大陆居民往来台湾手续。改变按前往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电影文化恢复交流始于八十年代后期,两岸从影人员往来增多,一些台湾摄制的影片在祖国大陆上映,如由李行导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浪花》等,台湾的电影人来大陆参加的影展活动,每年的金鸡、百花奖活动也安排放映两岸三地的电影,台湾电影导演王童的影片《无言的山丘》还曾获上海电影节大奖。但大陆的观众对台湾电影的发展却了解不多,本刊特予介绍。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16)
<正>近年来,桂台人员的交流伴随着经贸往来的增多,紧密而热络。不少去过台湾的朋友问我,在全球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重新洗牌的格局中,台湾已不再是个"发达经济体"了,当年的繁荣已成过眼烟云。多年来岛内蓝绿争吵不休政策徘徊不定,使台湾经济逐渐走向衰退,呈现难以逆转的边缘化趋势。论经济总量,台湾早已被大陆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发达省份超越;论外贸总额大陆是3.96万亿美元,台湾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2002-2003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与外资投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台湾行     
台湾——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自童年记事起,就早已将它铭刻在心——祖国的宝岛、一颗闪耀在深蓝色太平洋上的璀璨明珠;陌生,却因它远隔万水千山,海峡两岸由于历史原因,一直长期隔断了往来与联系。近十几年来,两岸的交流随着各方努力和大陆改革的春风而日益增  相似文献   

18.
邱立本 《台声》2004,(4):6-9
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甚至出现战后以来罕见的经济负增长窘境。对此,台湾岛内有舆论认为,是大陆“磁吸效应”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过密的后果。然而事实却正相反。两岸经贸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日益成为台湾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自2002年以来,两岸经贸往来已进一步成为  相似文献   

19.
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整体适应情况与满意度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社会适应性主流是客观理性、积极向上、主动作为的,多数台湾青年对自己在大陆求学或就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超六成被调查者表示能主动适应两岸文化差异,并能客观理性看待大陆政治体制。但两岸政治生态、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社会发展程度及社会结构的差异,大陆惠台政策重制订轻落实的制度缺失,台湾青年自主择业或创业难度大,身份尤其是户籍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也对他们的社会适应造成困扰。"主动调整"成为当前大多数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就业或生活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4,(3):54-54
2 月11 日,国务院台办在钓 鱼台大酒店举行了例行新 闻发布会。发言人张铭清请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韩玉生就海峡两岸人员往来等问题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韩玉生指出:作为出入境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多年来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两岸人员往来台湾的管理工作。为海峡两岸人员的往来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方便台湾居民来往大陆以及在大陆居留,特别是2000 年以后,来往大陆的台湾居民和往来台湾的大陆居民人数增加很快。2001年,大陆居民去台 ▲国台办新闻湾达到10.3 万人次,台湾居民来大陆达到310.2 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