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救济因司法终局原则的确立而成为权利救济中最全面、公平、有效的方式,然而这一救济方式的功能因涉诉信访而受到影响。以司法终结涉诉信访是合理之选,面对司法与涉诉信访的矛盾冲突,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以司法终结原则为核心的涉诉信访司法终结制度。为此,需要厘定司法与信访的合理关系,实现信访功能的正确定位,消除民众对司法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李越  陈喻伟 《学理论》2009,(19):105-106
信访是我国公民的宪法权利,也是公民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涉诉信访是司法民主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我国法院在纠纷处理尤其是信访制度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应从信访工作法制化、加强立案和司法救助工作以及加强信访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法院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3.
所谓“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能否得到有效的处理,既关系到上访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关系到司法机关能否具有公信力,也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稳定,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  相似文献   

4.
涉法涉诉信访是指已经由执法或司法机关受理,或者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由于当事人对于执法或司法机关的作为与不作为所提出的申诉和控告未能如愿,转而向上级机关投诉,或者寻求法律程序之外的信访途径.涉法涉诉信访权在理论和实践界存在着强化与弱化(甚至取消)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些分歧直接导致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行为的失范.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机制的完善:(1)确立涉法涉诉信访的程序正义理念;(2)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流程管理机制;(3)建立涉法涉诉信访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7,(9)
<正>新形势下,作为反映社情民意"晴雨表"的群众信访活动,尤其是涉法涉诉信访,已成为制约各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成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试金石"。一、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特点1.信访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鉴于该类信访案件所涉及的部门主体多,案件量大,事关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信访主体反映的  相似文献   

6.
张冰  阎治才 《理论探讨》2012,(5):174-176
对于民主的属性问题,理论界的理解并不一致。本文论述了民主的权力属性和权利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制度属性和行为属性、目的属性和手段属性,指出权力属性和权利属性是民主的基本属性,并指出在有阶级的社会中,阶级属性是民主的首要属性。  相似文献   

7.
梁超 《理论参考》2010,(8):22-22
目前我国信访工作面临着诸多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功能错位。我国信访制度主要具有沟通、监督、调节、救济等四种功能。笔者以为,沟通功能和监督功能符合信访制度建立时保障群众民主权利、加强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本意,而调节功能和救济功能则大大偏离了信访制度的民主本质和民主功能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涉法涉诉信访的"防控式运行"是一种以维稳为目的而不是以彻底解决问题为价值取向的非法治运行方式,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和主体对抗性。"善治式"涉法涉诉信访运行机制则是以实现相关主体的多元参与和解决方式的法治化为目的的行动逻辑与行动策略。涉法涉诉信访从"防控式运行"到"善治式运行"的行动逻辑演进,为解构当前涉法涉诉信访运行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框架和可行的解决路径。质言之,"善治式"的涉法涉诉信访运行机制重构了信访处置部门与信访当事人间的平等沟通关系,通过吸纳整合体制外社会资源、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涉法涉诉信访评价机制及重视信访处置部门公信力的建设,使多元共治、协同化的善治理念成为涉法涉诉信访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9.
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党内民主建设水平的高低。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制度所构成,主要包括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日常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当前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着力点是建立和完善党内事务的咨询听证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信访在中国成为问题与信访的功能定位有密切关系。国家把信访的功能定位在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方面,而公民更愿意定位在权利救济方面。由于公民对信访功能的定位和国家原初的定位产生了一定偏差,这使得国家在应对以权利救济为目的的信访问题时,难免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从比较法的角度,信访权更接近于国外宪法所普遍确认的"请愿权"。就请愿权发展轨迹来看,早期的请愿权兼具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的双重功能,之后随着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大量的私人纠纷主要诉诸司法程序解决,请愿权的权利救济功能逐渐式微甚至消失,今天请愿主要作为一种直接政治参与的方式而存在。请愿权在现代成熟宪政国家中的发展变迁图景为我们思考信访在我国如何进行功能转换提供了思路。我国应通过完善司法救济制度逐步把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中剥离出来,使信访回到原初的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的功能上来。  相似文献   

11.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是民主的两种实现形式。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大规模的直接民主在政治上缺乏现实性,间接民主成为民主政体中的主流方式。间接民主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本身也存在着由“代表权”与“科层制”引发的内在矛盾,这使得其运作往往会产生反民主的结果,对此可以从政府制度的完善与成熟市民社会的培育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是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近年来已经超越了纯理论的探讨,进入政治实验阶段。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定背景下的产物,是国家制度层面上的民主协商形式,其追求和体现的原则与协商民主的基本精神具有一致性,可以把政治协商制度视为中国背景下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协商民主理论为改进和提升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主问题一直都是诸多政治问题的重中之重,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历了数个世纪不同模式的探讨与发展。网络民主是在新的信息革命的背景下,依靠新的科技手段,出现的新的民主形式。从网络民主与直接民主的比较出发,揭示网络民主在现实民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强宪政视野下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概念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对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运行进行经验性和规律性概括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是一个多层次、多向度、多维度的综合性概念,其具有基层民主自治理念性的属性,自由、民主、平等及权利等是其主要的理念要素,这几个理念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自由与平等是权利理念的根据和基础,民主理念是权利理念的保证,权利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理念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理念领域中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王俊华 《学理论》2013,(24):12-13
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信访制度适应中国社会转型期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要求,在公民权利救济和政治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当下信访制度功能错位的影响,探讨信访功能的回归途径。通过民主法治的全面推进、人大制度的健全完善、司法救济机制的改革等,使信访制度的功能回归到本位上来。  相似文献   

16.
夏逢松 《学理论》2010,(24):22-22
追求利益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因。民主不是一件东西,也不算一种制度,民主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利益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利益的实现形式,理清利益与民主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诉求机制对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耦合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属于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目标的民主,民主的本质决定了二者具有价值共性,组织特性决定了二者具有特点差异.一般而言,二者关系具有多种可能,各国有所不同.我国国情与党情决定了二者是一种非直接耦合式的关联与互动关系,而非决定与被决定关系;无论是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还是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都须借助一定的制度平台或纽带才能实现.新时期,要使二者有效互动,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要大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以基层民主或社会民主推动国家民主与党内民主;要不断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为二者互动搭建有效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中西协商民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在中西方当今政治民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同为协商民主,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西方协商民主在核心理念、基本精神、价值原则等具有相似性之外,在内涵外延、理论基础、性质地位、本质功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中西方协商民主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尽管协商民主是适合现代世界价值选择的一种民主形式,但民主没有统一的制度模式,各国根据国情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协商民主模式,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9.
田文利 《团结》2010,(5):37-38,57
就目前我国的信访制度而言.人们都在质疑信访定位问题.到底是一项什么性质的制度?不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都有不同的声音。如果从公民权利救济角度来看信访.信访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等都是权利救济的必要程序.既然已经有了行政和司法的权利救济方式.还要信访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式民主是一种形式民主,这一特征体现在:民主必须受到自由原则的约束;自由主义争取的平等始终只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主义把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方法与手段.可见,民主在自由主义理论中只是一个工具性的角色.社会主义诉求的实质性民主与自由主义建构的彤式民主有所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日的与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是实际民主权利的平等.从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之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民主与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主义民主的不同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