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新政治”大行其道,主要表现为两党对立加剧、极化政治有增无减、总统威信下降、社会分裂、中间层萎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关于削减债务、平衡预算、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移民政策改革、金融监管改革、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如何结束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等一系列问题上立场相左,分歧突出,缠斗不止.美国“新政治”生态的变化,将放大其对外政策起伏波动的外溢效应,并对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犹太人对美中东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犹太人支持以色列的深层次原因 ,源自对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犹太国家的认同感。因他们在美国社会及经济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由之组成的政治势力对美国中东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但也受到美国总体对外战略及犹太人社会自身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信仰者集团崛起及其对以色列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者集团是20世纪末在以色列崛起的犹太右翼院外集团。其崛起是以色列建立以来社会全面转型、特别是“六五”战争后社会意识形态剧变的结果。以色列建国后,工党锡安主义逐渐衰落,为犹太意识的抬头提供了空间。“六五”战争导致以色列人弥塞亚情绪和“大以色列主义”抬头,还导致工党锡安主义破产。信仰者集团以“新锡安主义”为主要意识形态,以在被占领土上开展定居运动从而推动神圣拯救为主要使命。它阻碍着中东和平进程,使以色列进一步深陷孤立处境,也在改变以色列社会意识形态图景和政治力量结构,推动以色列政治向右倾化、宗教化倾斜,还对以色列民主政治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在2012年美国大选中再次胜出,但其第二任期仍将面临争取美国经济脱困、弥合政治分歧和调整对外政策的挑战。预计未来四年奥巴马政府对内将继续强化政府管理经济、协调社会分配的职能;社会议题上则推进自由主义。外交上,奥巴马将继续推进和调整美国对外战略的“再平衡”,重点依靠“巧实力”构建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秩序,其对华政策则将表现出在维护双边关系稳定中对华更加谨慎,在寻求合作与竞争的平衡中适度强调竞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今年11月23日,由于美国国会联合减赤特别委员会(“超级委员会”)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成协议,美国政府的减赤努力再次以失败告终。此次协商的失败,不仅没有消除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还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政治极化,使低迷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6.
阿以冲突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许多国家提出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但美国和以色列反对。美国企图推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直接对话,即所谓“双轨制”政策。以色列提出,美国支持的“中东地区和会”建议也是为了上述目的。一些国家对地区和会有限支持,但阿、以双方在会议的形式和实质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中东和平的主要障碍来自以色列。中东和平进程将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7.
以特定政治人为核心聚合起来的粉丝社团是韩国政党政治的新现象,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对推动韩国政党政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粉丝社团中,文化共享型与个人追随型社团政治色彩相对淡薄,而政党支援型、运动支援型等政治倾向型社团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发挥着类政党的作用。年轻人的政治心理、政党有意推动、轰动效应、政治偏好、市民社会的发展是政治粉丝社团的成因。在政治生活中,这些社团发挥着宣传工具、党内制衡、代言工具和政治后备军的作用。同时,粉丝社团在发挥着政治"造星"功用的同时,也因过度竞争和论功行赏等试图影响政治的消极面而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8.
宇炎 《欧亚观察》2000,(4):19-21
但是在1900年以后,东欧犹太移民的条件开始慢慢地得到改善。虽然拥挤、噪声、肮脏等情形依然存在,但新的希望冉冉升起。到20世纪初,纽约下东区的犹太人口大大增加,爱尔兰人和德国人逐渐失去了对当地的控制。代表移民利益的犹太组织日趋活跃,出现了像美国希伯来慈善会这样的德国犹太慈善机构,利莲·沃德和雅各·希夫建立的移民居留地也帮助移民们的住宿、医疗和就业问题。而希伯来移民援助协会则帮助新来的犹太移民适应美国的新生活。1903-1910年数千个同胞会涌现出来。这些旨在帮助来自欧洲同一地方的犹太同胞组织,为东欧犹太移民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而非意识形态问题的途径。一般人可以在这里找到除自己小家庭之外的社团大家庭,这里也提供医疗和身亡救济,在这里能够听到欧洲的消息。碰到社会交往的同伴。  相似文献   

9.
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不断深入,美国非政府组织逐步扩大在香港的社会基础.美国介入香港事务主要瞄准2012年之后的香港特首选举和立法会选举.此外,香港社会的“二元认同”和香港政治生态的“二元结构”也为美国提供了利用之机.美国的行为不仅对中国在香港的权益带来危害,也不利于香港政治派别弥合分歧.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与梵蒂冈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症结有四 :1 .梵蒂冈长期坚持历史上形成的反犹主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教皇对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保持沉默 ,引起以色列人的不满 ;3.梵蒂冈反对犹太复国主义 ,反对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 ;4.梵蒂冈反对以色列将耶路撒冷“犹太化”。从 2 0世纪 60年代起 ,梵蒂冈逐渐改变了对犹太人的态度 ,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但只有梵蒂冈对历史进行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对待 ,未来以梵关系才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将近百万俄裔犹太人推向历史祖国的怀抱,最终形成了以色列最大的移民群体——新一代俄裔犹太移民。在其形成过程中,东西方冷战背景下的某些国际因素——苏联、以色列和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种种对策,对新一代俄裔犹太移民的形成作用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历史遗留问题和巴以冲突长期持续的影响,以色列阿拉伯人所体现的"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双重身份认同的鲜明特征,对他们的政治参与进程和阿拉伯政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近年来,以色列犹太国家定位的不断强化和右翼政府主导地位的持续增强,使阿拉伯政党双重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冲突更加凸显,压缩了其发展空间。未来,阿拉伯政党的发展前景将受到以色列犹太国家定位以及以色列民主政治、右翼政府的执政地位、阿拉伯政党的路线选择等因素的重大影响。此外,中东变局与巴以问题的边缘化也加剧了其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3.
美国犹太人成功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1400万犹太人 ,580万在美国 ,而在以色列国的犹太人只有460万。无疑 ,美国有适合犹太人生存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只要不带偏见 ,人们都会把犹太人看作是美国社会中的成功者。犹太人大规模移居美国是在上世纪末 ,本世纪初 ,总数超过200万。这些在俄罗斯和东欧遭受迫害、穷困潦倒的犹太移民与先期到达美国的西欧犹太人有很大的差别 ,他们一般文化程度不高 ,有相当数量的文盲 ;他们缺乏谋生的专门技能 ,从事体力和手工劳动 ,有的靠救济生活 ;他们是一群“没有钱的犹太人” ,生活在最低层。当时的美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阿拉法特的去世并不意味着巴勒斯坦问题的终结.如果阿拉法特的后继者仍坚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力,可能也将被以色列视为所谓"实现和平的障碍".巴以都面临严峻挑战,以犹太种族和民主精神为立国原则的以色列不能永远占据着巴勒斯坦领土,也不能吞并巴勒斯坦,建立两个民族国家并和睦相处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惟一可行方法,但和平之路依旧漫长,需要国际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推动巴以冲突的公正解决.美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以色列的立场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正面、积极、有活力的,主题多是以色列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宗教、中以合作等,展示出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浓厚、宗教魅力迷人、民族性格坚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以色列;在美国媒体中,以色列形象基本是负面、消极、挣扎的,主题多是以色列的内部政治斗争、社会分裂、民族歧视、巴以冲突、对外关系恶化等,展示出一个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族割裂、国际处境孤立的以色列.中美媒体报道倾向既与本国民意、政策相关,亦有与民意、政策脱节之处,往往是盲人摸象,甚至以观点筛选事实.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主体民族犹太人绝大多数是在建国后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迁居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目前,以境内最庞大的移民群体是来自苏联、俄罗斯联邦和独联体等国家的犹太人。俄籍犹太移民积极参与以色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事务,他们对以色列内政外交的影响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7.
后犹太复国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犹太复国主义是在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和中东政局发生空前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以色列犹太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新思潮。它依据“新史学家”对大量档案文件和相关史料的深层研究,并联系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发展轨迹和以色列的现状,从该国国家性质和发展朝向等诸多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批判性的观点。但它尚不具备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此思潮的支持者主要为犹太左翼力量和身处犹太社会边缘的阶层,因而它自身的力量还十分脆弱,并未动摇传统和极端犹太复国主义在以色列现政府决策中的霸主地位。其价值在于,它对未来以色列政治的发展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在一些中美之间存在重大分歧的议题上开始较多采用对华“多边施压”策略,即试图通过推动国际社会对一些涉及中国重大利益的国家进行孤立和制裁,或建立某种针对中国的“多边联盟”,以达到迫使中国与美合作或对美让步的目的。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美国在诸多议题上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以及中国希望通过加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来维护本国利益等,是美国调整对华外交策略、对华更多采用“多边施压”外交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前的经济复苏势头虽有所增强,但仍处于结构调整转型的中间阶段,中长期发展取决于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政策的成效.这也决定了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将继续其“内政为主”的执政理念,聚焦增加就业和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等发展议题.美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社会生态一方面使得美国社会继续看重中国发展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另一方面美方也日益关注中国竞争能力升级及其对美国的多重挑战.中国应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对双边关系议程的塑造能力,加快中美经贸关系的升级版建设,并推动美国社会形成更加客观理性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20.
回顾过去几年的执政历程,奥巴马对美国的内政外交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调适,旨在修复受损的美国霸权,重塑其全球领导地位。尽管奥巴马的变革思路符合美国当前和中长期的战略需求,促进了经济复苏、释放了社会活力,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和战略处境。但是,由于变革时机的滞后、非西方世界的觉醒以及内部极化的加剧,美国此轮变革调整的成效并不显著。美国面临的内外挑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特别是对霸权修复这一战略任务而言收效甚微。美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其未来的发展态势取决于奥巴马能否有足够政治意志将变革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