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洁 《新民周刊》2022,(5):24-25
上海展览中心是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见证者。这里既有雄壮的气魄,也有精巧的细节。随着上海展览中心的逐步开放,市民朋友也可以近距离欣赏这座建于1955年的优秀历史建筑。那么,这里都有哪些好看的呢?  相似文献   

2.
周洁 《新民周刊》2022,(5):20-23
这也是数字化技术第一次应用在上海的历史保护建筑中,而这次的成功经验也将在未来推广复制到全国各地的城市更新中去。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地标建筑——上海展览中心,正在迎来一次华丽蜕变。最为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去年7月,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最具特色的百米钢塔重新变得金灿灿,而塔尖的红五星也全新亮相。  相似文献   

3.
强强联合,必然会产生"1+1>2"的效果。这在中苏友好大厦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上海展览中心最初的名字叫中苏友好大厦,1968年改称上海展览馆,直到1984年才改为现名。鲜为人知的是,它是由苏联著名建筑设计师维克托·安德烈耶夫、吉斯诺娃夫妇和结构工程师列夫·戈赫曼主导设计,中苏联合团队七天拿出设计图纸,仅用10个月就建成竣工并投入使用,让这个几十年间都是上海市中心的地标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
孙华良 《新民周刊》2015,(12):93-93
一座城市,只有一种正式的居住文化内涵;一座城市,只有一种正版的居住文化底蕴;一座城市,只有一种正统的居住文化传承。城市居住文化的内涵、底蕴、传承,肯定与单纯的豪华奢侈建筑无关。但城市居住文化肯定与建筑所处的居住区域密切相关,且包含着历史建筑内涵,人文环境底蕴,以及国际居住文化的传承。上海居住文化的传承"血统论",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上海的豪宅区,或者说是高档社区的创建,不能仅仅靠建筑打造,还  相似文献   

5.
以自己的实力在俄罗斯"圈粉",展现出中国建筑企业的风采,也书写着中俄两国的友谊传承。上海展览中心这样的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是当年苏联建筑师帮助建设的产物,也是那段中苏蜜月时期的历史见证。时光跨越数十年,在当今中俄成为友好睦邻合作不断深化的新时期,中国建筑界的能工巧匠们,在这种建筑发源的"老家"俄罗斯,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质量过硬、广受赞誉的标志性建筑工程项目,以自己的实力在俄罗斯"圈粉",展现出中国建筑企业的风采,也书写着中俄两国的友谊传承。  相似文献   

6.
一、建筑艺术 老挝自川东—川铜时代以后至万象国结束时代留存至今可供研究的各种古建筑实据,只有佛教方面用灰砖石料建造的讲经殿、佛塔、藏经阁和佛堂等古迹。然而经过历代整修扩建,有些已经与原貌迥异,有些已被拆除重建;有些佛寺的历史勉强可知一二,有些佛寺的历史已无法追溯。此外,因缺少有技艺的本地工匠,修缮工作不得不依  相似文献   

7.
葛起震 《新民周刊》2015,(12):92-93
任何一座豪宅,或者说高档居住社区,不仅仅是靠豪华的建筑就能堆砌而成的,它必须具有城市的居住文化之内涵。  相似文献   

8.
带有苏联时期典型建筑风情的上海展览中心,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各种记忆,也镌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迹。由此推及中俄交往的历史、现实,有过沙俄侵华等不堪的历史,有过苏联援华的精彩篇章,亦有过中苏之间之后的严重分歧,更有过改革开放以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宝贵经验。如今的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定会比前代稳定又美好……  相似文献   

9.
阙政 《新民周刊》2017,(11):86-91
真实的上海,不仅有欧式高楼、花园洋房、老式石库门,更有洋派公寓、新式里弄、棚户区、滚地龙,乃至被人遗忘多年的工人新村。在百年岁月里,各国殖民者、各地来沪的人,都留下了他们不同的足印,为上海的城市建筑添过砖,加过瓦。上海,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万国博览会”。  相似文献   

10.
黑河和布拉戈维申斯克这两个边境城市,地理位置接近。由于经济合作密切,两个城市正在经历着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反映在城市建筑上,它们正在逐渐地采用相似的城市理念和建筑风格,变得更加趋同。通过仿造俄罗斯的标志,黑河向中国游客提供了一种"微型的俄罗斯旅游体验"。布拉戈维申斯克则似乎较为保守,但这座俄罗斯城市并没有免受来自她的邻居的文化影响,其中国元素在不经意间不断充实。这两座城市通过彼此之间的借鉴、对话和模仿,已经产生了许多交叉点。  相似文献   

11.
朱伟一 《新民周刊》2012,(36):85-85
减少贫富差别才是真正的同舟共济,延迟退休只会激化矛盾。《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第三十条)。该法还规定,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第二十八条)。我崇尚中华民族的孝道,但对于这两条规定还是耿耿于怀:这两条规定没有与时俱进。农业社会中,人们大  相似文献   

12.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2,(48):60-63
<正>说这里是一片旧街区也对,说这里是一片老里弄也成,而实质上,这里已经成了上海最新的整体改造焕新之地标……“高端办公、新潮体验、文化长廊、海派公馆……张园,不仅要拥抱全世界的精彩,更要将它的独到魅力与世界共享。”这是修缮后的张园西区2022年12月对公众开放时,对外所公布的一段宣传语。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初,上海金茂大厦刚刚落成,还没有正式开放,金茂大厦的业主方找到我,让我先去看看,给他们提些文化建议。业主方的有句话至今印象很深:“这座大厦是很有文化的。”金茂大厦高度当时世界第三,排在它之前的是美国的希尔斯大厦以及加拿大的一座电视塔。它420米的高度,以及金属与玻璃组成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开卷有益,跟着书籍行走四方,常念这片最亲切的土地上,最壮丽的风景。又一年的盛夏,又一年的上海书展。8月16日至22日,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老时间,老地方,对于热爱读书的书友来说,就像跟老朋友重逢那样亲切。自2004年举办第一届上海书展以来,上海书展走过了18个年头。除了2021年因为疫情停办一届和2022年同样因为疫情改变了书展时间之外,今年8月的上海,因上海书展,整座城市弥漫着浓浓的书香。  相似文献   

15.
印尼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政府腐败无能,分配不公等原因,贫困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广大中下层人民喘不过气来.如何消除贫困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一个国家的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没有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么,这个政府就没有资格执政.所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衡量一个政府是好政府还是坏政府,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她是否真正有能力解决贫困问题,是否真正有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等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席继权 《法国研究》2005,(1):113-125
在法国漫长的中世纪文明史上,遗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古城堡.这些古城堡中的杰作,今天已经成为法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的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不仅是法兰西民族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世界自然文化史上,特别是建筑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宝.  相似文献   

17.
苏联1960年9月,苏联在金边建立了一座东南亚最大的現代化的綜合医院贈給柬埔寨,这醫院有床位500张。建筑费为4亿9千万柬元(合1,400万美元),在这笔款中,1亿柬元是以棉布为主的商品类(1958年以后三个年,每年的供应額为3,500  相似文献   

18.
受近代东洋建筑与中国建筑研究先驱伊东忠太的启发和倡议,汉学家后藤朝太郎1912年在日本建筑学会上连续发表了以“从文字看中国古代建筑”为题的系列演讲,但这些演讲稿在中日两国近代建筑史上并未提及。梳理“从古文字研究古建筑”这一研究思想的起源,分析以汉学成就闻名的后藤朝太郎从文字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背景,并归纳与总结其发表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理论体系与研究成果,对中国近代建筑研究史重新溯源并探寻其滥觞,以期为建筑史研究与建筑考古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到俄罗斯,不去圣彼得堡,就等于没见过真正的俄罗斯。去年10月,我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研修一年,走进了这座美丽的城市,粗粗领略了这一昔日俄罗斯帝都的古韵今貌。 涅瓦大街——圣彼得堡之魂  相似文献   

20.
禅宗的思想从古至今都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禅宗兴于唐,盛于宋,其间相继传人朝鲜、日本和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并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重要和明显。禅宗最初由日本人宋求法的僧人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在建筑方面,无论是从神社到住宅府邸的传统建筑,还是当今的现代建筑,都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禅的哲理精神。这种禅宗精神特征完美的融合到了建筑作品中,无疑成为日本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