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22,(17):124-124
我可不怕告诉人,我曾是个强迫症患者。大概在我10岁那年,我哥因肝癌去世。他才13岁左右,那时患癌症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故而他的去世引起邻里的高度恐慌,玩伴都疏远我,怕我也“带菌”,母亲怕我们再出意外,令我们进出都用“高锰酸钾浸液”消毒,那药水盛在瓦钵里,玫红色的,非常艳丽,但接触以后手指都泛黄,日子一久手背手掌都黄得跟腊肉似的。  相似文献   

2.
(一)专制王权的理论和实践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已故首相的阁僚问路易十四:“今后我们有事找谁?”国王回答说:“找我。”他随即宣布自己不需要首相,单独行使王权。在路易十四看来,他“代表整个民族”,因此“朕即国家”,“法律出自我”,亲自理政乃是“国王的职业”。他毕生将自己的信  相似文献   

3.
<正>都是赤裸裸真实的告白,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切都是本来面目。年前收到了星云大师撰写的2023年的春联“仁和安康,富乐吉祥”,心里稍显安顿,因为很久没有在媒体上听到星云大师的消息了,尽管知道星云大师的这副春联一定不是现在写的,他已经无法再写这样的小字了,但只要健在,就让关心他的人们感到欣慰。正如不久前去世的翻译了《呼啸山庄》的104岁的翻译家杨苡先生常说的一句话:“活着就是胜利!”星云大师每年都要撰写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4.
一怕泪。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第一就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他也忍不住要掉泪。  相似文献   

5.
老曹轶事     
无论近看远看,超薄型的朱惠民都瘦得像一张交通卡。我们是柳州路上同一栋楼的邻居,有一次我正和曹景行通着话,他一旁挤眉弄眼的,我问他,怎么啦,他说,你对曹景行说,黄山茶林场的“排骨”向他问好!我照说了,那一头不禁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改用上海话说,向“排骨”问好!当年我7队的,“排骨”10队的,后来一起在“五七连队”苦熬。  相似文献   

6.
陈冰 《新民周刊》2024,(13):70-73
<正>人死不能复生。用AI“复活”逝者,究竟行不行?这项技术的使用边界在哪儿?该如何依法依规又安全地使用?该如何监管以防止它被滥用?这些都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知名音乐人包小柏用AI“复活”爱女,不仅能给妻子庆生,还能跳舞。一句“我的女儿又回来了”,让人肝肠寸断;为安慰91岁的奶奶,男子用AI换脸“复活”去世父亲,一条高赞评论称:这是“AI技术最应该用到的地方”。AI不仅能够“复活”亲人,还在不断复活明星。当COCO的音容笑貌再现,以她特有的活泼语调说着“感谢大家做我的后盾,为我发声,  相似文献   

7.
仁者胸怀与务实精神———读《邓小平文选》,悼一代伟人庄礼伟一、一位具有务实精神的仁者毫无疑问,不久前去世的邓小平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人物,尽管他比当代中国的许多政治人物都要谦虚,说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1】在这位政务活动家、革命家、思想家、改...  相似文献   

8.
应琛 《新民周刊》2022,(8):F0003-F0003
摘要这是战争!飞:我们不能为难民提供帮助,但是也不要做冷血看客。50岁的他,当年是体育界的华人顶流Sunny:放在现在人气不会输给谷爱凌。脱离王室后,哈里王子爱上打官司,日本公主买不起新衣?Avane文:几乎所有人都在抨击哈里,可是他的妈妈去世了。  相似文献   

9.
湘君 《新民周刊》2022,(45):72-73
于他而言,上海是痛苦的“终结者”,也是幸福的“起点站”。黑米的祖辈是出生香港地区的华侨,他在荷兰出生并长大。在一个外国人包围的环境里,他常常怀疑自己,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身为绝对的少数民族,他深感自卑渺小。5岁开始他脑中涌现各种胡思乱想,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阿尔贝·索布尔教授不幸逝世的前一年,他曾应邀于1981年8月21月至9月30日来我国作有关法国大革命的一系列学术报告。很久以来,我们一直渴望他能来讲学;他也一直非常向往中国。当一切计划都已确定,突然在2月初他的心脏病发作,我们十分担心他不能成行。3月1日,他写信给我说:“虽然2月初有些并发症,我的健康已有所好转;我仍在尼姆老家休养(姐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2021,35(1):144-148
正傅高义(Ezra F. Vogel)教授走了,走得很突然。从多方提供的信息显示,他去世前,还一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着。其实,细想一下,他走了,也属"正常",毕竟90多岁的人了。正如傅高义教授的儿子史蒂夫·沃格尔(Steve Vogel)教授所言,也没有什么遗憾,直到去世前几天,他都很健康快乐,享受生活。人们常说,人生无常,我总觉得,人生有常,这个常就是人总是要走的。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的谈话中,专门谈过“我就进一步改进文风、提高文稿起草质量向大家提三点要求,归纳起来是六个字:求短、求实、求新”。而对一些假大空文风,他也提出批评——“云遮雾绕,玄之又玄,其实是能力不够、水平不高,既弄不明白问题的是非对错,又怕承担责任,所以只能装腔作态,故作高深...  相似文献   

13.
兰波──为改变生活而奔波的人周家树纵观兰波纷繁的作品,悲剧般的一生,从他写的第一封信到临终前的最后一封信,从他十六岁到三十七岁这整整二十一年中,我们可发现他奔波的身影。1880年8月17日兰波在亚丁写的一封信中说:“与老板和工程师发生争执后,我带着四...  相似文献   

14.
王嫱 《新民周刊》2022,(48):40-41
<正>斯坦·李是一名具有人文情怀的漫画创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文化商人。1922年12月28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第98街和西区大街的一间小公寓里,一个名叫斯坦利·马丁·利博(Stanley Martin Lieber)的男孩呱呱坠地。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罗马尼亚犹太裔移民的后代,会在日后以一己之力开创漫威(Marvel)的超级英雄宇宙,并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个标志人物——斯坦·李(Stan Lee)。2018年11月12日,斯坦·李在洛杉矶去世,距离96岁还差一个月。被国内漫威迷尊称“老爷子”的斯坦·李,是一名具有人文情怀的漫画创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文化商人,塑造的每一个超级英雄都有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风雨严祖佑     
严祖佑突然去世的消息是他儿子直接告诉我的,我顿时傻了。才79岁就没有预警地走了。似乎像他这样整天嘻嘻哈哈的人是不该如此快地消失的。我们究竟是在什么场合认识的,已经记不清了。像是一次新闻发布会又"拖堂",时间已到而迟迟不开,一问,又是"×报"未到,一个阴阳怪气的中年记者在旁嘀咕:下趟新闻发布会干脆到伊拉大堂里去开么好唻!大家轻声笑了起来。他就是严祖佑了。瘦得像一道闪电,喜欢调侃和插科打诨,尤其爱在人多时冒泡,更喜语出惊人,个性鲜明到咯牙,这就是严祖佑了。  相似文献   

16.
想念臭虫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22,(27):76-76
我很奇怪最近怎么会有点想念臭虫。我这里的“臭虫”没有隐喻,各位无需过度解读,就是结结实实的臭虫。曾和80后谈臭虫,后者表情就像听当年的达尔文谈一个新物种,“臭虫?”他嗫嚅着,“上海有臭虫?”看上去很是为上海不平。事实上,我们儿时,臭虫与我们共存的时间比蚊子还多,是大名鼎鼎的“四害之一”,无论虫格还是才艺都比蚊子高了个去。  相似文献   

17.
《法国研究》2000,(1):140-142
“在我们如风的脚步下,婚姻之路上有时会出现一些尖利的小石子。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俩的脚步声一直响到生命的黄昏”。这是一位法国友人在庆祝他结婚十周年时讲的一段话。他怀着对妻子的一片深情,追忆了早年两人相识、奋斗的历程。在此我们根据他本人的要求隐去其姓名。  相似文献   

18.
上马墩     
龙梦龙 《新民周刊》2022,(12):45-45
那天,看一段美食视频,里面提到无锡上马墩莱场有一家开了20多年的炸排骨店,非常美味。这才发现,“上马墩”这三个字,竞有似曾相识之感,原来,早在40年前,少年的我,就知道这个地名了。20世纪50年代,我爸从苏州考上南京的大学,毕业后志愿报名支援苏北,来到串场河畔的一座小镇当老师。他教的是化学,一本厚厚的教科书,他从不带进课堂,上课就像高手下盲棋似的,一声令下,让翻到第几页,看第几行,果然正是他在讲的内容,同学们都惊呆了。  相似文献   

19.
刘娟 《法国研究》2006,(3):46-48
1872年5月,兰波写下了他那一时期最忧郁黯淡的诗《五月的旗帜》(Bannières de mai)。明亮的表面基调,难失的植物情结,还有忧伤绝望的心情,我想,这是《五月的旗帜》的表达主旨。“明亮”,“欢笑”,“飞舞”,“天空美得像天使”,其实,这都不难解释。当时,兰波刚满18岁,尽管遭受挫折,遭遇痛苦,受到生活的诅咒,但他毕竟只是一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未来仍在,前途仍在,改变命运的可能仍在;而且,兰波仅仅把痛苦归结在一个季节--夏季里,过了这个季节,也许,柳暗花明,一切都会有转折。生活就是这诅咒与希望的混合体,而兰波永远都保留着他对生…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三四年间我们经历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是以一种非常迅速的方式进行的,进行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西方的政治领袖和机构都没准备好迎接它的挑战。 我们欢迎冷战的结束和“铁幕”的崩落,但我们不能避免混乱以及“贫穷之墓”或“民族主义之幕”的出现。 “我们现在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未知的和不确定的,尽管冷战结束了,但我们仍生活在一个相当动荡的世界上,许多地区充满了危险、变幻无常和不稳定”,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利林·鲍威尔将军1992年在他的“国家军事战略”中这样写道。将军在向美国参议院国防小组演讲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