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俄罗斯对法国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形成了专门的学科领域——法国学,前苏联科学院法国历史研究中心自1958年起定期出版刊物《法国年鉴》,它成为了俄罗斯法国学研究者之间的连接中心,并且扩大了法苏之间的科学合作,这对法国学研究十分重要。上世纪90年代由于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景气及苏联解体,此刊曾一度停刊,法国学也呈现群龙无首的状态。2000年后此刊又恢复出版,涵盖了从高卢时代到当今的全部法国历史,重新成为法国学在俄罗斯的中心枢纽。《法国年鉴》的艰难历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学在俄罗斯的兴衰起伏,本文以《法国年鉴》的发展为线索,以历史为主线,尝试探索法国学在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10):66-67
今日的肖像画意在解码肖像,从而成为一个绘画的试验场。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脸继去年民生现代美术馆对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影像部分进行一次系统性梳理后,今年农历惊蛰雷鸣之际,它拿出了又一个全方位审视的大展——《开放的肖像》(3月10日至5月20日),这次展览展出7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也是民生现代美术馆特别推出的架上绘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单人房》和《寻找母亲》为中心,对申京淑小说中家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在《单人房》中描写家庭与家庭之外(社会)的紧张关系,她为维新统治时期(韩国朴正熙总统执政时期)的最后阶段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在《寻找母亲》中,她通过描写家庭成员的痛苦和忏悔反映了传统家庭制度的崩溃。申京淑的小说为既不全面拒绝也无法完全接受近代家庭意识的现代人提供了思考家庭意义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当代韩国》2014,(1):1-1
正《当代韩国》满心喜悦地迎来了20岁生日。20年来,作为中国唯一一本专门研究韩国的刊物,《当代韩国》已经发行了79期,完整地记录了中韩建交21年来学术研究的全貌,是中韩两国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为加强中韩学术和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庆祝《当代韩国》创刊20周年,2013年12月7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主办,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协办的"《当代韩国》创刊20周年,中韩人文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相似文献   

5.
丰子恺(1898年-1975年)翻译的《源氏物语》出版是在1980年至1983年。这部译著影响至今。但是,丰子恺翻译时参考了哪种文献资料,在中国和日本的学界至今还是迷。文章主要以丰子恺译《源氏物语》的脚注以及引歌的翻译特点为切入口,论证丰子恺翻译《源氏物语》时除了他在"译后记"中提到的3种现代日语译本之外还参考了金子元臣『定本源氏物語新解』和玉上琢弥『源氏物語の引き歌』等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2,(45):60-63
一百年前的1922年,是中国文学从文言文时代向白话文时代转变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文学观念的变革以及新诗、现代小说的创作实绩都层出不穷。始于1917年的中国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此文中,胡适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标志着中国文学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同时转换。陈独秀称赞胡适是“首举义旗的急先锋”,郑振铎评价此文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同年2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韩国、中国和日本先后出版了由三国学者与教师共同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一书,并在各国均引起重大反响,各类媒体竞相报道,读者反应更是热烈(中国发行数10万册,韩、日两国均超过7万册),一时出现所谓“东亚三国”热。  相似文献   

8.
谷子 《新民周刊》2012,(49):91-91
《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于12月15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七楼开幕了,这个来中国大陆的首次展览将延续至明年的3月15日。法国蓬皮杜中心藏有6000余位艺术家创作的近8万件作品,居世界现当代艺术品收藏首列,围绕超现实主义先锋派的藏品是蓬皮杜馆藏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9.
阙政 《新民周刊》2015,(47):8-15
"白毛女"是现代中国最经典的文艺形象之一,她在中国的影响力几乎可以与"朱丽叶"在西方相提并论。但"白毛女"不是"朱丽叶",即使在凸显爱情线索的争议改编版里,喜儿与大春的爱情也不是《白毛女》这个剧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现代物流的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日本现代物流的突出特点日本是现代物流发展异常迅速的国家。从1990的颁布《物流法》以来,经过十多年,现代物流已步入新阶段。当前,日本现代物流有几个突出特点。1.信息技术化进入新世纪,日本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不仅引起企业经营方式和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20年前中韩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不久,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通过友好协商,决定共同创办一个专门研究和介绍韩国的学术期刊。《当代韩国》顺利出版发行,至今延续了20年,作为我国唯一一本专门研究韩国的刊物,在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这不能不感谢韩国学者和朋友们为此付出的辛劳。多少年来,《当代韩国》始终坚持创刊时确定的两个原则:一是信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和介绍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论,保持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高品位。二是坚持办刊的目的在于增进中国广大读者对韩国的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代韩国》季刊是中韩建交一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努力筹划,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情报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具体筹办出版的两国学者合作的社会一人文学术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定期刊物。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在当时可以说得风气之先。今天在座的汝信教授、沈仪琳研究员和李充阳教授都是对这个刊物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创办者、组织者,功不可没。弹指间,20年过去,《当代韩国》已经连续出版了20卷78期,总字数逾千万。20年间,虽然经历了经费锐减、稿源紧张、发行困难等问题,但中韩双  相似文献   

13.
《德国研究》2015,(2):145
<正>5月28日下午,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在北京共同举行"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5)》发布暨德国内政外交走向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等单位的近30位德国研究专家与学者以及在京各大媒体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吴晓樵 《德国研究》2013,(1):84-95,128
在20世纪20、30年代,德国汉学家洪涛生通过与中国学者合作,不仅将中国古典戏曲如《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等翻译为德文,而且还创建"北平剧团",致力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德文搬演,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重构中国现代知识界对洪涛生搬演中国古典戏曲的反应,从而填补正在兴起的洪涛生研究在中文研究资料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六、七十年代风靡韩国文坛的长篇小说《北间 岛》是韩国著名现代作家安寿吉的代表作,也是韩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巨著。 1911年11月,安寿吉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市,1923年随父母移居中国吉林省龙井市。在朝鲜上中学时曾参与学生运动,后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等师范学院英语系。自1935年他的短篇小说《红十字医院院长》和小小说《红围巾》入选《朝鲜文坛》杂志征文起,安寿吉一生发表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尤其是解放前的作品大多涉及到中国朝鲜族的移民问题,甚至  相似文献   

16.
《当代韩国》2013,(2):129-130
《当代韩国》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社团法人)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协办的学术期刊,1993年正式创刊,是全面研究和介绍韩国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的学术刊物,也是迄今中国国内出版的唯一一份以韩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当代韩国》为季刊,大16开本,每期正文128页。现向各界征集稿件,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1.投稿方式来稿请提供电子文本,用国内通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发至ddhg@ssap.cn。稿件一旦被本刊备用,文章的著作版权(包括光盘版版权、网络版版权)即属本刊所有,如不接受请在投稿时说明。2.审稿周期从收到稿件之日起3个月内本刊会将具体审稿结果通知投稿人。3个月  相似文献   

17.
朝鲜半岛被誉称为“三千里锦绣江山”,这是中国人所熟知的。《山海经》、《古今注》、《博物志》等古书籍,谓东方有君子国,盛产木槿花。隋唐以来,雅称古代韩国为槿域、鸡林、东国、海东、青丘等,这些称呼,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8.
在中韩两国政府和人民隆重庆祝中韩建交十周年之际,我很荣幸地作为《当代韩国》季刊的代表,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十次中韩论坛》。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东方绘画艺术在西方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东方热”兴起的同时,流传于中国和日本的“吴道子入画”故事也在欧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现代美学的阐释框架下,“吴道子入画”成为重新审视艺术审美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象征,由一则浪漫化的艺术故事演变为一个带有现代美学特征的中国母题。欧洲艺术史学者对“吴道子入画”故事内涵的重新建构也启发了文学家。酷爱绘画艺术的作家黑塞在《我的传略》中将这一故事与“人的心灵发展史”结合起来,描摹了西方现代生活中人与社会之间扭曲的主客关系,对理性权威与西方现代文明提出了怀疑和否定。“入画”作为与现代文明相对的审美象征被赋予拯救功能,推动黑塞笔下的主人公进入“精神的第三境界”,在艺术世界中达到了主客统一的超脱化境。  相似文献   

20.
阙政 《新民周刊》2012,(22):72-73
超人们在银幕上飞得风生水起,伴随着座位席中爆米花碎裂的"咔哧咔哧",此起彼伏间,形成了现代都市人的轻娱乐交响。2011年,X战警、雷神、美国队长、绿灯侠刚刚轮番光临过地球银幕;今年,《黑衣人3》(5月)、《超凡蜘蛛侠》(7月)、《蝙蝠侠前传3:黑暗战士崛起》(9月)又将重演惩奸除恶的戏码。前些日子,美国考古学家推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