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阳 《中国民政》2023,(22):46-47
<正>“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可以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生态型产业。你们巴马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这些都是发展生态产业很好的条件。”这是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留下的殷切嘱托。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抓住自治区赋予的“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三大战略定位良好契机,依托自然禀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养老”变“享老”。  相似文献   

2.
王远坤 《求索》2008,(9):74-75
从生态文化视域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生态系统有内在关联性。乡村生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不断交互作用的累积的过程,乡村旅游开发不能重自然生态而轻人文生态,不能无节制地过度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在当今城市(镇)化的进程中,要注重保持和延续乡村生态内层的文化根性和价值特色。欠发达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保护自身的人文生态,要注意尊重和维护乡村旅游经济中村民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并且注意克服乡村旅游给当地人文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奉海峰 《当代广西》2014,(20):F0003-F0003
正2013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战略目标,并与桂林、北部湾作为广西旅游发展"金三角"统筹推进。在推进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生态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以贯之地抓好生态建设,充分展示国际旅游区的"自然之美"。一、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中心要义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巴马调研时强调:"生态是巴马的第一品牌,环保是巴马的生命。"自治区主席陈武要求,将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打造成富有自然生态田园乡村风格的旅游区。(一)生态环境是国际旅游区的特色之本。巴马森林覆盖率达到70%并位居全区前列,地形地貌独特、自然环境优良、地磁引力强、空气负氧离子高、气候条件最适宜居住养生,集山清、水秀、洞  相似文献   

4.
关锋  李雪 《思想战线》2022,48(2):87
伴随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资本与“空间定势”的内在关联不断凸显。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就已率先注意到空间不仅作为一种资本扩张手段被利用,且空间自身已经成为一种可生产剩余价值的稀缺资本,即一方面是资本空间化,另一方面是空间资本化。当代以列斐伏尔、哈维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从空间地理角度,对资本的空间化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论证,强调空间作为一种“经济资本”有其自身的“商品属性”,同时作为一种“政治资本”通过“权力渗透”属性使资本获取权力价值,较为完整地彰显了资本与空间互动的双重逻辑。对资本、空间双重互动的合理与有效规避,预防资本对城市空间的主宰和城市空间的过度资本化,是新时代我国城市空间建构和发展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彰显着认识论的生态现象批判、社会论的资本逻辑批判、实践论的生态实践批判、价值论的伦理价值批判等四重论域。生态现象批判构成了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着力点,让其关注空间生态形态的演变,这是从认识论上认识空间生态现象;资本逻辑批判是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根本动因,让其详细阐述资本逻辑对空间生产的支配及造成的生态危机,这是从社会论批判空间生态危机;生态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理论根基,让其号召无产阶级通过空间革命来建立和谐稳定的空间生态,这是从实践论上解决空间生态困境;伦理价值批判是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落脚点,让其要求空间生态变革成为人类解放的条件,这是从价值论上实现空间生态正义。马克思从不同维度审视了空间生态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空间生态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6.
赵静  周健 《桂海论丛》2013,29(5):116-119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建设美丽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大有作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资源丰富,但少数民族村寨大多数位于边远山区,其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民族特色村寨既是保护对象,又是发展资源,其开发建设必须坚持一些重要原则。建设民族特色村寨重在突出特色,应当围绕"特色"探索开发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康养产业涉及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具有产业领域广、链条长、关联带动性强、成长性高等特点,是极具增长潜力、活力和带动力的产业。故此,发展康养产业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石柱县地处武陵山区和三峡库区腹心,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康养文旅资源禀赋优越,"四高一铁一港"立体交通体系便捷,受成渝城市群、"一带一路"辐射带动,加快发展康养产业的现实条件得天独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旅游与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活态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近年来,云南省以创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契机,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云南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目标不统一、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社会参与不足、民族文化彰显不够等问题。因此,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目标、完善发展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管理、引导社会参与、营造舆论氛围、突出民族文化元素等方面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促进少数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秦学 《当代广西》2010,(15):14-15
优良的自然环境使巴马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权威机构颁发证书认证的长寿带。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天赋,巴马不断完善和调整旅游产业发展定位,致力把巴马打造成为中国广西休闲养生度假中心、中国广西长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广西矿泉水生产基地、广西钛硅深加工基地,构建以长寿文化为主题,以养生度假、乡村休闲和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的世界级长寿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0.
陈寿  宋雪峰 《今日民族》2013,(12):56-58
红河、文山两州2009年以来宴施民族特色村寨建设11个,其中红河州6个,文山州5个。州级检查验收和省级复验为优秀的民族特色村寨有5个,其中红河州4个,占已实施村寨的67%,文山州1个,占已实施村寨的2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民族村寨的调查,发现村寨的文化形态呈现出时空叠合现象。这一现象的生成是旅游者所持的经济资本权力及其裹挟下的地方政治权力对民族生态空间形态再造的意识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旅游者对风险感知的意识在空间实践上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少数民族传统社会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是一种自觉且又无法自在离开、意欲而又怯于进入的风险社会。这一矛盾逻辑的实践是当下进行旅游开发的民族村寨所面临的最大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旅游扶贫的思考——房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华 《中国发展》2015,15(3):50-59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展旅游扶贫的良好条件。该文从房县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出发,分析目前房县发展旅游扶贫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房县进一步深入发展旅游扶贫,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伟杰 《理论月刊》2022,(12):83-9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康养旅游逐渐成为民众出行消费的新常态。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防疫日益常态化生活化的情势,急需利用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5G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赋能康养旅游产品设计,发展探索人体康养“旅游处方”的“智慧康养旅游产业”。贵州省素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近年来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智慧度不断提升。然而智慧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数字鸿沟”、智慧化程度较低、人机主体博弈、产业链融合程度不高、产业信息化平台泛滥等挑战,亟须完善跨业态无边界康养旅游场景设计,打破智慧化建设圈层壁垒,践行“人体机用”的实践准则并建立健全智慧康养旅游行业标准,以实现“医养旅游”“动养旅游”“怡养旅游”“食养旅游”“天地养旅游”的智慧化建设,助推贵州智慧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借鉴为其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红线区域的很多乡村具备发展休闲度假、运动康养、文化创意等产业的优质潜力。善加因势利导,以乡村旅游共促发展方式转型,走绿色化发展道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才能让村民自主、自愿、自觉去保护绿水青山。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时要求强化生态底线管理,实施两线三区空间管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北京市生  相似文献   

15.
资本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时代主题与理论的中心指向,是马克思哲学走向现实的根本落脚点.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的发展是资本发展的基本逻辑,空间生产本身在当代日益成为资本生产的主导的历史形态.对这种现象的深入剖析和反思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理论当代创新的一个基本论域.空间生产范式的资本批判极大地凸显了马克思哲学的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性,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当代出场的一个基础路径.在当代中国语境中讨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应当合理地看待两种创新思路,避免狭隘政治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6.
湖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起步较早,工作成效显著,村寨自然生态得以保护,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特色得以彰显,和谐文明氛围不断增强.其经验为: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建设中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三者必须协同发展;政府重视、学者支持、村民热情参与是村寨建设成败的关键;特色建构型村寨虽然部分与历史文化真实不尽一致,但在村寨保护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萍 《新东方》2009,(10):35-37
海南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海南各族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宝贵财富,它折射出海南和谐的人文精神、生态理念、社会理想和生存方式。在建设海南国际岛进程中,将本地区独特的区域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资源优势,增加本地区旅游景观的人文价值,开发具有海南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发展和创新海南区域文化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自然和人文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两个维度。当前我国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学者们仅从自然维度考察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根基、内容、当代价值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忽视了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与自然生态思想的形成是同一过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统一、资本本性是人文生态恶化的根源、以人为本和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考察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县做成大旅游——记婺源县的旅游兴县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峰 《江西政报》2006,(2):45-46
江西省婺源县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是个只有33万人口的山区农业县。近几年,该县依托自身别具一格的山水人文资源,在全国率先打响了乡村文化大品牌——“中国最美的乡村”,旅游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旅游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县。  相似文献   

20.
贵州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特有的民俗文化是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的人文旅游宝贵资源,与贵州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一道,构成贵州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本文就如何推进贵州民族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