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孙学玉 《政治学研究》2022,(2):21-30+167-168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习惯于民族差异化研究,从族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到民族习俗、建筑、饮食、服装等,倾尽笔墨,“族”分缕析,较少从国家、法治、公民尤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角度研究民族问题、看待民族政策。本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论断,总结了民族理论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思想基础的深刻考量,揭示了中华文化演进的历史逻辑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必然;主张加强民族理论和民族发展规律研究,科学回答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澄清人们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建议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汲取国外民族发展经验教训、赋能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重视防偏纠偏等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聪利 《学理论》2023,(1):63-66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从自在走向自觉,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国共产党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核心,从价值逻辑来讲,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和使命,本着没有私利、不谋私利的政党定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中扮演积极角色。从现实逻辑来看,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勇于面对风险挑战,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承担责任。从实践逻辑来讲,中国共产党在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命中,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共创善治良序;强化文化引领,共建多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携手各民族迈向共同富裕新台阶;增强社会融合,建设共居、共事、共乐、共享的民族互嵌式社区。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创性论断奠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由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实践探索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相统一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包含团结统一的政治共同体意识、相互依存的经济共同体意识、兼容并蓄的文化共同体意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优先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民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文化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有两个关键词语: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系,对于创新完善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复兴的涵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统一于复兴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应,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开拓世界历史、国家、民族、国民四个维度以形成新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兼顾规模和效率,平行推进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共同体和国民共同体的建设;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作出相关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作为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基础;作为国民共同体的建设,要从全体国民和国民个体两方面,增加扩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民维度。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重要飞跃。从理论出场来看,需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到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族观的守正与创新中追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场渊源;从内涵布展来看,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进行深度考察和把握,进而真正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从实践路向来看,应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保持政治定力、凝聚社会情感、聚合文化动力、坚守生态底线,通过全方位的“五位一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助力于建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团结线与幸福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在被动适应世界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历史过程中,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时代需要促成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21世纪,在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的播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时代格局和未来走向的深刻把握,更有力回应了对于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争论与非议,清晰指明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体建设的中华民族的建构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质言之,作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体系核心概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中国深厚历史文化传统、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既有民族理论的历史继承与发展超越;作为具有强烈现实指向意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及国内有关中华民族构建张力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作为伟大复兴社会实践主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仍然处在不断被建构的过程中,既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需要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需要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需要更好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此,我们要有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断,为我们解决新时代民族问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有益启迪。以"共同体"的相关阐述为视角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根基,能够进一步认识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理论基质,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现实的巨大实践价值,创新了以发展共享构建中华民族利益共同体、责任共担建设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情感共鸣创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建铸造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智慧新方案,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观念作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观念,它的兴盛和沉寂皆为社会历史条件所造成。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出现过三次凸显。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华民族观念又前所未有地凸显,并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首先,它促成了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历史叙事的形成,对中国的历史叙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它促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的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增添了一种历史性、文化性和道义性的表述。再次,它促成了以民族复兴为主体的理论论述的构建,进而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民族复兴理论。最后,它导致以民族复兴来规划未来发展,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产生塑造性影响。中华民族观念产生影响的这样几个基本维度,构建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结构,确立并彰显了中华民族观念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是一个集时代、理论和现实发展诉求的中华民族国族身份意识的全新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全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于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谐社会阶层关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多层次的协调与平衡。同心圆理论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圆理论是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耦合,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突破。同时,同心圆理论也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从价值视角向结构视角发生复构,圆心是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的内圈是中国国内的统战对象,致力于民族复兴,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圆的外圈则是全球进步力量,致力于世界和谐,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心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投射,两个共同体的发展共同成为同心圆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周平 《政治学研究》2023,(1):34-41+156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凸显于国家发展进程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凸显,为民族问题治理提出了目标指引,也提出了民族问题治理需要根据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进行改进的要求。民族问题治理只有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谋划和布局,才能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效发挥助力作用。因此,民族理论也必须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而进行创新,从而将民族理论创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内生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中,当属这一历史进程的文明范畴,是民族复兴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特殊历史性质,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走自己的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铸就独特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特质与其所具有的“民族性”“文明性”“历史性”相互支撑,展现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意蕴。从“文明蒙尘”的历史处境,到“文明再造”的现代化探索,再到实现“文明复兴”,中华民族对于现代文明的探索,与其复兴之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原则高度上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标志,构成了伟大复兴最深层的历史意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牵引的文明形态变革进程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将更为充分地显现。在新的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积极、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已成为中国民族工作的主线,统领了中国民族工作的发展逻辑、权利逻辑和安全逻辑,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建设在民族议题上的核心要求。对于这样一项意义重大的国家建设工作,我们引入了观念政治研究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整体的研究纲领。结合观念政治研究的三个源头: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作用的认知、政治思想史中的观念史(概念史)传统、网络安全研究中的观念政治纲领,我们设计出观念史变迁、国家之观念建构、观念之社会塑造、敌对性观念、外部观念借鉴五大次级研究纲领,从理论、思潮和社会实践层面回应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观念维度,并呈现了在这一维度我们工作的建构点、竞争合作点、敌对点、观察借鉴点。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己任,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毛泽东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前提基础、做了多方面准备。毛泽东深刻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团结动员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制度基础,有效地承担起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实践中,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艰辛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理论成果、物质技术基础,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做了预先准备。今天,对毛泽东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25-129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主要路径和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这个主题的逻辑主线就是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源于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中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两个历史性任务,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未来三十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三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十年,一定要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逻辑,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工作着重点不动摇,任何背离现代化逻辑和现代化着重点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会影响乃至中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延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凸显于国家发展进程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凸显,为民族问题治理提出了目标指引,也提出了民族问题治理需要根据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进行改进的要求。民族问题治理只有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谋划和布局,才能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效发挥助力作用。因此,民族理论也必须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而进行创新,从而将民族理论创新问题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两者关系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者在目标取向、本质内涵、价值旨归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历史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同程,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夯实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任务,迎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前景;从实践之维看,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发展蓝图、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制度保障、给予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人,在中华民族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勋,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比较完整地提出新中国梦想是在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探索,是毛泽东新中国梦想的进一步展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的新发展。研究毛泽东的新中国梦想,对于从理论上弄清楚中国梦的理论来源和深刻内涵,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既要深入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生成机理、形成规律等理论问题,又要全面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体系、政策机制、具体方法等实践问题。本组论文,总体上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出发点,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面、不同视角来讨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