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民周刊》2022,(26):6-7
城市公园最早出现于1843年的英国。25年后,上海也建起了第一座城市公园。直至1949年,上海市区的公园数量仅为14个。2020年,上海拥有城市公园的数量突破400个,其中2/3以上为近20年来新建。近年来,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视野在城市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而旨在打造“千座公园”的上海,正在成为“公园中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阿晖 《新民周刊》2022,(8):66-69
在上海市民的眼中,作为上海地标再度翻新的上海体育馆,换了新衣,但依然是心中那个充满情怀与激情的“万体馆”。虎年新春伊始,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内,综合馆“万体汇”启动部分试运营,迎来了众多“以球会友”的申城市民。这座未来占地达到35.96公顷的新型城市体育公园,除了新规划建设的综合馆“万体汇”。  相似文献   

3.
应琛 《新民周刊》2022,(26):8-15
“全域公园,无界融合”,这是上海公园城市建设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晨雾消散,上海迎来新的一天。在大宁公园内,约一万平方米的荷花池边已经围着不少拍摄和观赏的游客。作为浦西市中心最大的绿肺,大宁公园自开园后就备受市民的青睐,是市民茶余饭后、节假日休闲的首选。随着人们对优美生态绿色环境需要的日益增长,摩天大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不再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标配”,“城市建在公园里”才是最“IN”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琛 《新民周刊》2023,(12):28-33
<正>“一方面要让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快马加鞭推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要借势进一步提升当地村容村貌,我们不仅要让沃土更肥硕,也要让老乡们生活更幸福”。莎车,位于中国西部边陲,一座拥有3000多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作为新疆人口大县,100多万人生活在9037平方公里土地上。浦东,位于东海之滨,一座从荒地滩涂建设起来的现代化新城。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强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5.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必然选择。本文旨在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困境困难和实施路径。数据正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并与农业农村生产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智慧化,催生了全新的农业生产业态,助力农民收入提高收入水平和“新农民”回流入村。数字化乡村政务服务使得资源的城乡分布更加均衡和普惠。数字赋能还提高了乡村生态监管效用,为农村人居环境科学治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当前,数字环境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和不均等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性能和网络全村覆盖率尚待提高。数字化乡村发展仍然存在技术短板、数据孤岛化、城乡数字鸿沟、农村数字化人才匮乏和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要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平衡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精准匹配、加强农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力,才能真正实现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人民之友》2020,(2):17-17
“脱贫攻坚”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省人大代表尹双凤、孙清良、段贵建、尹峰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建言献策。尹双凤:建设高校服务脱贫攻坚试验示范区,充分发挥湖南省高校资源多的优势,建设一批“高校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探索“脱贫减贫”转向“乡村振兴”的理论路径和长效机制,开发一批可推广的适宜性技术,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持续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加速了农村社会的分化,加之日益加剧的人口稀疏化、老年化,乡村大有衰落之势。在社会治理领域,农村内部矛盾不断增多,包括村霸在内的黑恶势力严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各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问题复杂多样,乡村治理面临巨大挑战。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年多来,围绕社会治理,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大政方针,为乡村有效治理指明了方向。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在“七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的总框架下,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三治”结合的乡村社区治理体系,落实县乡村联动的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横向上要建立健全权责清晰、体制顺畅、多元互动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纵向上要建立健全指挥有方、服务到位、上下联动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周洁 《新民周刊》2022,(33):56-59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多年来,上海对云南全方位、多层次协作帮扶,助推云南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8月的独龙江畔,大山依偎着大山,白云追逐着白云,苍翠森林中掩映着一栋栋悬挂五星红旗的居民楼,75岁的独龙族“文面”奶奶李文仕坐在自家小院前的沙发上,和被评为“最美生态护林员”的女儿李玉花一起,热情地接待从上海远道而来的客人。  相似文献   

9.
陈冰 《新民周刊》2022,(45):24-27
店铺陈列、店招可以玩的东西很多,而如何实现又好看又符合品牌自身调性的装修和陈列,要花很大的力气去构想和实现。或精致优雅,或烟火气缭绕的街边小店,是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不变的“乡愁”。个性化小店映射着时代镜像,为城市日常营造别样生态,更是成为都市异乡人爱上海的一万个理由--它让上海更有人情味、更有底蕴。店招吸睛,一见倾心;颜值王道,牵动驻足。毕竟,每一家小店背后,可能都隐身着一位“身怀绝技”宝藏店主。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上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更高目标。习近平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农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这种将历史、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的治理逻辑贯穿于新时代“三农”工作全过程,使我国乡村建设迎来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它也必将指引我国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应琛 《新民周刊》2017,(11):42-47
上海大学、上海中心,同样都以“上海”这座城市来命名。有人说,上海中心代表了上海的高度,上海大学则代表了上海的气度。这不仅是对上大毕业生的一种鼓舞和激励,更是一座城市关注和重视教育的一种表态。  相似文献   

12.
陈冰 《新民周刊》2022,(26):32-33
作为解封为数不多的度假项目,公园露营稳坐露营风格的头把交椅。从初春宅到了立夏,魔都人民积攒了太多的出门心愿。骑行、露营、野餐……哪怕不能出沪,也要在各大公园草坪、滨江绿地找到“一亩三分地”,呼吸久违的自然气息,释放那颗渴望自由的心灵。在各式各样的“城市出逃计划”中,露营彻底征服了魔都人民。6月伊始,人人爱露营,家家皆露营的照片频频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13.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2,(26):28-29
徐家汇体育公园,今年底将基本竣工,成为上海设施设备最齐全的市级体育文化聚集区之一和城市的新地标。进入7月,上海陷入连绵的高温酷暑,但对于足球爱好者来说,这种天气并没有击退他们在绿茵场上奔跑的热情。在上海“万体汇”成片球场的背后,是正在紧张进行改造施工,被俗称为“万体馆”和“八万人”的上海体育馆和上海体育场,以及上海游泳馆。  相似文献   

14.
中共二十大报告从头到尾几乎处处都包含或涉及“三农”问题,对未来若干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本文系统梳理解读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的涉农论述,并对学习贯彻报告的涉农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过去五年、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取得的最重要政治成果是“两个确立”,中共二十大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和最鲜明的特点是进一步完成了“两个确立”。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和逻辑起点是关心关爱农民。他青年时代在陕北农村亲身感受农民群众生活艰难,“经常几个月吃不上一顿肉”,由此作出了从政的人生抉择,并将最初的从政目标设定为让乡亲们“经常吃上肉”。也正是因此,他在担任总书记之后不久,作出了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的脱贫攻坚战略决策,使完成脱贫攻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如果说“两个确立”不仅是政治决策,也是一个历史过程的话,那么完成脱贫攻坚就是“两个确立”的重要体现和关键因素。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总书记之后,再次宣示他将领导人民完成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预示中共二十大之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村庄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村庄社会的城市化水平,可以将村庄分为城市型村庄和乡村型村庄,这两种类型的村庄城市化水平不同,村庄治理现代化的绩效与路径也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型村庄呈现出“规则化结构”和“强制度化能力”的特征,能够契合现代管理体制,村庄治理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规则之治”;乡村型村庄呈现出“不规则结构”和“弱制度化能力”的特征,难以完全契合现代管理体制,村庄治理现代化建设呈现出形式化治理的弊端。相对应的,城市型村庄应进一步优化完善行政全面主导的现代化治理方式,在“规则之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村庄民主自治,走一条规范而有活力的现代化治理之路;乡村型村庄应为半正式治理保留空间,通过培育村庄公共性逐步提高规范化治理水平,走一条“双轨治理”的渐进式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热点     
《新民周刊》2024,(13):26-27
<正>A中国雄安七年蝶变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设立7年来,从华北平原上“一片地”绘就“一张图”,再根据高标准规划蓝图建起“一座城”,雄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的蝶变。总部商务区是雄安高层建筑密集区域。上百米的中国中化大厦和正在建设的雄安国贸中心、雄安城际站地面“新月型光廊”采光面一起,未来将形成“三塔映月”景观。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约11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将构成一座“地下城”,高铁、地铁可在地下平层换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越南北部乡村的基层行政组织分为总—里—甲三级。这种结构有其自身独特的发生机制,它既扎根于越南古代乡村的自治传统,又与19世纪阮朝的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其中“总”是越南古代独有的一种基层行政组织,阮朝的社村一直处在王权下行和地方精英权威的张力之中,王权下行的举措主要是“总”的大规模推行。总—里—甲组织相应的头领分别是正总、里长和甲长,通过这种安排,阮朝的政府权力由中心向周边、上层向下层扩展,这种组织架构是阮朝权力下行和细化的过程,也是维持乡村自治传统的一种手段。除了总—里—甲这种职役组织外,还存在以家族为代表的祭祀组织和以“豪目会同”为代表的社区组织。如果说祭祀、职役组织的功能较为单一,那么社区组织则具有等级实践、层序展现、贯通控制等多重属性。阮朝的基层行政是多种力量合力共治的结果,政府对基层地区没有进行整齐划一的管控,这固然起到了维持传统、尊重故俗的效果,但反过来看,也可能导致基层地区矛盾丛生。越南古代乡村的自治是一把双刃剑,政府作为持剑者,关键是如何在经制权力和地方自治之间找到平衡。19世纪后期法国控制北圻之后,开始谋求更深刻地插手乡村,但最终结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唐羽 《新民周刊》2012,(33):83-83
130年前,外国资本在上海英租界建起了第一座发电厂,上海开始亮起电灯,响起了马达声,工业革命的能量为上海增添了活力与创新力。130年后,上海要"重新发电"了,一帮人将通过艺术的手段向世人宣示:上海这座  相似文献   

19.
乡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是解决乡村问题的根本性途径,乡村振兴必须以组织振兴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适应新形势,致力于基层党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从改革初期的破旧立新,到党的十四大之后的制度构建,到新世纪之初的不断完善,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在40多年的历程中,基层党组织在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纪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前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为上海碰杯     
《新民周刊》2023,(42):6-7
<正>2023年,百威推出高端“玉兰寻啤酒上海特酿款”。由此打开了啤酒与上海新的不得不说的故事。上海开埠180年,许多年代都有属于时代的啤酒。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啤酒不仅是市民的生活记忆,更是上海之所以是一座国际大都市的符号与诠释。如同每一座名城几乎都依水而生,啤酒产业链之兴,亦是名城与水之关系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